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一、当前就业形势

一、当前就业形势.   作为 13 亿人口, 9 亿劳动年龄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加上改革开放前 30 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欠帐,以及近年来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长期以来隐性失业显性化,可以说,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是空前的,也是严峻的,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tild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当前就业形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当前就业形势   作为13亿人口,9亿劳动年龄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加上改革开放前30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欠帐,以及近年来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长期以来隐性失业显性化,可以说,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是空前的,也是严峻的,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

  2.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其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和退役军人约300万。 (二)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有60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 400万,今后3年国企实施政策性破产还需安置360万人,辅业改制 约有300万职工需要分流安置。

  3.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 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未来20年将有3亿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比上年增长75万(2001年是107万;2002年是115万;2003年是212万;2004年是218万;2005年是338万。 (五)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2006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增加,总量480万,加上城镇还有200万左右得初、高中毕业生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状态,与下岗人员相比,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近年又有30多万的退役军人需要安置。

  4. 二、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 (一)造成就业难的诸多因素 造成就业难的因素有:我国人口基数大、80年代出生的人就业达到峰值、传统产业衰退、农民就业动因选择和认知的深化、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和失地农民增加、劳动力结构性过剩以及外贸出口等,这些都是就业难的成因。 1、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衰退 近年来,由于投资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引发的产能过剩以及能源、纺织、房地产、汽车等行业供求关系的变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就业增长产生影响。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整顿甚至关闭一些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大量人员需要分流安置。 2、贸易摩擦加剧 给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在国际上,我国的轻工出口产品屡遭抵制。

  5. 3、城市化建设加快 失地农民增加 我国城市化建设以每年1.4%的速度提升。重庆98年规划主城区为2500平方公里,现在规划扩大到5473平方公里。 4、政府瘦身 机关精简 就业渠道变窄 重庆5年来撤乡并镇530个,精简人员达20%。 5、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地方有责任安置好精简人员

  6. 二、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 (二)农民的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升华。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使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1、生存理性2、经济理性3、社会理性

  7. 社会结构加速转型 开放性程度增大 扩张力 城镇非农产业,较高的收入 及其比较利益 拉力 劳动者离农与否 社区社会结构,人地矛盾突出 分配机制不合理 推力 家庭因素,劳动力剩余 纯农收入过低 外在驱动力 个人因素、年龄、流动欲望 性别、文化程度 内在驱动力 阻力 机会成本,离农收入、离农费用 想家,生活不适应等心理成本

  8. 二、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 (三)大学生就业难 1、结构性矛盾 供求错位 “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以及岗位的变化。 2、市场配置 手段粗放 没有形成需求、培养、输送的体系。 3、选人用人 缺少战略

  9. 三、就业形势严峻 世界性课题 1、今年2月26日,全球人口突破65亿,2012年将 达到70亿,预计至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100亿。 2、欧盟平均就业率为63% 欧盟2003年确定的“里斯本战略”在就业方面确立了三大目标:充分就业、提高劳动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团结与包容。

  10. 四、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全面提速,我国的经济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此间新增就业人数将达到4500万。 1、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的崛起 2、市场配置趋于专业化、规范化 重庆大学生就业基地2002年建成,重庆大学生就业市场2003年11月挂牌。 重庆最大的人才配置中心—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www.cqrc.net),正在从健全机制、完善法规入手构建大学生就业平台和机制。

  11. 3、有利的政策环境 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①在自主择业方面,破处了一切部门限制和地区限制,毕业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②在自主创业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免除了创办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可以提供小额贷款和资助。 ③在鼓励下基层方面,除给予了一定的生活保障外,还在落户、职称、考研以及考公务员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④在就业服务方面,不仅学校有周到的服务,而且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人才市场提供了多种公益性服务。 ⑤在择业期限方面,不仅毕业前可以找工作,而且毕业后两年内仍可以双向选择。 4、重庆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拉动就业 十一五期间,主城区规划到700-800万人口,6个50-10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25个10-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00个中心镇,仅小城镇生产总值达1150亿元,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达到40%,新增城市就业岗位52.8万个。

  12. 5、重庆经济发展为区域就业带来的新契机。 十一五期间,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地位的基本态势要架构起来。 重庆经济GDP以每年增加10个百分点的发展速度,带来16万个就业岗位。

  13. 五、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存在和需克服的问题: 1、专业与岗位错位,知识转化力不很高 2、理念错位,目标不很明确 3、价值取向错位,自身素质还要加强 (1)道德素质。 (2)专业素质 能力 知识 品质 (3)综合素质。 ⑷身体素质。

  14. 把握机遇,迎接 挑战,让青春在社会 竞争的大潮中砥砺,更加亮丽多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