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66 Views
第一节 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需求曲线 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价格歧视. 1. 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垄断市场的条件: (1) 唯一厂商; (2) 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3) 其它厂商的介入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形成垄断的原因: (1) 控制资源供给; (2) 拥有生产的专利权; (3) 政府特许; (4) 自然垄断。.
E N D
第一节 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需求曲线 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价格歧视
1.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垄断市场的条件: (1)唯一厂商; (2)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3)其它厂商的介入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形成垄断的原因: (1)控制资源供给; (2)拥有生产的专利权; (3)政府特许; (4)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只有在整个行业的产量都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它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只有在整个行业的产量都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它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 在现实生活里,垄断市场也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公用事业较为接近。例如自然水、电力、管道煤气、电信、邮政、铁路等公用事业
案例:前苏联的厂商垄断 • 前苏联经济中,普遍做法就是一个政府部门负责管理某一种产品的生产,而且若干产业大部分生产都集中于某一个工厂。
2.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的特点 由于垄断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减少销售量来抬高市场价格;增加销售量来压低市场价格。也就是说,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3.完全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收益表 收益曲线 收益曲线的一般特征 线性收益曲线(反需求函数)及其特点 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
(2)收益曲线 P H Ed>1 Ed =1 Ed<1 A B C Q O F G MR d (AR=P) P TR Q O
(3)收益曲线的一般特征 P=AR,与需求曲线重叠,向右下方倾斜。 MR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而在边际收益下降的时候,边际收益总在平均收益的下方,因此MR<AR :MR在AR的左下方 TR曲线先升后降:MR>0时,TR上升;MR<0时,TR下降;MR=0时,TR最大 MR<AR的原因:根据前面所提到的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的关系,只要平均量下降,边际量就总是小于平均量。所以,在商品价格即平均收益AR不断下降的同时,必有MR<AR 。
(4)线性收益曲线(反需求函数)及其特点 则: ; ; 假定线性的收益曲线函数(反需求函数)为: 据此可求得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分别为:
结论: • (1)当需求曲线d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时,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 (2) d曲线和MR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是相等的; • (3)MR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d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一半,即MR曲线平分由 • 纵轴到需求曲线d之间的任何一条水平线(如AB=BC,OF=FG)。
假定商品的销售量等于需求量,则根据Ed与TR之间的关系可知Ed 、MR、TR三者之间的关系: (1)当Ed >1时,MR>0,TR与销售量Q成同方向变化; (2)当Ed <1时,MR<0,TR与销售量Q成反方向变化; (3)当Ed =1时,MR=0,TR达到极大值,说明TR不受销售量 Q变化的影响。 • 以上分析也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完全竞争市场。(只要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厂商的收益曲线就具有上述基本特征。)
4.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P P SMC SAC SMC I J SAC AVC F P1 P1 F H H G G d (AR) E d (AR) E MR MR O Q Q1 O Q Q1
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能是蒙受最小亏损。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能是蒙受最小亏损。 造成垄断厂商短期亏损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的生产规模成本过高(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也可能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 在亏损的情况下,垄断厂商生产与否,与完全竞争厂商一样。 由此可见,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进一步说明
5.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一个厂商都无法控制市场价格,它们都是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根据P=SMC的均衡条件来确定唯一的能够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产量。这种价格和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构造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基础。
垄断市场条件下的情况不同。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P总是大于MR的。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的对应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垄断市场条件下的情况不同。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P总是大于MR的。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的对应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 • 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 这一结论适用于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一般结论)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 P P d1 MR1 MC d2 MR2 P1 MC P2 E2 d2 P1 E1 E1(E2) d1 MR2 MR1 O O Q1 Q2 Q Q1 Q
6.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的调整:保持利润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垄断厂商与行业
(1)垄断厂商的长期生产调整:保持利润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垄断行业排除了其它厂商加入的可能性,因此,与完全竞争厂商不同,如果垄断厂商在短期内获得利润,那么,它的利润在长期内不会因为新厂商的加入而消失,垄断厂商在长期内是可以保持利润的。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的调整一般可以有三种可能的结果:A.短期内亏损,长期中又不存在可使它获得利润(或至少亏损为零)的生产规模,于是退出该行业;B.短期内亏损,长期中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摆脱了亏损,甚至获得利润;C.短期内利用既定的生产规模即可获得利润,长期中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获得更大利润。以下分析第三种情况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的调整一般可以有三种可能的结果:A.短期内亏损,长期中又不存在可使它获得利润(或至少亏损为零)的生产规模,于是退出该行业;B.短期内亏损,长期中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摆脱了亏损,甚至获得利润;C.短期内利用既定的生产规模即可获得利润,长期中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获得更大利润。以下分析第三种情况
(2)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垄断厂商长期内获得更大利润的原因: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变的;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 LMC P SMC1 LAC SAC1 SMC2 A P1 H B SAC2 F P2 E1 I G E2 d (AR) MR O Q Q1 Q2
(3)垄断厂商与行业 由于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供给量就是全行业的供给量,所以,这里所分析的垄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就是垄断市场的短期和长期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7.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垄断者对同一种物品向某些消费者收取的价格高于另一些消费者,或者对少量购买的消费者收取的价格高于大量购买的消费者。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差别都是价格歧视。 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1)市场是垄断性的,卖者可以控制价格;(2)卖者能够了解不同层次的买者购买商品的愿望和能力(即知道他们各自的需求弹性);(3)不同市场之间必须是相互分离的。 按价格歧视的程度不同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也叫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 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一级价格歧视也叫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 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P 如果厂商已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即已知消费者对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厂商就可以按此价格逐个制定商品价格。 P1 A P2 B PN O 1 2 n Q 一级价格歧视
六个价格导致更高利润. 只有单一价格 P*4, 只有较少的消费者。 现在支付价格P5 或 P6的消费者会有消费者剩余 P1 P2 P3 MC P*4 P5 P6 D MR Q (1)一级价格歧视 价格 在一级价格歧视的条件下,消费者剩余为零,而厂商获得了全部消费剩余。 但产量与完全竞争水平相同。 数量
P A B P1 C P2 G D P3 E F d O Q1 Q2 Q3 Q (2)二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产品都制定一个不同的价格,而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例如,当游客购买1——4张公园门票时,单价为15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单价为13元。消费者买单件衣服时,价格为30元1件,3件以上单价降为25元,等等。 可见,实行二级价格 歧视的垄断厂商利润会增 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垄 断者占有。此外,垄断者 有可能达到 P=MC 的有效 率的资源配置的产量。
(3)三级价格歧视 • 三级价格歧视对同一种产品和服务在不同购买对象或时间规定的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例如,电影院为白天和晚场电影规定不同价格;铁路和航空公司为大学生或老年人提供较低价格而其他旅客则要支付较高价格;出版社为新小说的精装本和平装本规定了相差几倍的价差等等, • 三级价格歧视时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出售,厂商如何分配不同市场销售量并确定价格,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呢?回答是厂商这时要遵循不同市场边际收益相等并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实施含义是对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制定较高价格,而对需求弹性较高的市场制定较低价格。 • 下面简单讨论这一原则。
价格 P1 P2 MC D2=AR2 MRT MR2 D1=AR1 MR1 数量 Q2 QT Q1 (3)三级价格歧视 • 对分割的两个市场依据MR1= MR2 = MC原则定产量包含了两层含义: • 第一,就不同市场而言,厂商应当使它们的边际收益相等。 • 第二,厂商应当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不同市场上等同的边际收益。 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D1定价较高为P1,对弹性较大市场定较低价P2。边际成本取决于总产量。注意选择Q1和Q2使MR1= MR2 = MC条件满足。
(3)三级价格歧视 •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 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状况制定不同的价格: • 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索取较高价格; • 对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 如同一种产品, •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价格不一样, • 黄金时间和非黄金的广告费不一样等。
三级价格歧视:时期间价格歧视 • 对某些商品和服务,在特定时间会出现需求高峰 • 交通高峰时间的道路和隧道 • 夏天傍晚时分的电力 • 周末的滑雪胜地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