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39 Views
第三章 水体环境 无机污染物 的迁移转化. 无机污染物 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或多种形态长期存留于环境,形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 颗粒物的迁移 -- 水体颗粒物. 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 石英、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等硅酸盐矿物 矿物化学风化作用而生成,主要为铝或镁的硅酸盐 。 如云母、蒙脱石、高岭石等 金属水合氧化物 铝、铁、锰、硅等金属的水合氧化物---- 无机高分子及溶胶 等形态存在
E N D
第三章水体环境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无机污染物 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或多种形态长期存留于环境,形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
颗粒物的迁移--水体颗粒物 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 石英、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等硅酸盐矿物 矿物化学风化作用而生成,主要为铝或镁的硅酸盐 。 如云母、蒙脱石、高岭石等 金属水合氧化物 铝、铁、锰、硅等金属的水合氧化物---- 无机高分子及溶胶等形态存在 金属水合氧化物 ---结合水体微量物质,趋向于结合在矿物微粒和有机物界面 腐殖质 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 有机高分子物质,分子量在300到30000以上。
颗粒物的迁移--水体颗粒物 水体悬浮沉积物 环境胶体物质相互作用----聚集体 以矿物微粒(粘土矿物)---核心骨架---有机物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矿物微粒表面上---微粒间的粘附架桥物质 ----微粒→絮状聚集体→絮凝→粗颗粒→水体底部。 其他 藻类、细菌、病毒 表面活性剂、油滴
颗粒物的迁移--颗粒物吸附作用 胶体颗粒吸附作用 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等 表面吸附---理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物理化学吸附 专属吸附 吸附等温线: Henry等温线 直线型,等温式: G = k c Freundlich等温式: G = k c1/n Langmuir等温式: G = G0 c/(A + c)
颗粒物的迁移 ---金属离子释放 盐浓度升高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交换 ----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的主要途径 氧化还原条件变化 耗氧物质存在--氧化还原电位改变 ---铁、锰氧化物可部分或全部溶解 pH值 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 配位体变化
颗粒物聚集--颗粒聚集方式 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凝聚; 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絮凝。 (1)压缩双电层凝聚 (2)专属吸附凝聚 (3)胶体相互凝聚 (4)“边对面”絮凝 粘土矿物颗粒形状呈板状,板面荷负电、边缘荷正电。 (5)第二极小值絮凝
颗粒物聚集--颗粒聚集方式 (6)聚合物粘结架桥絮凝 胶体微粒吸附高分子电解质而凝聚。 聚合物具有链状分子,可以同时吸附在若干个胶体微粒上,在微粒之间架桥粘结,使它们聚集成团。 (7)无机高分子的絮凝 (8)絮团卷扫絮凝 (9)颗粒层吸附絮凝 (10)生物絮凝 藻类、细菌等具有胶体性质,带电荷,发生凝聚。
水体环境的溶解和沉淀作用 天然水体矿物质的溶解度和沉淀作用遵守溶度积原则 平衡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差异性原因 (1)非均相平衡缓慢,在动态环境下不易达到平衡 (2)相差异 (3)过饱和现象 (4)固体溶解所产生的离子可能在溶液中进一步进行反应 (5)引自不同文献的平衡常数有差异等
水体环境的氧化-还原作用 天然水、污水的氧化-还原反应 ----微生物催化反应 ---电子迁移+质子迁移 (氧化-还原反应缓慢) 天然水体的 pE--pH 图 氧化还原体系,H+或OH¯参与转移。 pE除了与氧化态和还原态浓度有关外,受体系pH的影响,可以用pE-pH 图来表示。 pE -pH 图可显示水中各形态的稳定范围及边界线。
水体环境的氧化-还原作用--污染物氧化还原转化水体环境的氧化-还原作用--污染物氧化还原转化 1. 重金属 2. 氮化物 3. 硫 4. 砷 砷可能存在的形态:H3AsO3、H2AsO3-、H3AsO4、H2AsO4-、HAsO42-,最主要的是以H2AsO4-和HAsO42-五价形态存在。 pH 4酸性水体,可能存在H3AsO4和AsO+ pH l2.5碱性水体,还可能存在AsO43-,甚至HAsO32-及AsO33-形态
水体环境的配位作用 无机配位体: OH¯、Cl¯、CO3 2- 、F¯、S 2- 有机配位体: 动植物组织的天然降解产物,如氨基酸、腐殖酸以及洗涤剂、清洁剂、NTA、EDTA、农药和大分子环状化合物。 腐殖酸 水环境金属化学 羟基配合作用
水环境中的配位作用--腐殖质配合作用 腐殖质----有机高分子物质(分子量在300到30000以上) (根据腐殖质在碱和酸溶液中的溶解度) (1)腐殖酸 溶于稀碱液不溶于酸部分,分子量由数千到数万。 (2)富里酸 溶于酸又可溶于碱的部分,分子量由数百到数千。 (3)腐黑物 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
水环境中的配位作用--腐殖质配合作用 腐殖酸和腐黑物: 碳:50%~60%, 氧:30%~35%, 氢:4%~6%, 氮:2%~4% 富里酸 : 碳和氮:44%~50%和1%~3%。氧:44%~50% (不同地区和不同来源的腐殖质其分子量组成和元素组成都有区别) 腐殖质结构特点:苯环、羧基、醇基和酚基
水环境中的配位作用--腐殖质配合作用 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羧基及羟基间螯合成键 或者在两个羧基间螯合
水环境中的配位作用--腐殖质配合作用 与一个羧基形成配合物 腐殖酸与重金属配合作用 ----影响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腐殖酸与阴离子作用 腐殖酸与有机污染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