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过程控制的主要特点 过程控制的品质指标 阶跃响应性能指标:静差、衰减率、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 偏差积分指标 过程控制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我国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过程控制的主要特点. 被控过程的多样性 控制方案的多样性 有单回路、串级、前馈 - 反馈、比值、均匀、分程、选择性、时滞、数字和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等。 控制过程属慢过程、多半属参量控制 定值控制是主要控制形式. 过程控制的品质指标. 决定过程控制系统品质的环节: 控制系统结构 被控过程特性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 性能良好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受到外来扰动作用或给定值发生变化后,应 平稳、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主要内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要内容 • 过程控制的主要特点 • 过程控制的品质指标 • 阶跃响应性能指标:静差、衰减率、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 • 偏差积分指标 • 过程控制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 我国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2. 过程控制的主要特点 • 被控过程的多样性 • 控制方案的多样性 • 有单回路、串级、前馈-反馈、比值、均匀、分程、选择性、时滞、数字和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等。 • 控制过程属慢过程、多半属参量控制 • 定值控制是主要控制形式

  3. 过程控制的品质指标 • 决定过程控制系统品质的环节: • 控制系统结构 • 被控过程特性 •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 • 性能良好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受到外来扰动作用或给定值发生变化后,应 • 平稳、 • 准确、 • 迅速地回复(或趋近)到给定值上。

  4. 过程控制的品质指标 • 过程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可概括为: • 系统必须是稳定的; (平稳) • 系统应能提供尽可能好的稳态调节;(准确) • 系统应能提供尽可能好的过渡过程。(迅速) • 控制性能指标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实际需要确定,通常采用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性能指标和偏差积分性能指标。

  5. 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 余差(静态偏差)C • 描述系统稳态特性的唯一指标 • 指系统过渡过程终了时给定值与被控参数稳态值之差。 • 一般要求余差不超过预定值或为零。

  6. 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 衰减率ψ • 衡量系统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 • 一般取衰减率ψ=0.75~0.9。其中1/4衰减率(ψ=0.75)作为评价过渡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7. 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8. 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9. 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 最大偏差A(或超调量σ) • 最大偏差A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的峰值与给定值的差 • 超调量:

  10. 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 过渡过程时间ts • 指系统从受扰动作用时起,直到被控参数进入新的稳态值±5%(或±2%)的范围内所经历的时间。 • 一般要求ts愈短愈好。

  11. 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 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如超调量与过渡过程时间) • 对于不同的控制系统,这些性能指标各有其重要性。 • 应根据工艺生产的具体要求,分清主次,统筹兼顾,保证优先满足主要的品质指标要求。

  12. 偏差积分性能指标 • 偏差绝对值积分(Integral of Absolute Error:IAE) • 适用于衰减和无静差系统

  13. 偏差积分性能指标 • 偏差绝对值与时间乘积的积分(ITAE) • 用以降低初始大误差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 同时强调了过渡过程后期的误差对指标的影响。

  14. 偏差积分性能指标 • 偏差平方值积分( Integral of Squared Error: ISE) • 同IAE

  15. 偏差积分性能指标 • 时间乘偏差平方积分(ITSE) • 同ITAE

  16. 过程控制的发展简况 • 手工操作状态(20世纪40年代前后) • 仪表化与局部自动化阶段(50~60年代) • 综合自动化(60-70年代中期)阶段 • 全盘自动化阶段(70年代中期至今)

  17. 仪表化与局部自动化阶段(50~60年代) • 系统结构大多为单输入-单输出的单回路定值控制系统。 •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为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式仪表。

  18. 基地式仪表 • 一般与检测装置、显示装置一起组装在一个整体之内 • 同时具有检测、控制与显示的功能 •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 通用性差,信号不易传递 • 一般应用于简单控制系统中。

  19. 单元组合式仪表 • 将仪表按其功能分成若干单元 • 各个单元之间以统一的标准信号相互联系 •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各个单元可以适当组合,也可与计算机等设备配合,组合各种复杂的、新型的控制系统。 • 有气动组合仪表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QDZ和DDZ仪表)两类。

  20.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QDZ) • 采用140kPa压缩空气为能源,以20~100kPa标准统一信号输出 • 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防火防爆 • 特别适用于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合

  21.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DZ) • 采用0-10mA 或4-20mA标准统一信号 •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便于计算机接口 • 部分仪表(如DDZ-Ⅲ型)采取了先进的安全防爆措施,能构成本质安全防爆系统,同样能应用于易燃易爆场合。

  22. 综合自动化阶段(60-70年代中期) • 工业生产过程出现了一个车间甚至于一个工厂的综合自动化 •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是单元组合仪表和组装式仪表 • 逐步采用数字计算机以及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散控制系统。

  23. 数字控制仪表 • 积木式结构 • 部分单元采用微电脑技术,可进行数字运算 • 可编程数字调节器(如KMM仪表)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单元仪表,特点有: • 内部结构微机化; • 运算数字化; • 编程方法简单; • 自整定、自诊断的功能; • 通讯功能。

  24. 全盘自动化阶段(70年代中期至今) • 实现了全车间、全厂、甚至全企业无人或很少人参与操作管理 • 实现了过程控制最优化与现代化的集中调度管理相结合

  25. 我国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 50年代末期,主要采用机械式和气动仪表 • 60年代广泛采用Ⅰ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 70年代中期,Ⅱ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成为过程检测和控制的主流产品 • 80年代初,开始采用Ⅲ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相继引进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工业PC机(IP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