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78 Views
学奕教学设计. 双辽市柳条乡中心校 张晓红.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目标 2 为教学重点,目标 3 为教学难点。. 学习导航. 1 、文言文可不太好读哦,请多多练习,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好句子,相信你会读得很棒。 2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吗?试试看! 3 、理解文意之后,请你再朗读琢磨,相信你会有新的感觉。
E N D
学奕教学设计 双辽市柳条乡中心校 张晓红
学习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 目标2为教学重点,目标3为教学难点。
学习导航 • 1、文言文可不太好读哦,请多多练习,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好句子,相信你会读得很棒。 • 2、你能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吗?试试看! • 3、理解文意之后,请你再朗读琢磨,相信你会有新的感觉。 • 4、这篇小古文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你知道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1、 还是在四年级时,我们课外背诵了一篇小古文。还记得吗?(课件出示,引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2、这篇小短文就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一本经典著作《孟子》,昨天安排大家课外了解孟子,谁来和大家交流你对孟子的了解。 • 4、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也选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题目就是《学弈》。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弈”字的写法。我们过去还学过什么“弈”的“弈”,和这个字长得很像啊?对!“神采奕奕”的“奕”,今天,就让我们“神采奕奕”地来学习《学弈》。
二、交流展示:朗读展示 • 1、同学们按照学案自学了吗?我们就来汇报自学成果。先进行朗读展示。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吧! • 师:提醒大家—— • (1)组员读完,别忘记真诚地送上一句赞美的话,或礼貌地提点建议。 • (2)如果发现自己与别人断句不一样,你们就研讨谁读得正确。 •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1)(2)(3)(相机发现问题,指导练习)
三、主题训练:训练读好断句 • 1、有没有发现断句不一样的地方? • 2、看着大屏幕上的标记,读好断句。重点指导: • (1)“思/援弓缴/而射之”、 •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3、(课件展示有断句标记的全文)请同学们再自由练读,注意读好断句。 • 4、再来展示: • (1)指名读 • (2)全体读。
四交流展示: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 1、还有想读的同学吗?别急,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以后,你们会读得更好,到那时,我们再来比一比。 • 2、同学们已经按照学案,结合注释逐词逐句地理解了文意。现在我给大家四分钟的自学时间,按照过去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交流,达到人人理解,人人会讲,谁不会,组员耐心帮助他学会。 • 3、哪个小组愿意展示? • 4、当小老师测试重点词语的意思 。 • 5、学习小方案:
五、主题训练: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读出语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五、主题训练: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读出语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 1、师:意思理解了,你再朗读,断句会更自然,会读出文言文特有的味道。听老师读一遍。你听出来了吗?老师读得有什么特点? • (1)速度比较慢。 • (2)停顿的地方比较多,而且停顿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 (3)注意读出了文言文特有的味道。 • 2、自己也练习朗读,找找感觉吧? • 3、谁找到感觉了?指名读1、2、3人朗读展示。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出问的语气和回答时强烈的肯定语气。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出问的语气和回答时强烈的肯定语气。 • 5、比赛读。女生读——男生——全体读 • 6、如果配上典雅的古筝曲去读会有多美啊?配乐读 • 7、俗话说:“熟读成诵”,也许,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背会了。试试看。
8、练习背诵,展示背诵。 • 9、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人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 •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小故事,板书: 专心致志。)
六、拓展延伸 • (1)、多读,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请多多练习,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好句子,相信你会读得很棒。 • (2)、你能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吗?试试看! • (3)、小组交流一下:读一读,说说对意思的理解。 • (4)、请你再朗读琢磨,相信你会有新的感觉。 • (5)、这篇小古文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你知道吗?
教学后记 • 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活动规律。在教学本课时,老师始终只是个指导者,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