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50 Views
领导科学. 主讲人:李春林教授 内蒙古财经学院副院长 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内蒙古党校兼职教授 内蒙古大学 MBA 客座教授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内蒙古领导学学会秘书长 内蒙古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 电话: 13804747698. 序言. 世界大转折,中国大变革。 工业化 — 信息化。 物质经济 —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微型技术。 经济全球化。 德鲁克说:当今时代不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目标管理过时了,要高举目的。 科学管理过时了。
E N D
领导科学 • 主讲人:李春林教授 • 内蒙古财经学院副院长 • 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 内蒙古党校兼职教授 • 内蒙古大学MBA客座教授 •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 内蒙古领导学学会秘书长 • 内蒙古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 •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 • 电话:13804747698
序言 • 世界大转折,中国大变革。 • 工业化—信息化。 • 物质经济—知识经济。 • 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微型技术。 • 经济全球化。 • 德鲁克说:当今时代不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 目标管理过时了,要高举目的。 • 科学管理过时了。 • 官僚制组织过时了。
新领导与新科学 • 领导主义大兴。柯维领导培训中心。 • 培养领导型管理者。 • 管理人性化、柔性化、个性化。 • 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 • 管行为—管智能—管灵魂。 • 控制和利用人—以人为本。 • 把人当成监控的对象,把人当机器和工具。 • 人是目的。解放和发展人。 • 成天想着目标任务,而不去关心人、理解人、发挥人、发展人,是一个短视的、平庸的领导人。 • 变革和创新需要领导。 • 知识工人管不住了。 • 反思领导,回到元点。新领导主义!
一、什么是领导? • (一)关于领导的种种解释 • 领导不是领导者。Leader;Leadership. • 领导不是控制,领导不是暴力。 • 领导不是带来秩序,更不是带来压迫,而是带来变革和热情。 • 领导是唤起人们的激情,指给人们方向,提出新的目标。 • 孔茨给出一个有用的概念:领导即影响力。这个概念把领导、管理和统治作了简要的但也是带有根本性的区别。 • 领导——影响力 • 管理——控制力 • 统治——暴力 • 三者都需要以认同为基础。但领导必须是认同。
(二)领导即影响力 • 领导是通过影响做事。 • 影响力就是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的能力。 • 这个概念可以扩展为:领导“领导者”。 • 领导影响力=职务权力+个人权力 • 职务权力的有效性:赏罚予夺(职务权力是结构化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的使用权力)。 • 权力的两个要件:动机×资源(伯恩斯《领袖》) • 职务权力的有限性:四个无效 • 个人权力:品格、能力、知识、经验、个性 • 关于服从:畏服-诱服-说服-魅服 • 从影响力到思想力。思想领导力不等于思想控制力。 • 从英雄式领导到平民化领导—时代的呼唤。
(三)我国的经典定义 • 我国的学者提出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所谓领导就是领导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影响、率领、引导被领导者以实现组织目标过程。 • 有人把“组织目标”改为“领导目标” • 这个概念显然是以领导者为中心展开的。这是中国领导科学的特点。 • 国外的定义: • 西点军校的定义:领导是影响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 • 领导的最新定义:领导是决定做领导的人与决定跟随的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注重“追随”关系,更具有根本性)
我国“领导”定义揭示的意义 • 提出了领导的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 • 指出了三者的互动关系。 • 强调领导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 揭示了领导是一种率众行为,是影响、率领、引导。 • 这个定义的缺陷。 • 1、领导的本质是什么? • 2、被领导者是否被动?
三、领导与管理 • 不要老是管理,要多一点领导,少一点管理。管理越少公司越好。(韦尔奇) • 领导由一种“行为”、“活动”上升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与管理平起平坐,甚至更胜一筹。 • 科特提出的理论。管理是计划、预算、组织、人事、控制和解决问题。 • 领导则是确定方向、联合员工、激发鼓舞。 • 领导者的行为和活动:领导多于管理。 • 组织力:领导重于管理。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 工作(任务) 员工(人) • 权力 影响力 • 抑制、控制 激发、鼓舞 • 共性(无例外) 个性 • 现在(效益) 未来(发展) • 内部(秩序) 外部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 实施 定向 • 过程(规则\程序) 结果 • 效率(快\省) 效果 • 稳定、秩序 变革、创新 • 方法 艺术
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 领导与管理是互补的,又是有矛盾的。 • 传统的观念(1)看领导职位;(2)看工作复杂性;(3)看下属的成熟度;(4)看领导者的个性。 • 今天的观点:时代不同,管理的对象和任务不同。甚至管理的目标也与过去只追求效率、效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今天领导重于管理有一定的必然性。 • 在一个动态复杂系统如何去领导他人? • 行为管理——知识管理——灵魂管理。
二、领导的五大要义 • (一)领导变革 • 世界大转变,中国大变革。 • 从常规管理到领导变革。 • 西方管理正在朝着摒弃官僚制和文化管理的方向转变。 • 人性化、柔性化、个性化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相适应。 • 西方的管理是发动变革、打破规范、创造性的破坏。 • 传统的危机。
中国的管理先把规范做起来 • 目前中国管理最缺乏规范。 • 精准管理、照章行事。 • 细节决定成败。 • 科学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官僚制(权威、理性和法治)。 •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中国管理传统。 • 人治、变通、方圆、配合。柔性化、灵性化、尚变化。 • 中国人的思维与做事方式:模糊化、随意化、人情化、面子化。 • 人事不分,公私不分,情理不分。 • 求真——求善 科学化——合理化。 • 成中英的C理论:情—理—法—权。
21世纪的领导是领导变革 •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信息化、知识社会和经济全球化正把世界带到一个全新的方向。 • 世界处在激剧的动荡中:快、多变、复杂 • 欧洲人讲,当今时代是“三个短缺,一个急剧”。 • 今天的管理是应对快、应对变、应对复杂性。 • 如何才能快起来。既要快、又要准。E=Qc2 • 适变、应变、制变。 • 反应能力比预测更重要。 • 规划的过程比规划本身更重要。 • 你必须站在变化的最前沿,否则就要落伍。(网景公司创始人克拉克)创新时代。
危机—变革—创新—学习 • 我们要应对可以预见的风险和不可预见的风险。煮青蛙的故事。 • 如何应对危机——预防的而非救治的。危机管理首先是针对危机所发生的环境和条件、然后才是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发挥。 • 危机之中才有真正的领导力(马云)。 • 只有率先变革和创新才能避免危机。 • 从“穷则变”到“持续变”。要有变革的热情,要激发造力。 • 警觉型领导与运作型领导。 • 真正的领导者不是快速将人们带回过去的稳定,而是带领人们在混乱的边缘创新。 • 由外看内,由远看近。 • 指引方向、确定目标、凝聚人心、形成共识……
从穷则变到持续变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大变革意味着不停地否定过去。 • 以变应变,先变应变,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革中求发展,会变才能赢。 • 但是,变革和创新是最困难的事情: • 玛格丽特·惠特曼说:“创新不受欢迎,因为它出人意料,而且不可控制”。 • 领导者要热爱变革,发动变革,并不断确定变革的方向。激发鼓舞人们去变革创新。 • 变革也不再只是领导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事情。 • 只有一起改变才能真正变革。变革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过程。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领导 • 今天是一个学习的时代,看谁学得更快、更好,学得快、学得好才能变得快、变得好。 • 学习的革命与建设学习型组织。 • 学习能力的革命。 • 学习型组织: • 去官僚化。变由上而下为自下而上。变控制机制为成长机制。 • 分享、互动——共识、共愿、共同价值观。 • 21世纪的领导是领导学习。
(二)领导是道、谋、术三位一体。 • 从韩非子到曾国藩。 • 任势不任礼,用法不用贤,行术不行仁。 • 道:理念、精神价值观、核心思想。 • 根本思考。 • 追求什么?信仰什么?创造什么?为谁?为什么? • 价值——利益 • 愿景——目标 • 使命——任务 • 意义——工作 • 领导者要带领下属寻找意义,让工作和生活充满意义。 • 把制度、利益、价值统一起来。
谋 • 谋略:深谋远虑。韬略思维。 • 战略:战略不是规划,战略是智慧。 • 错误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 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越快越好。 • 直线思维——人的智障——组织的智障。 • 制造问题者, • 解决问题者, • 预防问题者。 • 老子的观点:太上,下有知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兼曰,我自然。 • 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智模式; • 根本在于组织奖励什么?
做正确的事 • 谋划(谋划未来)为明天而工作。 • 德鲁克说:“有效的管理者,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 • 他还说,不要瞎忙,问题只有三个: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什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 • 做什么、不做什么? • 做正确的事。什么是正确的事。首先是该不该,然后才是能不能;然后才是正确地做事。 • 然后领导进入“术”的层次。
术 • 方法艺术——权变 • 怎么做?怎么做更有效? • 新领导: • (1)目的、价值(为谁、为什么)— • (2)目标、任务(做什么、不做什么)— • (3)途径、方法(怎么做)— • (4)艺术(怎么做更有效)。 • 根本思考——系统思考——权变思考
(三)领导是用人成事的艺术 • 领导目标靠他人来实现。 • 自材成功与用材成功 • 用什么人? • 如何用人? • 善用人者为之下 • 善用人者分其利 • 善用人者扬其长 • 善用人者用凡人 • 善用人者用团队 • 善用人者用人心 • 善用人者发展人 • 善用人者用机制
(四)领导是获得追随者的艺术 • 亚里士多德说,“谁要是失去了民众,他就不是国王了”。 • 没有追随者的领导实际上已经不是领导。 • 追随者为何追随?基于利益的追随和基于信仰的追随。 • 惟有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会有真正的持久的追随者。
领导者何以获得追随者 • 信誉、能力、资源。 • 追随追随者。 • 无奈、等待、启发、造势。 • 追随互动的持久性与理性。 • 从追随到互动。 • 从魅力型领导到平民化领导。(祛魅)
五、领导是沟通以获得认同的艺术 • 领导是沟通以获得认同的艺术 • 领导需要认同。认同需要沟通。 • 先沟通后认同。 • 先认同别人别人才能认同你。 • 先认同你这个人,然后才能认同你说的话和做的事。 • 先少后多。 • 先表后里。 • 外求共同点、内求共鸣感、深求认同感。
沟通——认同 • 外求共同点:共同点和相似点、利益 • 内求共鸣感:情感与认知 • 深求认同感:价值和人格 • 真正的认同是价值的认同和人格的认同, • 领导者要让别人认同自己的思想、主张,特别是自己的理想追求。
沟通的艺术 •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是谁?对方是谁?对方认为我是谁?我认为对方是谁?) • 学会传达:说什么、怎么说、在什么情境下说、通过什么通道说 • 学会倾听:听比说重要 • 学会非正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