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电子教案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电子教案. 《 动物微生物学 》 第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授课教师 周江山 2007 年 12 月 23 日. 第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 第三节 放线杆菌属.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 一属微小、粗短、卵圆形的 G - 杆菌 。 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最早发现,故名。 . 本属细菌的共同特性:. 1 、 G - 、细小短杆菌 ; 两极染色 ; 无鞭毛 ; 无芽胞 ; 2 、 需氧 或 兼性厌氧 ;

thet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电子教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电子教案 《动物微生物学》 第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授课教师 周江山 2007年12月23日

  2. 第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 •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 • 第三节 放线杆菌属

  3.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 一属微小、粗短、卵圆形的G-杆菌。 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最早发现,故名。 

  4. 本属细菌的共同特性: • 1、 G-、细小短杆菌;两极染色;无鞭毛;无芽胞; • 2、需氧或兼性厌氧; • 3、普通培养基多生长不良,血或血清可促进生长; • 4、分解糖类产酸不产气;不液化明胶; • 5、 氧化酶阳性。

  5. 本属细菌主要的菌种 • 多杀性巴氏杆菌(P. multocida) • 溶血性巴氏杆菌(P. haemolytica) • 脲巴氏杆菌(P. ureae) • 嗜肺巴氏杆菌(P. pneumotropica) 其中多杀巴氏杆菌和溶血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体。

  6.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 • 形态特性 • 培养特性 • 生化特性 • 抵 抗 力 • 抗原结构 • 致 病 性 • 微生物学诊断

  7. 1、多杀巴氏杆菌的形态特性 • G-,细小短杆菌两端钝圆,中央凸起,近似椭圆形。 • 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 • 两极染色(美兰染色)。 多杀性巴氏杆菌模式图

  8. 2、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培养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2~7.4。 • 普通培养基中加蛋白胨、酪蛋白水解物、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蛋白时可促进生长。 • 菌落形态: • 血清琼脂:淡灰白、露珠样小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 血液琼脂:湿润、水滴样小菌落,不溶血。 • 血清肉汤或1%胰蛋白胨肉汤:均匀混浊,轴性沉淀,形成菌环。

  9. 本菌在琼脂上的菌落分为3种类型: • 粘液型(M型):菌落大,有粘稠性,对小鼠中等毒力 • 平滑型( 荧光):菌落中等大小,对小鼠毒力很强 • 粗糙型( 蓝色):菌落小, 能自家凝集,对小鼠毒力弱 粗糙型无荚膜,而粘液型和平滑型均有荚膜

  10. 3、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 • 糖类利用情况: • 分解葡、蔗、果、甘露和半乳,产酸,不产气。 • 大多数发酵甘露醇。 • 一般对乳糖、鼠李糖、杨苷、肌醇、菊糖和侧金盏花醇不发酵。 • H2S、NH3、IMViC、还原硝酸盐、还原美蓝、接触酶 + + +--- + + + 氧化酶、明胶液化、石蕊牛乳、尿素酶、赖氨酸脱羧酶等 + - - - -

  11. 4、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不强 易被普通的消毒药、阳光或热杀死。如: • 3%石炭酸、3%福尔马林、10%石灰乳、0.5~l%氢氧化钠、0.1%升汞及2%来苏儿经1~2min可被杀死。 • 水浴56℃15min、60℃10min内被杀死。 • 阳光曝晒10min可失活。

  12. 5、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结构 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 • 荚膜抗原分成A、B、C、D四个血清群。后来C型被取消。1987年Rimler和Rhoade从火鸡中又分离出E型。 • 菌体抗原(O抗原)共有16个型。 • 我国禽巴氏菌以5:A最多,其次是8:A; 猪以5 : A、6 :B为主,其次是8:A和2:D; 牛、羊以6:B最多; 家兔以7:A为主,其次是5:A。

  13. 6、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性 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亦称出血性败血症) 。 不同动物的巴氏杆菌,常对该种动物呈现较强致病力,对其他动物较少引起交叉感染。 •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 • 马巴氏杆菌病 • 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 • 羊巴氏杆菌病 • 家兔巴氏杆菌病 •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 • 鹿巴氏杆菌病 • 貂巴氏杆菌病:貂出血性败血症 • 骆驼巴氏杆菌病

  14. 7、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 分离培养:新鲜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 • 菌落观察:麦康凯上不生长,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24h后,可形成淡灰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不溶血。 •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短小杆菌 • 美兰染色两极浓染。 • 生化试验:见前述

  15. 血琼脂培养物 悬浮于2ml生理盐水中 • 动物感染试验 注射小白鼠、家兔 动物死后剖检,观察病变 血液、肝、脾组织 心血、肝、脾等组织 血琼脂平板,观察菌落 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6. 二、溶血性巴氏杆菌 • 形态和多杀巴氏杆菌相似,呈球状或杆状,但较大, 0.5um ×2.5um,。 • G- 、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两极着色。 • 营养要求不严格, • 普通琼脂生长良好,24h后,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 • 血琼脂上,新分离菌微弱的ß溶血。连续传代培养,溶血性便减弱或消失。 • 麦康凯上缓慢生长。

  17. 发酵某些糖类产酸不产气(如葡、麦、蔗、半乳、果、甘露醇等),发酵某些糖类产酸不产气(如葡、麦、蔗、半乳、果、甘露醇等), 与多杀巴氏杆菌相比不产生靛基质、紫乳变酸且凝固,有些菌株产生硫化氢。 • 抵抗力与多杀巴氏杆菌相似。 • 按生化特性和致病力可分为两个生物型: • A生物型包括1、2、5、6、7、8、9和11、12、13、14血清型; • B生物型分为3、4、10、15血清型。 • 引起牛和绵羊的肺炎、新生羔羊败血症。

  18.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补充: • 感染是家鸭、火鸡和多种鸟类,为接触性传染病。 • 主要发生于7~10周龄鸭,死亡率10%,也称为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 • 鹅也可发生,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 • 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特征病变: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 也可能发生无任何症状的呼吸道感染。

  19. 该菌曾称为“鸭疫巴氏杆菌”为什么? • 形态与巴氏杆菌相似,为G-,有荚膜,无芽胞,不运动,两极着色 • 菌落形态也与巴氏杆菌相同 • 培养特性:在巧克力琼脂、血琼脂、姨酶大豆琼脂生长良好 (但该菌培养时需要5%的CO2) • 生化特性:与败血性巴氏杆菌基本相同。 由于以上等因素,把鸭疫里默氏杆菌称为“鸭疫巴氏杆菌”

  20. 现在为什么称为 “鸭疫里默氏杆菌” 我们必须了解该菌的历史。 • Hendrickson和Hilbert对该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称为“鸭疫斐佛氏菌” • Bruner和Fabricant认为该菌与莫拉氏菌有较多的共同点,建议命名为“鸭疫莫拉氏菌”。 • 第7版《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列为鸭疫巴氏杆菌。 • 第8版、第9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列为分类地位未定种。但将该菌从莫拉氏菌、巴氏杆菌中划分出来。 • Segers等,据DNA-rRNA杂交分析、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表型特征(如不产生色素、产生呼吸醌“7-甲基萘醌”)等,建议将该菌单独列为“里默氏杆菌属”,将该菌命名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21.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 • 某蛋鸡场,产蛋率由90%降至65%,无死亡。病初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时下痢。眼睑和面部肿胀,流泪。从鼻道和窦腔内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并有难闻气味。严重者整个头部水肿,眼垢粘着眼睑,造成暂时性失明。病鸡呼吸困难,气管罗音,张口伸颈,不断摇头甩出泡沫状粘液。 • 剖检变化:鼻腔和窦腔炎症,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大量粘液和炎性渗出物的凝块结痂,严重者气管粘膜也有类似的炎症。眼结膜充血、肿胀,眼部皮下水肿。病程较长者鼻腔、眶下窦和眼结膜内有干酪样物。

  22. 1、嗜血杆菌的染色与形态特性 • 染色: G-。 • 大小:小到中等大小 ,0.4-0.8×1.0-3.0μm 。 • 形态:单个、成对分布,两极着色重 ,菌体形态似“哑铃” 。有时形成丝状,表现为多形性。 • 新分离菌株有时能见到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23. 流感嗜血杆菌

  24. 2、嗜血杆菌的培养特性 • 酶系统不完善,培养时需加入X和V两种生长因子。 • 血液中有X和V两种生长因子 • X因子是指具有生长促进作用的血红蛋白衍生物 • V因子是辅酶I或辅酶II两种脱氢酶的一种 • 需氧或兼性厌氧, 鸡嗜血杆菌培养时需要5%的CO2环境。

  25. 常用巧克力培养基。 • 普通琼脂和鲜血琼脂生长不良。 • 卫星现象:在血琼脂上培养时,如同时有葡萄球菌生长,由于葡萄球菌可合成较多的V因子,因此可出现葡萄球菌周围的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葡萄球菌或远则越小。 • 菌落特点:呈针尖大小的露滴状菌落 • 菌落光滑、透明、不溶血,边缘整齐。

  26. 3、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 • 糖发酵试验: • 能发酵:葡、麦、甘、蔗; • 不发酵:乳、伯胶糖等。 • 硝酸盐还原、H2S、明 胶 液 化、靛基质 + - - - • 氧化酶和接触酶:因不同菌株而有差异。

  27. 4、嗜血杆菌的抵抗力 嗜血杆菌的抵抗力不强: • (1)常用消毒剂可杀灭; • (2)一般在60℃条件下10~20分钟即可杀灭; • (3)室温下只能生存2~4天。

  28. 5、嗜血杆菌的免疫 • 制定合适的防疫程序,加强预防力度,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以传染性鼻炎为例) • 接种传染性鼻炎菌苗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现国内外都有这类商品性灭活菌苗供应。 • 在鸡传染性鼻炎的防制上,一般是在6~8周龄时进行第一次菌苗接种,3~4周以后或产蛋前再加强免疫接种一次,可获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29. 6、嗜血杆菌属的致病力 嗜血杆菌属共有19个种 • 对人有致病性的有9种; • 对动物有致病性的有以下几种: • 副鸡嗜血杆菌——鸡传染性鼻炎 • 鸡 嗜 血 杆 菌——鸡鼻腔卡他性炎症 • 猪 嗜 血 杆 菌——流感病猪并发感染或浆膜腔、脑膜、 关节的纤维素性炎症 •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自猪体 • 绵羊嗜血杆菌——绵羊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 昏睡嗜血杆菌——牛脑炎、牛流产、败血症、关节炎、 喉炎 • 等等,在此不做祥述,其它参见教科书。

  30. 7、嗜血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以传染性鼻炎为例 • 病原分离鉴定: • 取病禽眶下窦中粘液或浆液,在鲜血琼脂上划线,并取保姆菌交叉划线,于蜡烛瓶或CO2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若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现“卫星现象”,呈露滴状、针尖大小的菌落,且过氧化物酶试验呈现阴性,则可作出诊断。 • 由于嗜血杆菌在体外存活时间很短,对该菌的分离必须及时。 • 除了传统的分离鉴定及常规的血清学方法外,还建立了更加特异敏感的ELISA方法、DNA探针及PCR诊断技术

  31. 第三节 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 • 本属细菌为G-杆菌,两极染色,兼性厌氧 • 对家畜有致病性的主要有3种: •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 林氏放线杆菌 • 驹放线杆菌

  32. 1、形态、染色 • G-球杆菌,两极染色,无抗酸性; • 三无: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2、培养 • 兼性厌氧; • 普通琼脂生长不良;常用血清琼脂。 • 菌落细小、圆形、粘稠;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β 溶血 林氏放线杆菌——蓝灰色

  33. 3、致病性 (1)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毒力因子:荚膜、LPS、外膜蛋白、细胞毒素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2)林氏放线杆菌 牛“木舌病”,羊皮肤及肺、猪乳房等脓肿 (3)驹放线杆菌 马、猪关节炎、流产、心内膜炎、肾炎等

  34.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