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單元: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單元: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台中女中 林淑華老師. 茶與市民生活. 茶與我的生活之一. 茶與我的生活之二. 課綱說明(一). 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最能呈現新文化史與新社會史的研究新趨向 。本單元選擇「茶」及「戲劇、通俗文學」當作專題,期盼由此以小見大, 討論宋代以來市民階層興起之後,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新面貌 。 茶與華人生活之密切關係,然而茶如何形成飲料?宋代以來,飲茶及茶坊之普及與社會經濟有何關係?與禮儀習俗又有何關係?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

thom
Download Presentation

單元: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單元: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台中女中 林淑華老師 茶與市民生活

  2. 茶與我的生活之一

  3. 茶與我的生活之二

  4. 課綱說明(一) • 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最能呈現新文化史與新社會史的研究新趨向。本單元選擇「茶」及「戲劇、通俗文學」當作專題,期盼由此以小見大,討論宋代以來市民階層興起之後,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新面貌。 • 茶與華人生活之密切關係,然而茶如何形成飲料?宋代以來,飲茶及茶坊之普及與社會經濟有何關係?與禮儀習俗又有何關係?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 • 傳統中國社會,飲茶文化往往與聽戲、說書有關。本主題可以從市民生活及休閒文化入手,討論戲劇及通俗文學之演變,更可從戲劇及通俗文學之內容討論倫理價值及社會教化。

  5. 課綱說明(二) 資料來源:汪栢年,《通俗小說與市民生活》,歷史學科中心研習手冊(97)

  6. 課綱說明(三) • 一、茶的歷史發展 (特別是與本草的關係) • 二、宋代以來,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有何關係? • 三、茶與禮儀習俗的關係?

  7. 講授大綱 • 一、從本草到品茗 (一)作為「本草」的茶 (二)作為「飲料」的茶(唐朝以後製茶與飲茶的發展) • 二、飲茶及茶坊之普及與社會經濟 (一)唐朝以前的飲茶風氣 (二)唐朝的飲茶風氣 (三)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與社會、經濟的關係 (四)元代的飲茶與社會經濟生活 (五)明朝飲茶及茶坊之普及與社會、經濟的關係 (六)文人飲茶風氣 (七)清朝以後的茶館發展 • 三、茶與禮儀習俗的關係 (一)與婚禮的關係 (二)待客之禮 (三)敦親睦鄰 • 四、其他的聯想

  8. 物質文化的研究取向 • 一方面討論各項物件及其相關社會現象的物質文化演變內容,藉以增進對日常生活結構演變與意義建構的理解 • 另一方面則同時努力「發揮同理心」並帶著批判性的現實關懷去探究日常生活的古今之變,進而凸顯物質世界變動背後所黏著貼附的「新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秩序」。 • 邱澎生,〈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辯證〉,《新史學》17卷4期,2006年12月,頁14。

  9. 茶的發展—從本草到品茗 • 一個炎熱的午後,當你萬分口渴走進一家便利商店,想要拿一瓶飲料來喝時,你會選擇? • 這時你想起媽媽交代的話,不要喝沒有營養的垃圾飲料,但是你又很想止渴,暢快一下,兩相抉擇與平衡之下,你選擇了

  10. 從本草到品茗 • 你有想過茶與健康的關係嗎? • 近代研究中,發現了更多茶與健康的關係 一、泡茶的過程中,必須將水煮沸,使得許多 的細菌與疾病(如痢疾),不致危害人體 二、茶含有維生素、鎂、鉀,而茶中的茶多酚具有多元保健作用,可抑制癌細胞增生作用與發炎反應,兼具瘦身與抗癌的作用

  11. 作為「本草」的茶—唐朝及其以前茶的食(飲)用作為「本草」的茶—唐朝及其以前茶的食(飲)用 • 茶早期在中國也是被當作藥物加以認識,所以食用方式也與此有關 • 一、生嚼 • 二、加水煮成羹湯食用

  12. 作為「本草」的茶—唐朝及其以前對於茶的認識作為「本草」的茶—唐朝及其以前對於茶的認識 • 曹魏張揖《廣雅》謂:「荊、巴間茶葉作餅,葉老,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擣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笔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 南朝陶弘景對《神農本草經》進行增補集注,將「令人不眠」作為茶的共同特性

  13. 作為「本草」的茶—唐朝時期更多的瞭解與認識作為「本草」的茶—唐朝時期更多的瞭解與認識 • 唐代官修《新修本草》質疑過去對於茶的分類方式,將茶另立出來,分類於木部之下,記載茶的性味、主治功效與生長地域 • 唐朝對於本草分類及茶葉特性上,都有更正確、清楚的瞭解

  14. 問題與討論 作為「本草」的茶 • 從唐朝及之前對茶的記載觀之,大多數的文字記錄多與何種類型的書籍有關?其可能原因是什麼? • 從以上的介紹推斷,古人對於茶的認知有什麼樣的轉變,而他們可能是透過怎樣方式去認知茶的性質?

  15. 作為「飲料」的茶—唐朝製茶與飲茶(一) • 改變—製茶與飲用方式的講究 • 製茶 據《茶經》記載,唐朝製茶過程有蒸、搗、拍、焙、穿、封等程序。 • 飲茶 • 唐朝主要的飲茶方式有二: • 一、庵茶。將茶末用開水沖灌後飲用 • 二、煎茶。陸羽提倡及改良之法

  16. 作為「飲料」的茶—唐朝的飲茶(二) 陸羽提倡及改良之「煎茶」法: • 1.先將茶碾為極細的粉末 • 2.將尋得的好水放在茶釜中煎 • 3.當水出現第一沸,加入適量食鹽調味 • 4.水第二沸時,一邊攪動釜內的水,一邊加入適量茶末,此時會浮出的泡沫,稱為湯花 • 5.接著進行分茶,最重要的是湯花的分配

  17. 作為「飲料」的茶—唐朝飲茶不同面向的影響 • 一、適應了不同的需求 • 開水沖灌重視實用性,便於茶葉的攜帶與隨時飲用。陸羽提倡的煎茶法,保留了更多茶的原味,建立飲茶品茗的藝術 • 二、飲茶講究產地、器皿、水質等。 • 喝茶一事不再是因已從生理上的止渴,昇華為文化的一種象徵(唐詩與茶 盧仝的七碗茶)

  18. 唐詩與茶 盧仝對「茶」的讚嘆 • 一碗喉吻潤 • 兩碗破孤悶 •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 五碗肌骨輕 • 六碗通仙靈 •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19. 作為「飲料」的茶—宋朝的飲茶 • 唐末五代,又出現點茶法,成為宋朝重要的飲茶方式之一。 • 點茶是將茶先放進茶碗中調勻,然後加入沸水,由於重視注入沸水時的速度與落點,所以稱此為「點茶」

  20. 作為「飲料」的茶—元朝的飲茶 • 元代的飲茶方式成為唐宋到明清的過渡 • 據王楨《農書》記載:「茶之用者,曰茗茶、曰末茶、曰蠟茶。」 蠟茶:是進貢宮廷的珍品 末茶:是唐宋主要的飲茶方式 茗茶: 元代是將散茶與水同煎 • 散茶的喝法在唐朝雖然就已經出現了,但至此時才漸漸重要

  21. 作為「飲料」的茶—明、清的製茶 • 改變—以散茶為主。 • 原因:明洪武24年(1391)明太祖下詔:「罷造龍團,唯採茶芽以進。」散茶從民間的普及,至此成為宮廷貢品。 • 製茶 • 將摘取下的茶芽,進行包括殺青、攤涼、揉捻、焙乾等處理過程。

  22. 作為「飲料」的茶—明、清的飲茶 • 飲茶 • 明、清的飲茶方式:以泡茶為主 • 影響 • 以散茶為主的葉茶,發展出包括紅茶、黃茶、花茶等品類繁多的茶類 • 沖泡取代煎茶的飲用方式,保留了茶的自然原味,影響至今

  23. 作為飲料的「茶」 發展綜述 • 製茶過程 • 生嚼煮羹→製作團茶→散葉茶 • 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 • 飲茶方式 • 唐朝:庵茶、煎茶 • 宋朝:點茶 • 元、明、清:以散茶為主

  24. 從「本草」到「飲料」 問題與討論 1、從曹魏及其以前,歷經唐朝、明朝的發展,茶的味道上有什麼樣的轉變?你認為味道的轉變對於茶的普及有沒有影響。 • 2、從陸羽《茶經》所述的泡茶方式來看,唐朝飲茶的目的可能有那些?而陸羽所提倡的飲茶方式不同於以往,對於飲茶發展成為一種文化有什麼樣的影響。 • 3、飲茶方式的轉變,使茶具的發展有什麼樣的變化

  25. 與飲茶有關的二、三事

  26. 從茶具演變看茶的歷史—魏晉南北朝 • 南朝 越窯蓮花紋碗(青釉盞托) • 這件(組)器物實際由茶盞、茶託兩件組成。盞中心刻蓮蓬,往上是蓮瓣;托內也飾以蓮瓣紋。釉色瑩潤,青中閃黃,開小紋片。構思巧妙,頗似一盞蓮花燈。 • 東晉、南朝時,在江南及閩、贛等地出產的青瓷器中,已有茶盞、茶托(盤)相配套的用法,這裏的茶托中心下凹,周圍有突起的托圈,用來放置杯盞。 • 圖片來源 http://individual.utoronto.ca/timzhao/tea/teapot/qingyoujishou.html (南方嘉木)

  27. 從茶具演變看茶的歷史—唐朝 • 圖片說明(由左到右):《酒醒問茶圖》、白釉茶鍑、風爐鎏金銀茶碾、金銀絲結條茶籠、鎏金銀鹽台 • 圖片來源http://www.chaye.com.cn/right4_4-1.asp.htm、http://individual.utoronto.ca/timzhao/tea/teapot/luyupot.html

  28. 從茶具演變看茶的歷史—唐朝 • 圖片說明(由左到右):《酒醒問茶圖》、白釉茶鍑、風爐鎏金銀茶碾、金銀絲結條茶籠、鎏金銀鹽台 • 圖片來源http://www.chaye.com.cn/right4_4-1.asp.htm、http://individual.utoronto.ca/timzhao/tea/teapot/luyupot.html

  29. 從茶具演變看茶的歷史—宋 • 圖片說明(由左到右) • 元 龍泉窯刻花執壺 • 宋 建窯黑釉盞 高4.5公分,口徑12.3公分,底徑3.5公分 • 宋 劉松年「鬥茶圖」 • 圖片來源http://www.lib.ntu.edu.tw/General/events/song/018.htm、http://individual.utoronto.ca/timzhao/tea/teapot/lqy.html

  30. 從茶具演變看茶的歷史—明、清 • 圖片說明(由左到右) • 明 永樂 無款 甜白三繫茶壺 • 明 宣德窯 紫金釉桃形把壺 • 宜興 紫砂壺 • 清 乾隆 描紅三清詩茶碗 • 圖片來源http://antiquities.npm.gov.tw/%7Etextdb2/NPMv1/sindex.php、http://www.yxzst.com/System_Kx/UpLoadPic/200562050626221.jpg

  31. 茶的發展—飲茶風氣盛行、茶館普及 • 當你正打開便利商店的冰箱,準備伸出手要去拿 時候,突然發現…… • 還有 • 同口味,不同牌子;同牌子,不同口味;不同牌子,不同口味,甚至有不同功效的

  32. 茶的發展—飲茶風氣盛行、茶館普及 • 看看商店的冰箱內,販賣最多的飲料就是茶,真的有那麼多人愛喝嗎? • 你知道嗎?全世界有2/3的人口,跟你一樣喜歡喝茶 • 而且愛喝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超過你現在歲數一百倍之前的中國

  33. 唐及其以前的飲茶風氣(一) • 西漢王褒在〈僮約〉有言:「膾魚包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 • 可見在西漢的四川地區,茶已經出現在日常的飲食生活,武陽已是當時重要的茶市場。 • 到了魏晉南北朝,飲茶的風氣仍於南方較盛,北方或有,應多是因為受到南人的影響。

  34. 唐及其以前的飲茶風氣(二) • 如《洛陽伽藍記》中有載: • 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道:肅一飲一斗。號為漏卮。經數年已後,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以味言之甚是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唯茗不中與酪作奴。…彭城王重謂曰:卿明日顧我,為卿設邾莒之食,亦有酪奴。因此復號茗飲為酪奴。…朝貴讌會,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唯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

  35. 唐朝的飲茶風氣(一) •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載: • 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舉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起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舖,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類甚多。楚人陸鴻漸(註:陸羽)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遠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

  36. 唐朝的飲茶風氣(二) • 從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所述,想一想 • 入唐後,飲茶風氣傳播開來。可能原因有: • 一、佛教的傳播 • 二、製造技術的進展與陸羽等人對飲茶文化的倡導 • 三、城市經濟的發展,使得茶館開始出現

  37. 近世的城市發展與城市生活的改變 一、現象:都市性質改變與商業性城鎮增加 二、影響 (1)擴大了城市居民活動的空間與時間 (2)消費量的擴張,帶動物質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日常活動與商品經濟的關係日深 資料來源:杜正勝主編,《中國文化史》,三民書局,1995年出版,頁211

  38. 唐朝的飲茶風氣 問題與討論 • 問題: • 關於飲茶的風氣,上述資料可看出,從南北朝到唐朝,飲茶盛行的地區、階級有什麼樣的轉變? • 從封演談唐代飲茶風氣及歷史第二冊所學,可看出那些唐朝的社會現象有助於飲茶風氣的普及?

  39.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一) • 原因 • 1、產量的激增: (1)生產範圍的擴大 (2)貢茶、邊茶的需求 • 2、城市經濟、文化的繁榮 (1)經濟上,是市場經濟與商品流通的高度發展 (2)文化上,可見城市生活的繁盛與多樣性 • ——城市庶民的生活與茶息息相關

  40.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二) 北宋 清明上河圖 所見街市景象

  41.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三) • 《東京夢華錄》所記載北宋飲茶風氣的盛行及茶坊的普及 • 1、勾肆飲食,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置飲食,不置家蔬。 • 2、茶館林立,為迎合消費者,發展出不同功能 →可見經濟繁榮帶動日常飲食消費的情形

  42.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四) • 汴京茶館的分布 • 集中於以下 幾處(舉例) • 朱雀門外街巷 • 潘樓東街巷 • 相國寺東門街巷

  43.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五) • 北宋茶館的不同發展 • 有的茶坊「按管調絃」 • 有「北山子茶坊,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喫茶於彼」 • 有「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 「至三更方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榮幹,夜深方歸也。」

  44.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六) • 北宋時茶坊的另種功能:資訊的流通 • 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以茶睦鄰 • 茶坊由於人的往來,也應該也具有訊息流通的功能

  45.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七) • 南宋臨安的茶肆更加發達 • 據《夢粱錄》記載:「汴京熟食店,張挂名畫,所以勾引觀者,流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 →除了喝茶以外,也藉由店面裝飾來招攬客人,已有空間的消費概念

  46. 另一個聯想 現今的台中與南宋的臨安 • 1983年,春水堂的創立者劉漢介先生,投資設立新風貌茶行,就是希望在『焚香、掛畫、插花』的環境中提供小壺泡般色香味俱全的冷飲茶。 • 跟臨安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 資料:http://www.icetea.com.tw/aboutus.htm • (春水堂網站)

  47. 南宋臨安的茶坊(一) • 1、目的:適應各階層人群需求的消費 • 2、種類:茶肆、茶攤和茶樓。 • (1)茶攤的發展是因應流動的人潮,「便遊觀之人」 • (2)茶樓則是屬於較高層級的消費場所。 • (3)一般茶肆又因應需求,發展出不同人群的消費空間

  48. 南宋臨安的茶坊(二) • 臨安茶肆因應不同需求,有下列幾種: • A.勞動市場 • B.行業聚會所 • C.文人士大夫的社交場所 • D.花茶坊、水茶坊 • E.歌館 • F.書場 • G.棋局、賭局聚集處 參考資料:沈冬梅著,《茶與宋代社會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08,頁192~195

  49.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 綜論 • 茶館空間在宋代的意涵 • 飲食消費場所 • 具有多功能的人際社交空間 • 文化傳播與娛樂空間 • 透過二者,也創造出不同於過往的城市文化

  50. 宋代飲茶及茶坊之普及 與社會、經濟的關係 問題與討論 • 問題: • 請參考歷史第二冊(或兼及其他資料),用100~200字,寫出宋代社會、經濟呈現那些變化。 • 對照《東京夢華錄》所載,有那一些句子符合你在上題所述的內容。 • 參考《東京夢華錄》、「清明上河圖」、《夢粱錄》的資料,用100~200字,寫出兩宋的庶民與茶館之間的關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