1 / 20

第四章 过滤

第四章 过滤. 重要知识:. 慢滤池、快滤池、快滤池过滤机理、直接过滤、强制滤速、 配水系统、滤料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 工艺介绍:快滤池、重力无阀滤池、移动罩滤池 压力滤池、虹吸滤池. 本节例题:. 按照过滤机理划分,水处理所涉及的各项过滤技术可以分成两大类. 表层过滤. 机理是机械筛除。设备有:硅藻土预涂层过滤、污泥脱水机(真空过滤机、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微滤机、各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深层过滤. 机理是主要机理是接触凝聚 , 深层过滤的主要设备是滤池. 慢滤池.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过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过滤 重要知识: 慢滤池、快滤池、快滤池过滤机理、直接过滤、强制滤速、 配水系统、滤料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 工艺介绍:快滤池、重力无阀滤池、移动罩滤池 压力滤池、虹吸滤池 本节例题:

  2. 按照过滤机理划分,水处理所涉及的各项过滤技术可以分成两大类 • 表层过滤 机理是机械筛除。设备有:硅藻土预涂层过滤、污泥脱水机(真空过滤机、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微滤机、各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 深层过滤 机理是主要机理是接触凝聚 ,深层过滤的主要设备是滤池

  3. 慢滤池

  4. 慢滤与其他水处理工艺相比,可在不用机械动力(原水提慢滤与其他水处理工艺相比,可在不用机械动力(原水提 升泵除外)和化学药剂条件下正常工作。具有管理简单,运行 稳定可靠,制水成本低的特点。经慢滤处理后的水几乎不含有 机物和各种致病微生物,其浊度近乎于零。该工艺因水力负荷 低(与快滤池相比)而占地面积大,适用于具有廉价土地可利 用,技术经济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广大农村地区。

  5. 快滤池 滤池由滤料层、承托层、配水系统、冲砂排水槽、集水渠等部分组成。 在快滤池池外的管廊内,通常设有滤池进水、滤后清水、反冲洗进水、反冲洗排水等四套管道和相应的控制阀门。

  6. 普通快滤池构造剖视图 1-进水总管;2-进水支管;3-清水支管;4-冲洗水支管;5-排水阀;6-浑水渠;7-滤料层;8-承托层;9-配水支管;10-配水干管;11-冲洗水总管;12-清水总管;13-冲洗排水槽;14-废水渠

  7. 深层过滤的机理 • d=0.5-1.2mm,滤层厚度700mm。对于此规格滤料层,滤料介质中孔隙的尺寸大约在0.05-0.1mm之间。在水处理中滤池对颗粒物的去除下限是2-5μm,如仅用机械筛除无法解释为何大孔可以去除小颗粒的机理。 • 存在迁移和附着这两个过程

  8. 颗粒迁移 图 颗粒迁移机理示意

  9. FS3 脱附力 F3 3 FS2 Fa3 2 F2 FS1 Fa2 1 F1 Fa1 图 颗粒粘附和脱附力示意

  10. 滤池基本构造与运行 • 在过滤状态中,水流从上向下通过滤料层。 • 在过滤运行中,随着上部滤料层纳污量的增加,滤料层中的孔隙将逐渐变小,如果还要通过相同的水量,则滤料孔隙中的流速也相应增加。 • 孔隙中水流剪力的增加使新的颗粒难于粘附,并且原有附着的颗粒也可能脱落,对水中颗粒的去除作用将在更深的滤层处进行。 • 随着过滤的进行,滤料层下部的清洁层将逐渐变薄,当滤料层底部的清洁滤层过薄时,水中颗粒物将从滤池穿透,使出水浊度增加。 • 由于滤料层纳污量的不断增加,滤层孔隙逐渐减小,通过滤料层的水流阻力也不断增大。

  11. 实际运行中,当同组滤池中有的滤间正在反冲洗和检修而停止进水期间,由于上游来水(沉淀池出水)水量不变,因此正在运行的各滤间的进水流量将略有增加,水量为正常运行时的n/(n-1)倍,池中滤速也相应增加。此时的滤速称为强制滤速,强制滤速不要比正常滤速增加过多,以致影响出水水质。实际运行中,当同组滤池中有的滤间正在反冲洗和检修而停止进水期间,由于上游来水(沉淀池出水)水量不变,因此正在运行的各滤间的进水流量将略有增加,水量为正常运行时的n/(n-1)倍,池中滤速也相应增加。此时的滤速称为强制滤速,强制滤速不要比正常滤速增加过多,以致影响出水水质。

  12. 过滤周期的结束在实际运行中一般用水头损失来指示。当滤池的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值时,则停止过滤,对滤池进行冲洗;过滤周期的结束在实际运行中一般用水头损失来指示。当滤池的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值时,则停止过滤,对滤池进行冲洗; • 由于滤池水头损失是不断增加的,且直观便于观测,一般都以达到最大水头损失作为过滤周期终点的指示,这比突然穿透的滤池出水水质更便于控制;在达到最大水头损失时,滤池出水水质应尚有一定余地。在运行中也可以用时间进行控制,当过滤周期的运行时间达到预定值时进行反冲; • 滤池的设计最大水头损失(滤池的最高水位与滤后水出水堰之间的高差)一般为2~2.5m,滤池的过滤周期一般在12~24h; • 图4-4-3所示为滤池的过滤工况随过滤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滤池过滤周期终点的控制方式的示意图。

  13. 滤池过滤流量 过滤周期的最大允许水头损失 滤池的水头损失 滤池出水浊度 滤池过滤流量 滤池过滤结束时间 滤池出水超标时间 过滤水头损失 滤池出水最大允许浊度 滤池出水浊度 过滤时间 滤池水头损失、出水浊度变化与过滤周期终点控制示意图 (滤池按等速过滤方式运行)

  14. 在滤池的设计与运行中,通常用过滤速度(简称滤速,常用单位为m/h)来表示单位滤池面积的产水能力,滤速的含义实际上是滤池的表面负荷(m3/m2.h)。在滤池的设计与运行中,通常用过滤速度(简称滤速,常用单位为m/h)来表示单位滤池面积的产水能力,滤速的含义实际上是滤池的表面负荷(m3/m2.h)。 • 过滤的运行方式一般由不同池型滤池的结构特点所确定 ,基本上可分为三种: 变水头恒速过滤 、恒水头恒速过滤 、减速过滤 。

  15. 最高水位 进水渠 反冲洗后的初滤水位 滤料层 滤后水出水堰 【变水头恒速过滤的优缺点:】 优点:控制简单,单池过滤水量恒定。 缺点:进水堰处的跌水为无效损失,滤池水头损失大、当滤料层纳污量已经较大时仍需保持较高滤速,易使小颗粒穿透,过滤水质不如减速过滤好

  16. 滤池水位 进水总管 滤料层 控流阀 滤后水出水堰 【恒水头恒速过滤的优缺点:】 优点:恒水头恒速过滤运行方式的滤池水头损失要低于变水头恒速过滤。 不足:控流阀维护管理较复杂;受控流阀限制,不便水厂超负荷运行。

  17. 滤池过滤速度 滤池过滤速度恒定 滤池水面水位恒定 滤池的水面水位 滤池过滤结束时间 过滤时间

  18. 减速过滤一般采用几个滤间为一组,各滤间共用一根进水管(渠),滤池的进水口在滤池水面以下。减速过滤一般采用几个滤间为一组,各滤间共用一根进水管(渠),滤池的进水口在滤池水面以下。 • 减速过滤的滤速在过滤周期中是逐渐降低的。在一定过滤作用水头下,在开始阶段,因滤料层较清洁,水头损失小,滤池以较高滤速过滤;随着过滤的进行,滤料层逐渐堵塞,滤速自然相应逐渐降低。 • 减速过滤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滤料层的过滤能力,滤池的水头损失低,出水水质好

  19. 过 滤 • 快滤池的过滤机理:以接触凝聚为主 • 快滤池分类、构造与工作过程 • 普通快滤池 • 虹吸滤池 • 重力滤池 • 压力滤池 • 移动罩冲洗滤池 • 滤速、强制滤速、反冲洗强度、滤池面积 • 滤料层的配制 • 配水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