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03 Views
—— 政治篇. 杭州第七中学 张春水. 第一部分:环宇罡风一百年. —— 元起元灭解读. 成吉思汗铜像. 一、蒙古汗国:蒙古人的崛起. 1、 历史悠久 争战不休. 结合材料和教材史料加以了解。. 蒙古族的祖先是中国境内东胡语系室韦的一支。唐朝时,人们称他们为 “ 蒙兀室韦 ”。“ 蒙兀 ” 就是蒙古族祖先最早的称号,他们是室韦部落联盟诸部之一。当时, “ 蒙兀室韦 ” 人已经驯养马牛,有了初步的畜牧业。社会发展正处于 原始社会 的末期, 氏族制度 开始瓦解。 —— 邱树森 《 元朝史话 》. 元人狩猎图卷. 一、蒙古汗国:蒙古人的崛起.
E N D
——政治篇 杭州第七中学 张春水
第一部分:环宇罡风一百年 ——元起元灭解读 成吉思汗铜像
一、蒙古汗国:蒙古人的崛起 1、历史悠久 争战不休 结合材料和教材史料加以了解。 蒙古族的祖先是中国境内东胡语系室韦的一支。唐朝时,人们称他们为“蒙兀室韦”。“蒙兀”就是蒙古族祖先最早的称号,他们是室韦部落联盟诸部之一。当时,“蒙兀室韦”人已经驯养马牛,有了初步的畜牧业。社会发展正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氏族制度开始瓦解。——邱树森《元朝史话》 元人狩猎图卷
一、蒙古汗国:蒙古人的崛起 2、建立汗国 对外征伐 ①统一蒙古 建立汗国 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 1196年,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 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成吉思汗像 认识蒙古汗国的政权性质 读书的糊涂人,终究要超过生性聪明的人。 ——成吉思汗语 ②长期征伐 开拓疆土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 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 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 1218年,灭西辽。 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 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
二、大元帝国:统一中国 1、建立元朝 阅读教材了解忽必烈建元过程。 “元朝的建立,是忽必烈抛弃蒙古旧俗,推行汉化的结果。” ——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忽必烈像 使百姓安业力农,蒙古人未之知也。 ——忽必烈语 根据材料理解元朝政权性质。 2、统一中国 了解统一的基本过程。
二、大元帝国:统一中国 2、统一中国 成吉思汗 窝阔台 灭西夏(1227) 蒙古汗国(1206) 灭金(1234) 成吉思汗 贵由 忽必烈 招降吐蕃(1246) 征服大理(1253) 元 朝(1271) 忽必烈 忽必烈 灭南宋(1276)
知识升华:蒙古何以能征服相对比它先进的地区?知识升华:蒙古何以能征服相对比它先进的地区? 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 “成吉思汗的财富,就是他的谋士们的才能,就是在马背生活中反复灌输到游牧民族战士心中的尚武精神和军事纪律,还有他个人叱咤风云的胆略。成吉思汗的个性和组织能力,加上蒙古人的好战性格,以及他们从近邻吸取的文明气息,就是蒙古人在其领袖成吉思汗的激励下取得惊人的军事和政治成就的原因。” ——(英)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元朝疆域
知识升华:如何正确认识各地人民的反元蒙斗争?知识升华:如何正确认识各地人民的反元蒙斗争? 阅读材料理解: “王钺一挥,伏尸万里”——汉文史料记载 “天!我们活在残暴的年代:倘若我们在梦中看见他们,我们要给吓坏。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死者倒值得释怀。” ——(波斯)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 …不久,李睍投降,被杀,中兴城居民也惨遭杀戮,西夏亡。 … …之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成都、利州、潼川诸路50余州均遭到蹂躏和杀戮。……十一月,元军再破常州,守将姚訔、刘师勇等坚持巷战,全城惨遭屠杀,…… ——邱树森《元朝史话》
三、元的灭亡:王朝宿命 1、元朝灭亡 1351年,刘福通起义。 1368年,朱元璋攻占大都,元亡。 2、元亡原因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元《醉太平小令》 阅读材料理解元灭的原因。
第二部分:壮丽的废墟 ——元朝功绩解读
理论解读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个时代所迸发出的勃勃不可抑止的创造力、扩张力、竞争力、进取力,依然值得后人悠然神往。 ——梅毅《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 过去历史教学的办法,或是强调元朝之缺乏文治;或者着重成吉思汗的武功。 ……这样的说法不是完全不对,但是过于简化历史……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元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版图之广,为以前历代王朝所未有,实际上为后来清朝版图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件特别值得重视的大事。 ——元史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陈高华 所以解读元朝功绩的本义应在于,认识其对于蒙古族的发展、中国的强盛、历史的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
壮丽之一:蒙古族的发展 从蒙古汗国的政权性质到元帝国的政权性质,认识蒙古族的发展。 1、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意义。 成吉思汗使一个落后、分散、混战的民族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和建国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政治,军事措施,顺应和加速了当时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 氏族部落→奴隶社会 2、忽必烈建元的意义。 统一促进了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封建化)
壮丽之二:中国的发展(民族融合) “如今,我们所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 民族融合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民族特征与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二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共同体的现象。” ——云中天《中国历史上的大融合》
壮丽之二:中国的发展(民族融合) 阅读教材内容分析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 →民族迁徙 1、各族杂居 2、回族形成 3、边疆管辖 →外来移民 →权归中央 思维拓展:结合历史上的民族融合谈谈你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认识。
壮丽之三历史的发展:制度创新 阅读教材理解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如何健全统治机构? 1、健全中央官制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宣政院 ——行使宰相职权,是最高行政机关 ——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特殊机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直接统领西藏政务和军事 中 央
壮丽之三历史的发展:制度创新 2、健全地方体制——行省制度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元史·地理志》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 …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明清时期,行省的设置依然沿用。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三级: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府、县。清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省、道、府、县四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人民版) 阅读材料分析元朝设置行省制度的目的、基本结构及影响。
知识升华:结合郡县制解读行省制度的创新性。知识升华:结合郡县制解读行省制度的创新性。 1、打破按自然境界划分建置的作法,实行按区域建置。 所有行省北方无天险,形成以北制南格局。 2、实行首长双重身份制。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与都省互为表里” ——(日)前田直典《元朝行省的成立过程》 3、实行分权原则。 “平章政事2人,从一品,为行省最高长官” ——《元史·百官志》
综合探究 讨论:解读元史之政治篇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1、蒙古族而言:统一促进了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封建化) ▲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中国而言: ▲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奠定了明、清国家长期统一的政局 3、历史发展而言: ▲元朝行省制度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又一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