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84 Views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统计学第三次大作业 第四答辩小组 信息 04702 庄少专 张君 钱程 刘涛 关卓颖. 一、概述.
E N D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统计学第三次大作业 第四答辩小组 信息04702 庄少专 张君 钱程 刘涛 关卓颖
一、概述 • 1、背景: 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最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80年代的中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加速了农村的市场化过程。 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推开,经营机制逐步转换,多种经济成分和流通体制改革。经受住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我国综合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更是翻开了中国经济新的一页。 从1978年到90年代中期,除一些短暂的曲折外,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简单的数量快速扩张模式。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持续平稳发展。 • 2、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1972~2003年,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查得相应数据,整理成sav的形势,如下图:
其中的社会总产值=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零售餐饮其中的社会总产值=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零售餐饮 数据可信。 因为本案列是用时间序列分析来预测社会总产值,故主要的数据变量就是年份及社会总产值。
3、数据说明: 社会总产值,是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包括物资供销业和公共饮食业)总产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以及来自国外的净收入。 4、研究目的:为了清楚认识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同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发展作出初步分析,并给出发展建议。 5、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 首先收集相应的数据资料,整理成相应sav形势 2 划出折线图,并根据折线图斜率和政治经济情况划分成几个时期 3 引入虚拟变量,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总产值趋势模型做相关分析 4 对产业结构做数据比较,并得产业结构和优化策略 5 对本案列做总结性分析
二、对数据的处理 根据折线图的斜率变化情况和政治经济环境情况,分为5个阶段; 引入五个虚拟变量D1, D2, D3, D4, D5 分别用来解释五个时期的政策变化 D1 :72-79 D2, :80-88 D3 :89-92 D4 :93-96 D5 :97-03
Model Summary and Parameter Estimates Dependent Variable :社会总产值 Cubic: 3次曲线,其R2为0.985,为最大 选择 3次曲线拟合方法,建立长期趋势模型 下面对图形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总产值的曲线拟合图形 由图形可以看出,Cubic曲线的拟合程度最高, 应该选择 Cubic 三次曲线进行建模
采用三次曲线(Cubic)建立社会总产值长期趋势模型采用三次曲线(Cubic)建立社会总产值长期趋势模型 三、建立长期趋势模型 ANOVA Model Summary F=595.100, 其相伴概率 Sig.=0.000, 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可以说明, 所得到的三次曲线模型方程式显著的
由以上的系数表,可以得到如下的 长期趋势模型 三次曲线方程: 这里,t为趋势项,各参数通过SPSS软件拟和得出
依据估计的模型对以后3年的社会总产值作出估计,并得出每年的95%预测区间依据估计的模型对以后3年的社会总产值作出估计,并得出每年的95%预测区间 其后3年的社会总产值预测结果分别为: 2004:104979.49526亿元 2005:114078.05058亿元 2006:123629.65404亿元 各年的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 94904.898860亿元-115054.09166亿元 102948.53640亿元-125207.56477亿元 111127.01326亿元-136132.29482亿元
引入五个虚拟变量D1, D2, D3, D4, D5 分别用来解释五个时期的政策变化 D1 :72-79 D2, :80-88 D3 :89-92 D4 :93-96 D5 :97-03
建立模型如下: Y=ß1+ß2x+ß3 D1+ß4 D1x+ß4 D2+ß5 D2x+ß6 D3+ß7 D3x+ß8 D4+ß9D4x+ß10 D5+ß11 D5x 可用spss多元线形回归来解决这个问题
标准化残差正态p-p图: 认为残差的正态性得到满足
建立模型如下: • Y=-3951161+1995.056x+6.413 D1x+ (-1.369)D3x+7.550D4x+17.694 D5x 其中 1 1972=<x<=1979 D1= 0 其他年份
1 1989=<x<=1992 D3= 0 其他年份 1 1993=<x<=1996 D4= 0 其他年份 1 1997=<x<=2003 D1= 0 其他年份
依据同样方法,我们可以得到GNP 、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在以后三年的预测值和95%的预测区间,结果分别如下 四、我国产业结构的分析 GNP:
根据1972年-2003年,以及预测得出的2004年、2005年、2006年数据,根据1972年-2003年,以及预测得出的2004年、2005年、2006年数据, 对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 • 第一产业自1972年开始至2003年,经过一定程度的曲折,整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预计2004-2006年间,其在社会生产总结构中所占比重会有所下降; • 第二产业自1972年开始至2003年,经过一定程度的曲折,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2004-2006年间,其在社会生产总结构中所占比重仍会增长; • 第三产业自1972年开始至2003年,同样经过一定程度的曲折,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2004-2006年间,其在社会生产总结构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太明显,基本保持只是小幅波动的状态。
五、结论 • 应用以上结果,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经过30余年的发展状况,并对2004年-2006年的发展做出了预测。采用曲线拟合方法,我们建立了长期趋势发展模型,并预测出2004年至2006年,我国社会总产值将分别达到104979.49526亿元、114078.05058亿元、123629.65404亿元。 • 纵观近2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变化,表明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经济大国转为工业经济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以实现由工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强国转变、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为核心任务的新阶段。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三个产业有新的战略使命和发展定位。通过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指标,从而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阶段,并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保持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 三次产业间的结构反映了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从结果中也可看出,我国正在逐步走向第二次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即正在向着工业经济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