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941 Views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IHCT—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定义: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 / 抗体反应 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借助可见的标 志物,对被检测抗原 / 抗体进行定性、 定位和定量检测的免疫学测定技术。 特点:结免疫学反应特异性和组织化学可见 性为一体;借助先为显微镜放大,于细 胞或亚细胞水平测定抗原 / 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类型:酶免疫组化技术 荧光免疫组化技术
E N D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IHCT—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定义: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 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借助可见的标 志物,对被检测抗原/抗体进行定性、 定位和定量检测的免疫学测定技术。 特点:结免疫学反应特异性和组织化学可见 性为一体;借助先为显微镜放大,于细 胞或亚细胞水平测定抗原/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类型:酶免疫组化技术 荧光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电镜技术 亲和免疫组化技术 (标记物等的不同) 实例:
自制E-二抗(1:100) 商品E-二抗(1:200) 阳性患者 阴性患者
图20 伊文氏蓝复染效果图 A.阳性标本检测效果 B.阴性标本检测效果 C.阳性标本复染后的效果 D.阴性标本复染后的效果 A B D C
一、免疫组化技术介绍 • (一)标本制作 • (二)抗体的选择 • (三)抗原/抗体反应 • (四)改善标本的通透性 • (五)对照项的设立 • (六)检测结果的判断
(一)标本制作 • 标本— 指固定在玻片上用作为抗原的,如 组织、细胞或微生物。
标本的类型—组织切片、印片、涂片。 • 1.印片法: • 优点:操作简单,抗原保存好缺点:细胞厚薄不均,IHC染色易引起背 景染色。
2.组织切片 • 组织切片---冷冻切片/石蜡切片介绍: • 特点:组织新鲜、速冻,恒温冷冻切片机 片厚5~10μm,-20℃保存;后者只 要求固定的标本,经脱水+浸蜡包埋 常温切片机,片厚2~3μm~ 优点: 前者抗原丢失少,结构保证完好; 后者片薄观察结构清晰,宜连续性可 作回顾性研究。 缺点: 前者细胞清晰度差,现用难保留;后 者抗原量少,易出现非特异着色,需 前处理。
1).切片前的准备工作(1)载玻片的清洁:市售载玻片需经清洁液泡24h,流水冲洗,系列乙醇浸泡,凉干涂胶。1).切片前的准备工作(1)载玻片的清洁:市售载玻片需经清洁液泡24h,流水冲洗,系列乙醇浸泡,凉干涂胶。
(2)切片粘合剂的种类 多聚赖氨酸(分子量300KD):0.5%浓度。APES试剂(3-氨基、丙基三氧基硅烷):干净载玻片→丙酮5min →APES(1ml+50ml丙酮):用镊子夹住浸入APES试剂1~3次→纯丙酮洗二次→干燥玻片→用铝箔包好,室温或4℃保存备用。
切片要求及注意事项:(1)连续切片按序贴在玻片的下1/3。(2)52-60℃烤片18h。(3)切片厚2~4μm。(4)切片刀要快(5)编上号(6)切片可在4℃保存数年(石蜡切片)切片要求及注意事项:(1)连续切片按序贴在玻片的下1/3。(2)52-60℃烤片18h。(3)切片厚2~4μm。(4)切片刀要快(5)编上号(6)切片可在4℃保存数年(石蜡切片)
标本的固定 • 标本固定需达到目的:细胞内蛋白凝固 • 终止胞内酶活性 • 保持细胞固有态 • 除干扰性类脂等 • 理想固定剂:能快速固定细胞抗原 • 防止抗原物质扩散 • 固定后抗原的特性不改变 • 例: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丙酮、乙醇
标本的保存(温度、时间) 1.冷冻保存:2.新鲜组织经适当固定后,装入冻存管 中,-80℃冻存。3.蜡块的保存4.活细胞的保存 可根据需要将细胞直接培养在盖玻片上,9孔板上的细胞可经固定后-80℃保存备用,大容量培养的细胞收集冻存在液氮中。
标本的预处理(目的、注意点) • 为什么要进行酶消化和抗原修复? • 醛键形成 • 羧甲基形成 • 甲醛使蛋白质发生凝固,自身和之间会发生交联,交联时会使蛋白质的四级和三级结构的折叠方向发生改变,使蛋白质苯环结构上的抗原决定簇发生改变,而影响检测。
抗原修复(Antigen Retrieval;AR) • 1 酶消化 (1)原理:1)去除覆盖于抗原决定簇表面的杂蛋白2)断交联 (2)蛋白酶的种类
胰蛋白酶 0.05%~0.1%胰蛋白酶加入等量的氯化钙,用0.1N NaoH调pH至7.8。消化时间37℃ 30min。 • 胃蛋白酶 0.4%胃蛋白酶,用0.1N HCI稀释,消化时间37℃ 30~180min。 • 蛋白酶K 20μg/ml,用pH8.0 0.5M Tris-HCI配制,消化时间37℃ 20~40min。 • 链酶蛋白酶 0.1%,用pH 7.4,0.5M Tris-Hcl稀释,消化时间37℃ 1~4h。 • 无花果蛋白酶 0.1%浓度,用0.2M pH7.4 PBS稀释,消化时间37℃ 30~60min。
(二)抗体的选择 • 第一抗体(一抗): • 高特异性、高效价、多克隆。 • 高特异性—针对性强,靶的明朗 • 高效价—稳定性好,反应时间长;适宜 • 稀释可减少干扰。 • 多克隆(动物免疫血清)— 针对多为 • 点,易检 • 出。
市售抗体的种类 • 某些抗体既有多克隆抗体也有单克隆抗体,如角蛋白,一些抗原只有多克隆抗体,如α-胰蛋白酶 • 有些抗体的抗原来自动物,利用动物与人抗原之间的共同抗原性使该种抗体能应用于人的检测。 • 近年来,市售单克隆抗体除小鼠源性外,还有兔源性
标记抗体 • 在抗体上用化学方法联接某种标记物,目的是使抗原抗体的结合能用肉眼观察到 • 标记物种类: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或罗丹明 酶:辣根过氧化酶,硷性磷酸酶 金属离子:胶体金颗粒 • 标记的方法:化学性结合将降低抗体效价及标记物的活性,从而使染色敏感性降低
抗体的保存 商品化一抗或自制一抗均需加入防腐剂,在4℃中保存一年其质量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如一次购置量大,可10μl/支分装,标上号,-40℃保存备用。 • 抗体的配制
抗体最佳稀释度的测定 直接测定法 一抗稀释度 特异性染色 非特异性染色 1:50 ++++ ++ 1:100 ++++ ++ 1:200 ++++ ++ 1:400 ++++ + 1:500 +++ (-) 阴性对照 (-) (-)
(三)抗原/抗体反应(温育) • 保证抗原/抗体反应有效进行的关键。 • 温度:37℃(60min)/4℃(过夜)/微波 • 炉(5min) • 湿度:湿盒 • 避光:~
(四)改善标本的通透性 • 通透性:指与大分子抗体反应时,其通过细胞 • 膜的能力。 • 通过表面去垢剂,如NP-40、TritonX-100使得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或通过反复冻-融操作~ • 通透性处理的方式(试剂、浓度、时间)与标本固定方法相关。
(五)对照项的设立 • 设对照的意义:为排除各种可能干扰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估检测结果。 • 阳性对照:选已知某抗原阳性的切片等作同步检测操作,结果必须显示应当出现的阳性表现。 • 阴性对照:1、空白对照 • 2、替代试验 • 3、吸收试验
(六)检测结果的判断 • 阳性结果的定位明确,如细胞核(病毒)?细胞膜(受体)?细胞浆(表达蛋白)? • 阳性结果的分布规律,特异性着色局限且有规律;非特异着色无规律、无界限,定位不准确。 • 阳性结果的强度~
阳性患者标本 商品荧光二抗 自制荧光二抗(原液) 1:10 1:20 1:40 1:80 阴性患者标本
二、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一)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 • 1、直接染色法 (一步法) • 2、间接染色法(二步法) • (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染色法 • 1、酶桥联法 • 2、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 • 3、双桥PAP法 • 4、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
二、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指将酶通过交联剂共价连接在抗体分子上~酶标抗体 酶标抗体+切片上抗原~ +底物 酶催化底物等显色并沉淀其中,可定性、定位、定量。 酶标记抗体为一抗(直接) 酶标记抗体为一抗(间接)
(一)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 • 1、直接染色法 (一步法): 原理:待检标本+酶标记抗体~+底物显色 技术要点:除内源性酶、封闭、镜下观察
直接法 • 将荧光、酶、金直接标记在一抗上进行显色,没有联结系统、未用桥抗体。 • 优点:特异性高、非特异染色轻。 • 缺点:敏感性低,要求抗体浓度高。每种一抗均需用酶来标记
Substrate-chromogene solution Secondary Antibody Primary Antibody 2、间接染色法 (二步法): 原理:待检标本+非标记特异性一抗+酶标记 二抗~+底物显色 技术要点:同前
间接法 • 将标记物标记在桥联抗体上(即二抗、三抗) • 一抗往往是兔身上产生的多克隆抗体,其酶标抗体必须是针对兔 • 优点:敏感性高,只需少数几种动物的二抗就可以和所有一抗相匹配 • 缺点:特异性差
(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染色法 • 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染色中,酶不是直接标记在抗体(一抗/二抗),而是经抗酶抗体与酶结合,它既用于抗原检测,也可用于抗体检测。 • 常见的:1、酶桥联法;2、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3、双桥PAP;4、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
2、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 • 组成: • 一抗是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 二抗是联结抗体,一面联结一抗,另一面联结PAP复合物 • 三抗是以过氧化物酶为抗原,在与一抗同种动物身上诱发产生的抗体,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形成复合物(PAP)
酶 — 抗酶抗体复合物 • 通过免疫反应而不是化学方法,将酶结合到抗体上,形成具酶活性的免疫复合物。如PAP复合物(Peroxidase AntiPeroxidase Complex),PAP复合物属非标记性,保护了酶的活性,比免疫荧光法敏感上千倍。
Substrate-chromogene solution Peroxidase-anti-Peroxidase Secondary Antibody Primary Antibody PAP
特点: • ①未经化学交联不影响抗体和酶的活性 • ②由2个抗酶抗体和3个酶分子,稳定性好 • ③本身不存在游离免疫球蛋白,非特异少 • ④但复合物制备繁琐
优点: • PAP复合物中含酶更多,且是一种非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敏感性更高 • PAP复合物常来自两种不同的动物(鼠、兔),鼠PAP用于一抗为单克隆抗体的染色,兔PAP多用于一抗为多克隆抗体的染色 • 可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切片
3、双桥PAP法: PAP的改良 • 呈Ag-Ab1-Ab2-PAP-Ab2-PAP • 敏感性提高, 操作太复杂。
组织抗原 第一抗原 第二抗体 PAP复合物 HRP 双PAP法
4、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 • 与PAP法相似,其用的是碱性磷酸酶 • (AP)。 • AP代HRP-除内源性酶干扰,特异性高 • 成本高(制备过程复杂)。
三、免疫电镜技术 •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e(IEM)技术是利用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力,能够清晰揭示抗原-抗体特异性复合物,呈现高度精确、灵敏且特异的结果。 • 标记(示踪)物:铁蛋白、胶体金等标记 • 抗体+抗原—不溶性复合 • 物~
免疫电镜成功的关键: • ①细胞超微结构要求保存完好 • ②细胞或亚细胞结构的抗原位点保持不变 • ③免疫试剂应选择通透性好 • ④标记免疫物与待检抗原结合性好(特 • 异、稳定)
三、免疫电镜技术(方法) • 1、铁蛋白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①含铁25%,分子量450KD ②核心4个亚基,电子密度高 ③铁原子的电子散射力大,镜下反差大
1、铁蛋白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 原理:铁蛋白标记抗体,保留抗体免疫活 • 性并具高电子密度,与待检抗原结 • 合,在电镜下易见。 • 技术要点:①铁蛋白标记抗体的制备 • 标记方法:A、一步法 • B、二步法 • ②免疫电镜样本的制备 • 制备法:A、包埋前免疫染色 • B、包埋后免疫染色
免疫电镜样本的制备中包埋前免疫染色: • 固定—免疫组化染色—包埋、切片镜检 • 免疫电镜样本的制备中包埋后免疫染色: • 固定—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检
2、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电镜下酶标记免疫染色图
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是将电镜高分辨力与酶 免疫技术的高灵敏与特异性相结合~ 常用酶:水解酶 氧化酶(HRP)+ DAB(底物) 转化酶 DAB– 3、3二氨基联苯胺。易氧化聚合~系 列反应后+锇酸——高电子密度的锇黑。 技术分类:(用否酶标抗体、何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