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1 、现代散文个性解放色彩 2 、散文范围的扩大 3 、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 4 、语言的多样化

1 、现代散文个性解放色彩 2 、散文范围的扩大 3 、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 4 、语言的多样化.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五四 ” 时期 三十年代散文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散文. 朱自清( 1898-1948 ). 字佩弦,号实秋,江苏东海人 (后随父居扬州,亦自称“扬州人”) 。 著名的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 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曾在江苏、浙江等地教书。 1925 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 1931 年留学英国一年。 1948 年因病去世。.

thy
Download Presentation

1 、现代散文个性解放色彩 2 、散文范围的扩大 3 、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 4 、语言的多样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现代散文个性解放色彩 2、散文范围的扩大 3、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 4、语言的多样化

  2.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五四”时期 三十年代散文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散文

  3.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号实秋,江苏东海人(后随父居扬州,亦自称“扬州人”)。 著名的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

  4.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曾在江苏、浙江等地教书。 1925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 1931年留学英国一年。 1948年因病去世。

  5. 1919年,加入《新潮》诗社。1919年底发表新诗,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 •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

  6. 大学毕业后,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等工作。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踪迹》。

  7.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 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大学文学系。

  8.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9. 朱自清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学术研究等,长诗《毁灭》是其代表作,散文主要结集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大多收入开明书店1953年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的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学术研究等,长诗《毁灭》是其代表作,散文主要结集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大多收入开明书店1953年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的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10. 主要思想:诚挚美好的襟怀,严谨认真的作风,执着人生的“沉痛隐忧”。 艺术特色:善于刻画 平和细腻 温柔敦厚

  11. 抒发了夜游秦淮河的刹那感受, • 有对历史秦淮河的神往, • 对现实秦淮河的感喟, • 对沦落风尘的女子的同情以及道德感悟。

  12. (1)淡雅、优美形成“白话美文的模范” 此篇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新文学”的实绩,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鲁迅《论小品文的危机》

  13. (2)文随情迁,朦胧真切 朱自清作品动人的地方,还在于他常将自己对生活的强烈感受,熔注入他所创造的形象里。在那桨声灯影里,我们看到了秦淮河的自然景色,但不也从中体察到了作者内在的感情细流? 陈孝全《诗意盎然的秦淮水》

  14. 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

  15. 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16.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17. 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

  18. 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9. (3)艺术表现上虚实相间,语言丰富优美。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全面细致地展现了夜晚秦淮河的风光和氛围。 在整个画面的组合、安排上,作家充分注意到了艺术空间的虚实相间,“桨声灯影”在他的笔下忽隐忽显,忽近忽远,从而充分展示了一种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的美学效果;

  20. 在作品内在的情绪节奏的把握上,作家凭借着那一短短的旅程,将之处理得张弛起伏、跌宕生姿:忽而恬淡,忽而窘迫,忽而怡然自得,忽而又充满了幻灭的情思。在作品内在的情绪节奏的把握上,作家凭借着那一短短的旅程,将之处理得张弛起伏、跌宕生姿:忽而恬淡,忽而窘迫,忽而怡然自得,忽而又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21.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22.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23.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24. “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善于刻划对象,捕捉景物中自己的发现,描摹比拟,着笔细腻。如我们阅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在汩汩的桨声中,从夜幕初垂,灯影朦胧,歌声断续的初程,到灯月交辉、笙歌盈耳的高峰,到疏疏灯火、素月依人的尾声,水光、灯影、月色、歌声,逼真尽态,色彩不同,音调变化,交织成极视听、动心弦,绚丽多姿的场景。”“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善于刻划对象,捕捉景物中自己的发现,描摹比拟,着笔细腻。如我们阅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在汩汩的桨声中,从夜幕初垂,灯影朦胧,歌声断续的初程,到灯月交辉、笙歌盈耳的高峰,到疏疏灯火、素月依人的尾声,水光、灯影、月色、歌声,逼真尽态,色彩不同,音调变化,交织成极视听、动心弦,绚丽多姿的场景。”

  25. 1、 对照俞平伯同名散文,分析作家的情趣与性格的异同。 2、对于俞平伯的散文,周作人称为“最有文学的意味”,朱自清认为“太板滞,太繁缛,太矜持”,通过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26. 梁实秋(1903-1987) 14岁入清华8年,留美3年, 回国曾任教于东南大学、 青岛大学、北京大学。

  27.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1949年赴台,任台湾师范大学外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1949年赴台,任台湾师范大学外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

  28. 《雅舍小品》、《文学因缘》、《秋室杂记》 理论著作 《梁实秋论文学》 《英国文学史》

  29. 主要思想 “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 主张文艺的主要功能是审美, 提出“文艺与抗战无关”

  30. 主要特点 简洁平淡 机智幽默 声韵和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