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67 Views
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 汇报人:卢婧雯 指导老师:吴敏. 报告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材料、方法与主要技术路线 五、研究条件、可行性与困难 六、研究进度安排 七、预期结果 八、参考文献. 海洋沉积物概况. 地球上最复杂的微生物栖息地 海洋沉积物是海洋历史的记录,包括软泥沙、灰尘、动植物的遗骸、宇宙尘埃等。 为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人类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重要的先说.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已报道的微生物物种中,海洋微生物不到总数的 10%
E N D
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 汇报人:卢婧雯 指导老师:吴敏
报告内容 •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四、研究材料、方法与主要技术路线 • 五、研究条件、可行性与困难 • 六、研究进度安排 • 七、预期结果 • 八、参考文献
海洋沉积物概况 地球上最复杂的微生物栖息地 海洋沉积物是海洋历史的记录,包括软泥沙、灰尘、动植物的遗骸、宇宙尘埃等。 为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人类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重要的先说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 在已报道的微生物物种中,海洋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0% • 在整个海洋环境中只有0.01%-10%的微生物是可培的,而可培的深海微生物则更少。
全球沉积物采样点 From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United Stateshttp://www.noaa.gov
海洋沉积物中存在的微生物 细菌:proteobacteria 包括α、β、γ、δ、 ε 变型菌纲; Holophaga/Acidobacteria ; Planctomycetales 古菌:Euryarchaeota和Crenarchaeota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分离培养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为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提供材料,分析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其多样性。 • 对海洋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寻找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生物材料。 • 对疑似新种进行多相分类学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 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分离 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 疑似新种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四、研究材料、方法与主要技术路线 研究材料:海洋沉积物样品 (海洋二所提供) 中国南海 西南印度洋
技术路线: 海洋沉积物样品 悬浮 多相分类学研究 短时间 充分 富集 富集 涂平板 培养基设计 涂平板 菌株保藏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菌株保藏 挑取单菌落 活性物质的筛选 疑似新种 菌株保藏 16S rDNA 测序 多样性分析
五、可行性与困难 可行性: 1. 实验室有较成熟的微生物培养和鉴定平台; 2. 可获得较丰富的沉积物样品; 困难: 1. 微生物分离鉴定实验方法不熟悉; 2. 深海微生物的可培养率较低。
经费预算 • 生化试剂: 2000 元 • 序列测定: 3000 元 • 指标测定(电镜、脂肪酸、GC含量):2000 元 • 标株购买:2000 元 • 其他耗材: 1000 元 总计:10000 元左右
六、研究进度安排 • 2009.11-2010.2 微生物筛选、分离、纯化; • 2010.2-2010.3 16S 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 • 2010.3-2011.1 多相分类学研究及活性物质筛选 • 2011.1以后 完成论文
七、预期结果 • 构建海洋沉积物菌株库,完成相关生物信息的描述(多样性、活性物质等); • 参与分离鉴定微生物新物种1-2个; • 建立海洋微生物新种1-2个。
八、参考文献 [1] Byung-Yong Ki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6), 56, 2653–2656 [2] S. Shivaji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5), 55, 1453–1456 [3] Jung-Hoon Yo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4), 54, 1799–1803 [4] Fengqin Sun, Baojiang Wang, Xiupian Liu, Qiliang Lai, Yaping Du, Guangyu Li, Jie Luo and Zongze Shao. IJSEM Papers in Press(2009) [5] So-Jeong Kim, Soo-Je Park, Dae-No Yoon, Byoung-Joon Park, Bo-Ram Choi, Dong-Hun Lee, Yul Roh and Sung-Keun Rhee. Marinobacterium maritimum sp. nov., a marine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he Arctic Sediment.IJSEM Papers in Press(2009) [6] Parkes R J, Cragg B A, Bale S J, et al. Deep bacterial bio-sphere in Pacific Ocean sediments. Nature, 1994, 371: 410-413. [7]Newberry C J, Webster G, Cragg B A, et al. Diversity of pro-karyotes and Methanogenesis in deep sub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Nankai Trough, Ocean Drilling Program Leg 190.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4, 6(3): 274-287. [8]王鹏.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9] 许飞,戴欣等.南沙海区沉积物中细菌和古细菌16SrDNA多样性的研究.2004,35(1):89-94. [10]Sorensen K B, Teske A. Stratified communities of active ar-chaea in deep marine subsurface sediment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6, 72(7): 4596-4603
培养基: 1、常规2216或寡营养的2216 2、M2 3、ISP2 4、改良培养基: (1)微量元素(Mo 等)(2)维生素(烟酸等)(3)C、N源多样化(设计碳氮源配方) (4)电子受体(厌氧微生物)(Fe3+)(5)缓冲剂(pH精确控制)
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1、根据菌落形态的不同,进行初步挑选。 2、对纯培养菌株的16S rDNA进行RFLP分析,挑选谱型不同的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
微生物多相分类学研究方法 糖醇利用 产酸实验 酶学实验 抗生素敏感性 温度、pH梯度NaCl浓度梯度 革兰氏染色 电镜观察 极性脂分析 脂肪酸分析 醌分析 细胞壁分析 16S rDNA测定 DNA杂交 G+C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