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五旬節運動

五旬節運動. 孟他努主義的興起. 孟他努派是由孟他努創立。興起於 127 年。 孟他努稱他受浸時,曾說方言,並且宣告有聖靈降臨,論及新耶路撒冷的由天而降與千禧年快要開始,因此爆發了一場預言運動,吸引廣大的信眾跟隨。 孟他努自稱為聖靈的代言人,呼籲世人要預備迎接基督再臨,過著苦修的生活。宣稱世界的末日馬上來臨,孟他努派因其教義與神格唯一論的關連,於公元 381 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被定為異端,但其影響與教訓卻仍持續,且被人廣泛接受,初代教父特土良也曾加入孟他努派。. 孟他努派的特色. 說預言是孟他努靈恩運動的特色。認為預言是神繼續向教會說話的途徑。

thie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五旬節運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五旬節運動

  2. 孟他努主義的興起 孟他努派是由孟他努創立。興起於127年。 孟他努稱他受浸時,曾說方言,並且宣告有聖靈降臨,論及新耶路撒冷的由天而降與千禧年快要開始,因此爆發了一場預言運動,吸引廣大的信眾跟隨。 孟他努自稱為聖靈的代言人,呼籲世人要預備迎接基督再臨,過著苦修的生活。宣稱世界的末日馬上來臨,孟他努派因其教義與神格唯一論的關連,於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被定為異端,但其影響與教訓卻仍持續,且被人廣泛接受,初代教父特土良也曾加入孟他努派。

  3. 孟他努派的特色 說預言是孟他努靈恩運動的特色。認為預言是神繼續向教會說話的途徑。 在預言中時時提醒主再臨的信息,引發對終末的熱切期盼 各人可以隨自己領受行事,崇尚隨興的敬拜。 面對教會越來越世俗化,他們努力恢復使徒時代的道德標準,信徒應該在世界中分別為聖出來。實踐完全禁慾的生活,委身基督。

  4. 孟他努派的特色 強調說方言:他們會以信徒有無方言的恩賜來斷定聖靈是否有作工在此信徒身上,有方言恩賜表示聖靈喜悅此人,沒有方言恩賜就表示信徒沒有堅定的跟隨主。這種極端的方式,造成信徒們用盡方法想要去學習某一種方言,來證明自己經歷聖靈的工作。 強調異能:強調要有追求各種外顯「異能」,因為異能是可以外顯見到有能力的憑據,造成信徒們非常努力去學習、禱告、甚至模仿一些特殊的作為,是可以讓人看見並為之驚嘆的作為,例如:醫治、看見異象、說預言等等。

  5. 孟他努派的特色 強調聖潔的生活:聖潔的生活,確實是神要每一個信徒都要有的生活方式。但因為孟他努派的人過份的強調聖潔,要求信徒們要過一種完全嚴謹的禁慾生活,面對任何與情慾有關的事情時,要求他們必須展現出絕對拒絕世界的態度,這樣的要求讓一些在靈命上比較軟弱的信徒因為無法達到要求而感到為難。

  6. 反思 初代教會開始排斥孟他努派時,積極地朝向體制化發展,結果傾向重視教會體制過於聖靈感動。忽略孟他努派靈恩運動的經驗。 孟他努主義為教會帶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最後一個使徒去世後,教會還有沒有神蹟和預言呢?」

  7. 五旬節運動的演化 古典五旬節運動 (Classical Pentecostal Movement 1901-) 新五旬節運動 (Neo-Pentecostal Movement 1960s) 靈恩運動第三波 (3rd Wave Pentecostal Movement 1980s)

  8. 基督教三步教義 1517年以前,天主教強調憑行為得救,所以,風行一時的贖罪券,修行等,偏側於行為 1517年宗教改革,強調「因信稱義」,人得救不靠行為,只憑信心。因此,信徒個人行為並不重要,也不需要藉行為見證,偏側於信心 1700s衛斯理約翰成立追求聖潔的Holy Club, Holy Group, 鼓吹聖潔運動,信徒著重好行為,藉行為見證神,但卻又另一偏側於行為。教會走向規條式的信仰。 神的律法,規條已經有了,但遵守律法,規條的能力在那裏呢?

  9. 古典五旬節運動 承接上一世紀聖潔運動 重要人物 C.F.Parham (巴罕) --伯特利神學院院長 Agnes Ozman (歐姿曼)--伯特利神學院女神學生 William Seymour (西蒙)--黑人, 亞蘇撒街領導人物

  10. 古典五旬節運動 312Azusa Street (亞蘇撒街312號)-五旬節運動的溫床 1906年,西蒙沿用的家庭聚會,因為人多,群眾擁擠入樓房,使樓梯倒塌。 另覓聚會地方,後來就在亞蘇撒街312號找到一楝樓房,原是一間廢棄的循道教會,位於洛杉磯商業區,是一楝兩層高的樓房,被用作屠宰場,因為遠離巿區,適合通宵祈禱聚會。 西蒙帶領聚會,經歷大復興,很多人得著能力、跳舞、哭泣、說方言、翻方言、俯伏、打滾等。

  11. 古典五旬節運動 312Azusa Street (亞蘇撒街312號)-五旬節運動的溫床 當時洛杉磯時報刊登(1906年4月6日)   「洛杉磯出現了一項新的運動,他們說奇怪的言語,高聲說非理性能了解的教義,這新教派已經在洛杉磯開幕了。會眾是由有色人種和少數白人組成,晚上這些崇拜者的呼喊,使鄰居非常討厭,他們往往幾個小時都在前後搖動,表情痛苦而緊張地禱告和哀求,他們宣稱有方言的恩賜。」 亞蘇撒街聚會維持了三年,每天由十時至午夜,很多人得著靈浸,四出宣講這方面真理。

  12. 古典五旬節運動 312Azusa Street (亞蘇撒街312號)-五旬節運動的溫床 後來因為太混亂,西蒙請他的師傅巴罕來主持大局,當巴罕來到,就勸西蒙結束這地方的聚會,因為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西蒙結束亞蘇撒街的聚會,在聚會的人四散各處,去到那裏,那裏就成立靈恩的教會。靈恩教會如雨後春筍一樣迅速發展。

  13. 古典五旬節運動(1901-) 基本信念 靈浸是繼重生後另一可經歷的聖靈恩典,重生的目的在於屬靈生命的再生,靈浸的目的在於有效的事奉 方言為領受靈浸的原初證據

  14. 古典五旬節運動 此時期的特點 吸納基要主義:聖經逐字默示,基督再來,反對跳舞、喝酒……等沉迷世俗化生活 承繼聖潔運動:聖潔生活、自由敬拜、熱切傳福音 創生新的派系 立足黑人文化 William Seymour 打入第三世界:巴西、非洲、阿根庭

  15. 新五旬節運動(1960s) 此時期的影響 影響及至基督教傳統主流教會,例如:聖公會、信義會、長老會、甚至天主教(1967) 、東正教(1971) 聖公會主要人物 Dennis Bennet天主教的主要陣地 Dame University

  16. 新五旬節運動(1960s) 此時期的特點 保留大部份傳統五旬節信仰神學特色 避免創生新派系,強調教會內部更新 強調小組禱告,經歷神恩,共同成長 較不強調方言為靈浸的唯一和必需的表徵 五旬節信仰神學透過主流教會和天主教神學傳統而得到深化和擴闊,更深地扎根於聖經的研究和實踐的反省中。(尤以天主教為甚)

  17. 新五旬節運動(1960s) 此時期的特點 此時不再糾纏於二步三步教義之爭,也不強調只一次的靈浸經驗的追求,更不執著方言與靈浸的實證關係,乃強調聖靈能力和聖靈恩賜對信徒屬靈生命的事奉能力的釋放、更新和提昇。

  18. 靈恩運動第三波(1980s) 這靈恩運動興起於福音派陣形中,結合了聖靈權能的經歷與福音宣教的關懷。 主要人物:Peter Wagner 、John Wimber 、JohnWhite, 香港人物: 劉達芳、蔡元雲、Jacky Poon 源起富勒神學院教授Peter Wagner研究第三世界教會迅速增長的原因,最後得出結論是與神蹟奇事有關,所以在富勒神學院開設一科目,名為Sign and Wonder and Church Growth 神蹟奇事與教會增長。

  19. 靈恩運動第三波(1980s) 以天國神學作為神學系統的骨幹 保留福音派的神學註釋,把「靈浸」介定為悔改重生時接受聖靈。(林前12:13)因此,有別於傳統五旬宗教會的定義。 認為方言只是諸般屬靈恩賜之一,非必然之事。亦非聖靈充滿的唯一必須證據。 竭力保守教會的整全和合一,避免「靈恩運動」字眼,避免區分兩等信徒,避免公開說方言。 搜集和綜合了很多現實經驗的個案和資料並加以系統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