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702 Views
勞資爭議處理法規及實務解析. 緣起 爭議發生原因 爭議處理原則及程序 爭議行為及限制. 緣起. 造因 -------- 經營環境惡化 結果 -------- 關廠、歇業事件層出不窮 勞工問題 ----- 資遣費、積欠工資及契約終止 等爭議. 94-96 年重大爭議統計 - 按類別. 94-96 年重大爭議統計 - 按員工數. 勞資爭議發生原因. 管理觀念: 對於公司營運策略、管理哲學、行政作業等觀點相異 。 利益分配不均: 諸如分紅入股、年終獎金或薪資調整、退休金制度適用法規不同工作年資之結清、無薪休假等 。.
E N D
勞資爭議處理法規及實務解析 緣起 爭議發生原因 爭議處理原則及程序 爭議行為及限制
緣起 • 造因--------經營環境惡化 • 結果--------關廠、歇業事件層出不窮 • 勞工問題-----資遣費、積欠工資及契約終止 等爭議
勞資爭議發生原因 • 管理觀念: 對於公司營運策略、管理哲學、行政作業等觀點相異 。 • 利益分配不均: 諸如分紅入股、年終獎金或薪資調整、退休金制度適用法規不同工作年資之結清、無薪休假等 。
勞資爭議發生原因 • 情境改變: 事業單位面臨關廠、歇業或改組等情境 。 • 臨時事件: 例如休假日調移、臨時支援活動等 。
爭議處理的原則 • 協調原則 . 把握時機 .最適原則 .保存相關佐證資料 .重視簽約及內容
爭議處理的原則 • 調解原則 .謹慎簽訂勞動契約 .慎重推選調解勞方委員 .善用景氣警訊通報機制
爭議處理方法--協調 協調方法步驟:(主管機關或中介單位) • 勞工或勞方向當地主管機關提起協調申請 • 排定協調日期後函知勞僱雙方 • 舉辦協調會議 • 協調成立(或不成立)
爭議處理方法--調解 • 申請調解之方式 : • 申請調解-勞雇之ㄧ方 • 交付調解-當地主管機關
調解程序 • 組成勞資爭議調解委員會 • 選定調解委員 • 召開會議(調查及方案) • 調查事實及解決方案 • 召開會議(決議) • 調解(不)成立
調解效力 • 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者,視為爭議當事人間之契約。 • 當事人一方為勞工團體時,視為當事人間之團體協約。
調解不成立 • 經調解委員會主席召集會議2次,均不足法定人數者。 • 無法決議作成調解方案者。
爭議處理方法--仲裁 申請仲裁之方式 • 申請調解-勞雇雙方 • 交付調解-當地主管機關 • ☆調整事項之勞資爭議,經當事人雙方同 意,得不經調解,逕付仲裁。
仲裁程序 • 組成勞資爭議仲裁委員會 • 仲裁委員會置委員9人至13人 • 勞資爭議介仲裁委員會之仲裁,應有2/3以上委員出席,並經出席委員3/4以上決議。 • 勞資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後,應於五日內作成仲裁書,報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送達雙方當事人。
仲裁效力 • 勞資爭議當事人對於勞資爭議仲裁委員會之仲裁,不得聲明不服。 • 前項仲裁視為爭議當事人間之契約;當事人之一方為勞工團體時,視為當事人間之團體協約。
爭議行為-雇主 • 勞資爭議在調解或仲裁期間,資方不得因該勞資爭議事件採取下列行為: . 歇業 .停工 .終止勞動契約 .其他不利於勞工之行為
爭議行為-勞工 • 勞資爭議在調解仲裁期間,勞方不得因該勞資爭議事件而採取下列行為: . 罷工 .怠工 .其他影響工作秩序之行為
罷工 • 勞資或僱傭間之爭議,非經過調解程序無效後,會員大會以無記名投票經全體會員過半數之同意,不得宣告罷工。(工會法第26條) • 工會於罷工時,不得妨害公共秩序之安寧,及加危害於他人之生命財產及身體自由。
勞資爭議的案例一 • TAI公司PCB製造大廠,受到全球金融風暴波擊97年第4季訂單急劇下滑,設備利用率大幅下降,初期因應措施,恢復正常工時,並取消加班。過年後,訂單繼續緊縮,公司緊急片面祭出,編制人員實施無薪休假,同時派遣人員分批於屆滿後不再續約。
討論 • .TAI公司編制內人員無薪休假作為,是否有瑕疵? • .派遣人員分批於屆滿後不再續約,是否損及勞工權益? • .主管機關針對TAI公司所採行作為,依法有何作為? • .勞工今後面臨類似情事時,如何防範權益受損?
勞資爭議的案例二 • PEI公司為了擴大LED市場佔有率,近年積極延攬年輕研發人員組成LED開發小組,進行3年創新計畫。小組經過約1年創新研發,新創機場塔台專用LED產品,鑑於品質穩定度尚未達到目標水準,決策層未決定量產推出上市。 • A君LED開發小組,且工作9個月,後因故向該小組主管提出辭呈,雖經主管挽留,未獲A君同意,PEI公司人事部門要求A君簽訂競業禁止規定?
討論 • PAI公司是否可請A君簽訂競業禁止條款? • A君簽訂競業禁止條款時應注意那些事項?
結語 • 勞僱關係不對稱。 • 經營情境愈加複雜。 • ☆☆☆用心學習爭議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