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第六節清末台灣洋務運動. 同治 10 年( 1871 )台灣發生 牡丹社事件 (台灣生番事件),三年後即 1874 年日本出兵攻打台灣,清朝因此重視海防,積極經營台灣,主持人物為 欽差大臣 沈葆楨 ( 1820-1879 ) 福建巡撫 丁日昌 ( 1823-1882 ) 台灣巡撫 劉銘傳 ( 1836-1896 ). 欽差大臣 沈葆楨 ( 1820-1879 ).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 1874 〜 1875 主要成就有 開通山道,安撫生番,招閩粵人民來台開墾 設 台北府 (台灣自 1684 年以來僅有台灣一府)

thuo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2. 第六節清末台灣洋務運動 • 同治10年(1871)台灣發生牡丹社事件(台灣生番事件),三年後即1874年日本出兵攻打台灣,清朝因此重視海防,積極經營台灣,主持人物為 • 欽差大臣沈葆楨(1820-1879) • 福建巡撫丁日昌(1823-1882) • 台灣巡撫劉銘傳(1836-1896)

  3. 欽差大臣沈葆楨(1820-1879) •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1874〜1875 • 主要成就有 • 開通山道,安撫生番,招閩粵人民來台開墾 • 設台北府(台灣自1684年以來僅有台灣一府) • 開基隆煤礦,建安平二鯤鯓砲台(億載金城)

  4. 沈葆楨-台灣新政最早的先驅 • 道光年間,台灣因鴉片戰爭而英船在台灣近海巡弋。加以咸豐年間,美國倡議佔領基隆,取得煤礦;英國在台灣與清發生樟腦戰爭。同治年間,台灣發生牡丹社事件 • 清朝深覺位於東南沿海七省門戶之台灣、澎湖各島在國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清廷對台灣的新政為之展開。其中先驅人物為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

  5. 沈葆楨在台灣的新政 • 同治11年(1871)台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沈葆楨以欽差大臣奉派來台加強備戰,事件平息後,深感台灣地位之重要,乃從事基本的經營 • 開山撫番 • 增置郡縣 • 移駐巡撫 • 整頓軍務 • 採掘煤礦 • 弛禁移民

  6. 沈葆楨像 資料來源:發現台灣, 天下雜誌特刊6,頁139,1991.11

  7. 台灣正式全部開放 • 為澄清吏治,提高行政效率,沈葆楨主張增設府縣及將福建巡撫移駐台灣,此為台灣建省的第一步 • 到台後增設府縣,使台灣行政區域自一府四縣二廳增至二府八縣四廳,行政規模更加完備,行政效率因而提高 • 為台灣長治久安,積極從事撫番工作,另為招徠墾民進入東部開發,建議清廷廢人民入台耕墾禁令,至光緒元年(1875),清正式詔除例禁,至此台灣正式對大陸全部開放

  8. 福建巡撫丁日昌 •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1877年,約7個月 • 主要成就有 • 購買輪船,訓練陸軍、改良基隆煤礦 • 整飭吏治、撤銷多種苛捐雜稅 • 建設國防:如增建打狗砲台(雄鎮北門)、旗后砲台(威鎮天南) • 鋪設鐵路、架設電線:開設台南府城至安平、旗后兩條線之電報,長達約95公里 • 查勘石油、採擷硫磺

  9. 左為打狗砲台,右為旗后砲台 資料來源: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222.html,引用時間,95.10.19

  10. 丁日昌

  11. 劉銘傳-或有「台灣現代化之父」之稱 • 光緒10年(1884)中法戰爭起,清廷起用閒住已久之前直隸提督劉銘傳,以巡撫銜來台督辦軍務,積極備戰 • 中法戰爭後,清以台灣地位重要,次年詔諭台灣改設行省,以劉銘傳為首任巡撫,對台灣之建設,或有人譽為「台灣現代化之父」,但亦有現代學者對其個人操守不以為然者

  12. 清末台北街上路燈

  13. 台灣巡撫劉銘傳 •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1885〜1891 • 主要成就有 • 加強撫番建設:山區設撫墾局,改善番民生活,廣設學堂以促進番地教育 • 劃定台灣行政區劃:台南、台北、台灣(台中)三府 • 整頓財政:清丈土地,重訂田賦 • 陸海防的建設:聘外人訓練軍隊,修建澎湖、淡水、打狗、基隆砲台(二沙灣砲台) • 修築縱貫鐵路:基隆到台北通車(為台灣第一條客運鐵路 )

  14. 劉銘傳興辦科學技藝教育 • 光緒12年(1886),劉銘傳創辦電報學堂。次年設中西學堂,學生享受公費待遇,上午專門研究西學,早晚傳授中國文化,造就有用人才,投入煤礦、鐵路、機器、製造等事業 • 劉銘傳在台灣之新政中,以創設西式學堂最有眼光,亦深具意義

  15. 劉銘傳像

  16. 洋務運動的失敗 • 保守反對者多:一般士大夫抱有文化的優越感,主張「用夏變夷」;有些傑出的洋務人才,被指為崇洋媚外的漢奸 • 缺乏通盤的計畫與有效的協調 • 識見有限:當時中國人不知西人除了堅船利砲外,尚有健全的政治、財政和教育制度。西方列強各種制度配合得當,實行有效,因此國富兵強。中國僅學其皮毛,非根本之道

  17. 洋務運動的影響 • 促使中國逐步走向現代化:新政施行之各口岸,發展成工商業繁榮、文化發達之近代都市 • 新式工業的興起:農民投入新式工廠轉成勞動者 • 社會出現新知識份子:赴歐美留學者被稱為「洋秀才」、「洋舉人」,參與不同之新政事業

  18.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 丘為君、張運宗,2003,走入近代中國,台北五南 • 張玉法,1982,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