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k likes | 1.53k Views
第十六章 人类药物依赖性及戒毒药.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即成瘾性)和精神依赖性。. ·«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 ·«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 · 麻醉药 品 : 阿片类、 可卡因类、 大麻类、 合成麻醉药、 及其他易成瘾的药品、药用植物及其制剂;. · 精神药 品 : 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行分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物。 按依赖性和危害性的程度分为: 第一类: 39 种(司可巴比妥、安钠加、咖啡因、布桂嗪);
E N D
第十六章 人类药物依赖性及戒毒药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即成瘾性)和精神依赖性。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 阿片类、 可卡因类、 大麻类、 合成麻醉药、 及其他易成瘾的药品、药用植物及其制剂;
·精神药品: 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行分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物。 按依赖性和危害性的程度分为: 第一类:39种(司可巴比妥、安钠加、咖啡因、布桂嗪); 第二类:64种(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苯巴比妥、巴比妥;氯氮 、氯硝西泮、溴西泮、地西泮、艾司唑仑、氟西泮;眠而通、格鲁米特;等
·药物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 ·成瘾性=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耐受性 ·戒断综合征
·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这时候必须在足量药物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状态。 · 长期使用有耐受性产生,所谓的足量难以或不能达到,正常状态不能维持。
·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 它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在精神上驱使该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地连续用药的欲望,以便得到满足或避免不适感。
·戒断综合征: 中断用药时,产生强烈的身体损害,表现为精神和身体出现一系列特有的症状(流泪,打哈欠,谵妄状态等)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
第一节 药物依赖性的特征及临床表现 药物依赖性: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或身体状态。所呈现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反复使用一种药物而产生的的间歇性的或慢性的中毒现象。
特征 (1)渴求和强迫性: (2)耐受性: (3)有精神依赖性和/或身体依赖性的产生:
一、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阿片(鸦片)类药物: (1)鸦片; (2)吗啡等鸦片中提取的生物碱; (3)吗啡衍生物海洛因; (4)人工合成的杜冷丁、美沙酮、镇痛新。
·阿片(鸦片)是罂粟的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下三种生物碱有临床药用价值:·阿片(鸦片)是罂粟的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下三种生物碱有临床药用价值: 吗啡、可待因、罂粟碱 ·临床应用:镇痛、镇咳、心源性哮喘,止泻,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海洛因:毒品;二乙酰吗啡
精神症状: ·情绪低落、消沉、易激惹; ·服药后:欣快感、松弛、白日梦、精神抖擞; ·性格变化极为严重:自私、说谎、不关心他人、对社会失去责任感; ·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失眠、睡眠质量差、昼夜节律颠倒; ·智能障碍不明显。
身体症状: ·营养状态差、食欲丧失、体重下降、 多汗、便秘、皮肤干燥; ·脸红、头晕; ·体温升高或降低; ·心悸,心动过速; ·白细胞升高,血糖降低;
戒断综合征: ·焦虑不安、打哈欠、寒颤、疼痛、失眠; ·哀求给药; ·意识障碍:嗜睡,谵妄状态,有生动的 幻觉; ·自主神经症状明显:恶心呕吐、痛觉过敏、瞳孔扩大、发热出汗; ·肌肉抽搐。 停药6-8小时出现,72小时候减轻,焦虑等精神症状持续1-2周。
耐受性 戒断症状 + + + + +++
二、巴比妥及其他镇静安眠药 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1、巴比妥类镇静安眠药 药物 显效时间(h) 作用持续时间(h) 长效 中效 短效 超短效 苯巴比妥 巴比妥 戊巴比妥 异戊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 (速可眠) 硫喷妥钠 0.5-1 0.5-1 0.25-0.5 0.25-0.5 0.25 iv立即 6-8 6-8 3-6 3-6 2-3 0.25
巴比妥类镇静安眠药特点: ·缩短快动眼睡眠时间,减少梦境; ·反跳现象:多梦甚至噩梦;
长期服用巴比妥类: • 身体症状:消瘦、无力、食欲下降、胃功能不良;易出汗、面色青灰、皮肤划痕反应阳性;药物中毒性肝炎。 • 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对社会失去责任感; • 戒断症状:全身难受、心慌、眩晕;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症症状等;
2、安眠酮(甲喹酮) ·非巴比妥类镇静安眠药; ·特点:对其他药物不敏感的失眠有催眠作用; ·1986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安眠酮管理的通知:不再生产。
3、苯二氮 类 ·特点:、缩短快动眼睡眠时间,减少梦境;反跳现象:多梦甚至噩梦; ·不当的治疗模式: 失眠或焦虑→安眠药治疗→出现反跳性失眠→加大药物治疗→产生耐药性→加大药物治疗→出现依赖性→无法终止治疗。
为防止依赖性,应遵循一下原则 (1)入睡困难,用短效药物; (2)睡眠浅,用中效药物; (3)易醒和早醒,用长效药物; (4)伴焦虑和抑郁,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5)精神异常所致,用抗精神病药。
耐受性 戒断症状 + + + + +++
三、抗焦虑药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苯二氮zhuo类:利眠宁、安定、阿普唑仑 其他类:眠儿通(甲丙胺酯), 在许多国家已禁用。 临床表现: 戒断综合征:
四、兴奋剂 1、可卡因 可卡因是从古柯中提取的生物碱
可卡因的作用及特点: • 中枢兴奋剂和欣快剂; • 有局麻作用。 • 有强的精神依赖性。 • 迅速产生耐药。
可卡因的中枢药理及毒理作用机制 可卡因 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多巴胺转运体 阻止递子再摄取 突触间隙多巴胺↑ 奖赏效应
去甲肾上腺素能 多巴胺能 可卡因 激活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激活多巴胺受体 中枢兴奋作用 药物依赖性
耐受性 戒断症状 + + + + +++ 耐受性 戒断症状 + + + + +++
2、苯丙胺类 ·苯丙胺 ·甲基苯丙胺(冰毒) ·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
苯丙胺的作用 • 中枢兴奋药:减少嗜睡及疲劳感 • 很快产生耐药性 • 戒断综合征:抑郁 • 长期大量服用:苯丙胺性精神病
苯丙胺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机制 苯丙胺 儿茶酚胺神经细胞的突触前膜 促进递子释放 阻止递子再摄取 抑制单胺氧化酶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HT的量增加
苯丙胺耐受性的机制 苯丙胺 递子耗竭 合成受损 受体下调 递子释放减少、 兴奋阈值提高 耐受性
耐受性 耐受性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 + + + + + + + + +++ +++
五、其他药物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印度大麻。作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
印度大麻作用 ·疼痛:神经痛、痛风、风湿性关节炎; ·破伤风、狂犬病、惊厥、抑郁; ·降低青光眼眼压; ·减轻癌症化疗有关的恶心和呕吐; ·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等; 加拿大和荷兰已批准大麻用于医疗 但是,大麻的依赖问题由来已久
大麻的成瘾性 •可能作用:欣快,放松性抑制,食欲增加,行为辨不清方向,反射协调能力改变,对时空的感知混乱。 •戒断症状:失眠,偶有出现活动增加和食欲减退的报告。
常见的有成瘾性的药物及毒物(毒品) 1、阿片类:吗啡、海洛因; 2、可卡因; 3、大麻; 4、苯丙胺类:苯丙胺、冰毒、摇头丸; 5、镇静催眠药:速可眠、安眠酮; 6、抗焦虑药:利眠宁、安定
第十六章 人类药物依赖及戒毒药 一、论述题 1.试述易产生依赖性的药物有哪些。 2.以吗啡为例,论述药物依赖性的特征及临床表现。 3.试述阿片类药物依赖的分子作用机制。 4.试述戒毒药的种类和机制。
二、解释下述概念 1. 成瘾性(addiction); 2.身体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3.精神依赖型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4.戒断综合征 (abstinence syndrome); 5.阿片受体; 6.美沙酮维持疗法;
药物依赖性的形成机制 强化效应和奖赏系统的概念 脑内有一种奖赏机制,在采取有利生存和繁衍的行动后,可以给予一种愉快舒适的感受(正性奖赏),促使人继续采取这种行动;如果遇到对生存和繁衍不利的情况,则给予痛苦和不舒适的感受,称为惩罚(负性奖赏)。
药物依赖性的突出表现是不能自我克制地追求毒品等依赖性药物,这种药物引起的强制性行为称为强化效应。药物依赖性的突出表现是不能自我克制地追求毒品等依赖性药物,这种药物引起的强制性行为称为强化效应。 引起强化效应的药物(或刺激因子)称为强化因子。
根据强化效应性质分为: ①正性强化因子,指能引起欣快或精神愉快舒适的感受的药物(或刺激),可引起用药者主动寻找这种药物(或寻求刺激)的强化效应。正性强化因子又称为奖赏。 ②负性强化因子,指能引起精神不快或身体不适(如戒断症状)的药物(或刺激),促使用药者为避免这种不适而采取被动寻找这种药物(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
正性强化因子 奖赏系统 :精神效应→精神依赖性→渴求 药物 药物依赖性 停药后的身体效应→身 体 依 赖 性 负性强化因子 ·为什么会形成药物依赖性?
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神经通路,可引起人的欣快等精神效应,即正性强化效应(奖赏效应),这是驱使滥用者强迫性主动觅药行为的主要动力,也是形成精神依赖性的基础。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神经通路,可引起人的欣快等精神效应,即正性强化效应(奖赏效应),这是驱使滥用者强迫性主动觅药行为的主要动力,也是形成精神依赖性的基础。 吗啡、海洛因等药物刺激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放电,停药后该神经元放电增加,引起戒断症状,是身体依赖性的基础。
腹侧被盖区 伏隔核 多巴胺系统 与精神依赖性有关的脑区 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药物奖赏效应产生的神经解剖基础 (神经科学图15.13)
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功能牵涉到 注意力、 意识、 睡眠周期、 学习和记忆、焦虑和疼痛、情绪、 脑代谢。 蓝斑核(LC) 与身体依赖性有关的脑区: 起源于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 弥散性调节系统。(神经科学 图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