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56 Views
第三章 草地资源. 中国草地资源 中国草地的分类. 第一节 中国草地资源. 草地上的植物是草地畜牧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植物可以药用、造纸、酿酒、酿蜜,具有经济生产潜力; 草地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有些草地生长奇花异草,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可供人们观赏旅游; 草地还养育了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成为它们的繁衍生息之地. 草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 一、草地资源的特点. 草地面积大、分布广
E N D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中国草地资源 • 中国草地的分类
第一节 中国草地资源 • 草地上的植物是草地畜牧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 植物可以药用、造纸、酿酒、酿蜜,具有经济生产潜力; • 草地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 有些草地生长奇花异草,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可供人们观赏旅游; • 草地还养育了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成为它们的繁衍生息之地 草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
一、草地资源的特点 • 草地面积大、分布广 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9亿多hm2,占国土面积的41.41%,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84.26%,为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家。
草地类型众多、地带性强 将中国草地划分出18个草地类、144个草地组、824个草地型。
草地生产潜力雄厚 草地饲用植物资源丰富 我国天然草地拥有饲用植物6704种,分属于246个科,1545个属。 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人工栽培牧草328种,仅占野生饲用植物种数的5%
二、草地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 草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草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草地资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财富 草地资源是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主要生产资料 天然草地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原料基地
广大的草地牧区拥有14000km长的陆地边防线,是我国边陲要地。广大的草地牧区拥有14000km长的陆地边防线,是我国边陲要地。
第二节 中国草地的分类 一、草地分类的目的 • 人类为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草地的发生、发展、演替规律,更好的指导人类的草地经营活动和草地资源管理工作。 • 为人类利用草地服务,由于分类角度和目的的差异草地分类方法是不同的
二、草地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 方法 ①植物—生境分类法 以植被和生境(地形、土壤、气候)为依据。 该方法是我国草地工作者普遍采用的方法,北京农业大学贾慎修依据植被特征和生境因素进行草地综合分类,并相应制定出三级分类的原则、标准和系统,结合我国草地的实际情况,把我国草地划分为20类。
②草地植物群落的分类 以植被类型为依据 综合顺序分类法:甘肃农业大学任继周等人几经演变提出的草地分类方法。 以生物气候指标特征——类 依据湿润度将类归并为类组 以土壤地形特征——亚类 以植被特征——型
原则 综合植被、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
三、草地分类系统和标准 • 以植物—生境分类法为主进行介绍 • 我国现行的草地分类系统按照上述分类原则,分类(亚类)、组、型三级。 各分类级的划分标准如下:
第一级: 类—具有相同水热气候带特征和植被特征,具有独特地带性的草地,或具有广域性分布的隐域性特征的草地,各类之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有质的差异。
第二级: 组—在草地类和亚类范围内,组成建群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植物所属经济类群相同的草地。 组是草地分类的中级分类单位。
第三级: 型—具有相同层片结构以及各层片或主要层片的优势植物种相似,群落组成和生境条件相近似,反映出具有一致性的饲用意义和经济价值。 型是草地分类的低级单位,也是绘制大、中比例尺草地类型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上图单位。
中国草地类型 1.温性草甸草原类 2.温性草原类 3.温性荒漠草原类 4.高寒草甸草原类 5.高寒草原类 6.高寒荒漠草原类 7.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8.温性荒漠类
9.高寒荒漠类 10.暖性草丛类 11.暖性灌草丛类 12.热性草丛类 13.热性灌草丛类 14.干热稀树灌草丛类 15.低地草甸类 16.山地草甸类 17.高寒草甸类 18.沼泽类
1 温性草甸草原类 我国温带半湿润地区地带性天然草地类型。集中分布于东北松嫩平原和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及南端的丘陵平原上,在荒漠区的阿尔泰山和伊犁地区均有分布。草地总面积为1451.9万hm2。 草甸草原类位于森林附近,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350-550mm, ≥10℃积温1800-2200 ℃,湿润系数0.6-1.0之间。土壤为暗栗钙土、黑钙土、草甸土等。中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及根茎禾草占优势,常混有大量中生或旱中生植物,杂类草可占30-40%,高度35-50cm,盖度70-90% 建群种有贝加尔针茅、羊草、线叶菊等。适合放牧牛、马、绵羊等畜。
2 温性草原类 在温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平原西部到锡林郭勒高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相连的阴山北麓察哈尔丘陵区、大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到西辽河平原是典型分布区。总面积为4109.7万hm2。 ≥10℃积温2000-3000 ℃,湿润系数0.3-0.6之间。年降水量250-350mm,集中于夏季、秋季,土壤为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腐殖质层35cm。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占优势,混生一定数量的旱生小灌木。旱中生植物不出现,丛生禾草占60-70%,一年生植物、藻类出现,高30-60cm。 优势种为大针茅、克氏针茅、本氏针茅、糙隐子草、冰草等,还有一些旱生小半灌木如冷蒿、锦鸡儿。适宜放牧羊、马、牛。
3 温性荒漠草原类 发育于温带干旱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高平原上、宁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中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山地以及西藏自治区南部山地部分片段。总面积为1892 .2万hm2。 ≥10℃积温2000-3000 ℃,湿润系数0.15-0.3之间。年降水量150-300mm,春季干旱,冬季无积雪。土壤为淡栗钙土、棕栗钙土、淡灰钙土。腐殖质层薄,15-25cm。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旱生小半灌木在植被中起明显作用。一年生植物、地衣、藻类也有明显的发育。盖度30-40%,高度20-30 cm。 主要植物有石生针茅、戈壁针茅、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多茎葱、蒙古葱。适宜放牧山羊、绵羊、骆驼。
4 高寒草原类 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中西部即羌塘高原、青南高原西部、藏南高原。总面积为4162 .3万hm2。 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100-300mm,80%集中于夏季。 植被以寒旱生多年生禾草为主,盖度30-50%,高15-20cm。 以紫花针茅、羽柱针茅、羊茅为主,混生垫状植物、匍匐状植物和高寒藻类。 适宜放牧牦牛、藏羊。
5 温性荒漠类 在温带极干旱与严重缺水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的,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以西开始,经宁夏、青海的柴达木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呈地带性分布。总面积为4506 .1万hm2。 气候极度干燥,降水60-150 mm,蒸发量超过降水量10倍以上,土壤为灰色漠钙土、淡棕色荒漠土,洼地有盐土。 植被以超旱生小灌木和小半灌木占优势,植物稀疏。主要植物种有珍珠、松叶猪毛菜(砾质戈壁荒漠);红砂(粘土质荒漠);盐爪爪(盐土荒漠);沙蒿、沙竹(沙质荒漠)。 适宜放牧山羊和骆驼。
6 高寒草甸类 在高原(或高山)亚寒带和寒带寒冷而又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耐寒(喜寒、抗寒)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或有高寒灌丛参与形成的一类以矮草占优势的草地类型。集中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和帕米尔高原以及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高大山地的高山带。面积为6372 .1万hm2。 年平均气温在0 ℃以下,年降水量为450 mm左右,土壤为草毡土,土层较薄,一般为32cm左右。草群高度为5-15cm,盖度多为80-90% 优势种为莎草科的嵩草属和苔草属植物,其次是蓼科的蓼属,菊科的凤尾菊属植物,禾本科植物在草群中占次要地位。主要植物种有高山嵩草、线叶嵩草、西藏嵩草、藏北嵩草、高山早熟禾、细果苔草、黑褐苔草等。适于放牧牦牛、藏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