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 6 章 常用实验动物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第 6 章 常用实验动物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第一节 小鼠. 一、小鼠的生物学特性. 小鼠 : 哺乳纲、啮齿目、鼠科、鼠属、小家属种 。. 一般特性. 体型 小 , 性情温顺 ,易于饲养管理。 出生体重1 .5g ,体长 20mm 左右。成年体重 30-40g ,体长 110mm 。 用于实验的体重约 20g 左右。 喜黑暗 , 昼伏夜动 。 喜欢群居 , 雄性好斗 。 胆小 怕惊 , 对环境反应敏感 ,适应性差, 汗腺不发达 ,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解剖学特性. 1 , 16 齿 , 四个门齿可以终生生长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6 章 常用实验动物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章 常用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2. 第一节 小鼠

  3. 一、小鼠的生物学特性 • 小鼠:哺乳纲、啮齿目、鼠科、鼠属、小家属种 。

  4. 一般特性 • 体型小,性情温顺,易于饲养管理。 • 出生体重1.5g,体长20mm左右。成年体重30-40g,体长110mm。用于实验的体重约20g左右。 • 喜黑暗,昼伏夜动。 • 喜欢群居,雄性好斗。 • 胆小怕惊,对环境反应敏感,适应性差,汗腺不发达,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5. 解剖学特性 1, 16齿,四个门齿可以终生生长。 2, 尾长约等于体长,具有平 衡、散热和自卫等功能,有四 条明显的血管。 3, 胸部有三对乳腺,腹部有两对乳腺。

  6. 繁殖特性 • 发育迅速,性成熟早 • 21日龄--离乳,此时体重达14g(10-16g),稍加饲育即可用于实验及科研(18-22g)。 • 6-7周龄--性成熟。(36-42日龄) • 发情周期4-5d,妊娠期19-21d,哺乳期20-22d。每胎产仔8-15只,最多可达25只,年产6-9胎,寿命1-2年。

  7. 合笼 • 血配 • 长期同居法 • 定期同居法 • 超数排卵 • 阴道栓 • 假孕

  8. 二、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近交系小鼠 但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品系有200多个.C57BL/6是最为广泛应用的小鼠品系,其次是C3H品系,1600篇论文涉及到40多个常用品系,但最为常用的6-8个品系使用率达到70%。 对于绝大多数使用者只需要了解常用近交系小鼠品系的生物学特性。

  9. 中国培育的近交系小鼠有: TA1(津白一号)、TA2 (津白二号)、615系 引进的近交系小鼠有20多种,常见4种: C3H小鼠: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 C57BL/6小鼠: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10. 2、远交种(封闭群)小鼠 • KM种小鼠: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力和适应力强,繁殖力和成活率高。 • 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力强。 • CFW:1973年由日本国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经20代近亲交配后,采用随机交配而成。

  11. 三、人类疾病实验动物模型

  12. 模型制作 • 胃溃疡 • 灼烧法 • 灌胃法 • 手术法 • 幽门结扎法 • 应激法

  13. 紫外灯照射 药物诱导 1,祛除背毛 2,硬毛刷反复刷背部 3,滴一滴甲基胆蒽(1%蓖麻油)反复刷背部 4,每周2-3次,坚持150-300天 5,存活下来的小鼠100%发生皮肤癌。 皮 肤 癌

  14. 骨质疏松模型制作 • 维甲酸 • 糖皮质激素 • 卵巢切除 • 睾丸摘除

  15. 四 自发性疾病小鼠 1. 白内障(Catarct, 简称Cat)突变鼠: 这是显性遗传,10日龄至14周龄时晶状体混浊。当Cat呈杂合状态时出现白内障。 这种性状在一般情况下很容易观察到,可作为眼科的动物模型。

  16. 6. 针尾(Pintail, 简称Pt)突变鼠:当Pt/+杂合状态呈现显性突变性状,见削短与卷曲的尾巴,且椎间盘逐龄产生快速退化。 • 这就类似人类的椎间盘突出症,适用于该项研究。

  17. SCID小鼠主要特性:①外观与普通小鼠无异,体重发育正常。唯胸腺、脾脏、淋巴结的重量仅为正常小鼠重量的I/3以下。②胸腺、脾脏、淋巴结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大大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但巨噬细胞和NK细胞功能末受影响。③骨髓结构正常,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④容易死于感染性疾病,必须饲养在屏障系统中。⑤两性均可生育,产仔3~5只,寿命1年以上。 广泛应用于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研究,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研究。

  18. 第二节 大鼠(RAt) • 大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动物。 野生褐家鼠变种

  19. 解剖学特点 • 1.大鼠外观与小鼠相似,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共16齿。    • 2. 颈区肩胛部间沉积的脂肪组织呈腺体状,称为冬眠腺,在产热中起着重要作用。 • 3. 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胃为无腺区,后胃为有腺区,前后两部分由一个界限嵴分开,食管通过界限嵴的一个褶进入胃小弯,此褶是大鼠不能呕吐的原因。

  20. 4. 肠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结肠、 直肠。 其中小肠最长,盲肠较长,约6-8cm。 5. 肝脏发达,呈紫红色,约为体重的1/25,肝脏的再生能力强,经部分肝切除术后仍可再生。成年大鼠切除肝2/3,在一周内肝脏生长最快,三周内肝脏重量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21. 繁殖特性 大鼠发育快,成熟早,繁殖力强。 性周期4-5天, 妊娠期平均21d, 哺乳期20-22d, 年产5-8胎, 每胎产仔6-12只, 寿命2.5-3年。

  22. 二、大鼠常用品种、品系 现在全世界已培育出100多个近交品生系,常用的大鼠近交品系 有: • ACI系 :1926年由哥仑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培育 ,黑色,但腹部和脚白色 ,易发生先天性畸形。该品系大鼠低血压。

  23. SHR系: 1960年OKamoto由Wistar大鼠中培育。白化,严重自发性高血压(mmHg),疾病发生率高。是筛选抗药物的良好模型。 200 心血管 高血压

  24. 常用封闭群大鼠 SD大鼠:1975年由美国Spraque和Dawley农场育成,叫SD大鼠,多用于营养实验。比wistar大鼠生长发育快,产仔也较高。尾长几乎等于身长。

  25. Wistar大鼠:由美国wistar研究所培育而成。使用数量最多,遍及全世界。我国从日本引进,白色。该品系产仔数多,性周期稳定,早熟,繁殖力强,性格温顺。抗病例力强。雄鼠耳朵比其他品系稍长,尾长身长。Wistar大鼠:由美国wistar研究所培育而成。使用数量最多,遍及全世界。我国从日本引进,白色。该品系产仔数多,性周期稳定,早熟,繁殖力强,性格温顺。抗病例力强。雄鼠耳朵比其他品系稍长,尾长身长。 <

  26. 大鼠癫痫模型的建立 •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3mmol/kg,24h后 ,给予不同剂量的匹鲁卡品腹腔注射。 • 结果 :40mg/kg 组和30mg/kg 一次注入组的持续性癫痫大发作 (SE)出现率和死亡率均为100%, • 分次注入法优于单次注入法.

  27. 3 哮喘模型: 大鼠大腿内侧皮下注射卵清蛋白(OVA)悬液1ml(OVA10mg + 氢氧化铝200mg+0.9%生理盐水至1ml),同时, 腹腔内注射灭活百日咳杆菌悬液1ml 作为佐剂, 第8天重复致敏一次, 第15天开始将大鼠置于自制玻璃容器中, 隔日用402超声雾化器,给于中等雾量的2%的OVA悬液50ml激发30分钟,每周至少3次.

  28. 第三节 豚鼠

  29. 豚鼠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又名天竺鼠、海猪、荷兰猪。实验动物豚鼠由秘鲁的野生豚鼠驯化而来。豚鼠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又名天竺鼠、海猪、荷兰猪。实验动物豚鼠由秘鲁的野生豚鼠驯化而来。

  30. 生长、繁殖特性 • 刚出生50-115g,2月龄体重400g。 • 雌性30-45日龄、雄性70日龄性成熟。 • 有明显的性周期16(13-20)d,妊娠期 68(65-70)d,哺乳期18(15-21)d。 • 年产仔3-5胎,每胎3-4只。寿命一般4-5 年(与品种、营养、饲养环境有关,)

  31. 二、常用豚鼠品种和品系 英国种: 个体毛色有单毛色、双毛色、三毛色。 毛短,体格健壮,毛色多,有纯白、黑色、棕黑色、棕黄色、灰色等。 英国种豚鼠主要有4个品种:顿金哈德莱、哈德莱、勃莱特哈德莱和短毛种。 顿金哈德莱

  32. 免疫学研究 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的研究:因为豚鼠易于过敏,对抗生素敏感。 常用实验动物接受致敏物质的反应程度不同,其顺序为: 豚鼠>家兔>狗>小鼠>猫>蛙

  33. 营养学研究 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维生素C缺乏十分敏感,如果饲料中缺乏时,很快会出现一系列坏血病症状,是目前唯一用于研究实验性坏血病的动物。

  34. 耳科学研究 豚鼠的耳廓大,耳涡和血管伸至中耳腔,可以进行耳微循环的检查

  35. 第四节 地鼠

  36. 解剖学特点 • 牙咬面不平整,口腔内两侧各有1个颊囊,容量可达10cm³.常用来运输和贮藏食物。 • 在臀髋部有一种腺体,当地鼠处于性兴奋状态时,分泌物会使局部皮肤湿润。雌性地鼠不如雄性发育完全,腺体外露也不明显。 • 中国地鼠在解剖上有些不同点,它们无胆囊,胆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

  37. 生理学特点 • 性成熟一般30日龄,性周期4.5天,妊娠期平均15.5天,是妊娠期最短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哺乳期21天,平均窝产仔6—8只。为全年发情动物,有产后发情特点。每年可产7—8胎。 • 在许多情况下,非近交系的封闭群豚鼠个体之间皮肤相互移植均可存活,并能长期成活下来,而不同种群动物之间的皮肤相互移植,则100%不能存活,并被排斥。

  38. 二、地鼠常用品种、品系 目前已知金黄地鼠有近交品系38种,部分近交系8种,突变系17种,封闭群38种。常用有三种: • 1.金黄地鼠又称叙利亚地鼠,金黄色,体重150克,1930年自中东叙利亚引起,各实验室饲养有所不同,但遗传上比较一致,无大变异。应用最多,主要分布在东欧、南欧和亚洲的少数地区。

  39. 2.中国地鼠或称条背地鼠和黑线仓鼠,灰色、体形小,体重约40克。栖住于中国的东海岸至里海的东海岸这一地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