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21 Views
政治與法律環境. 5-1 政府角色 5-2 政治風險 5-3 國際法 5-4 國內法律 5-5 商業衝突之處理 實戰問答. 5-1 政府角色 1/2. 政府體制可區分為兩種 開放型(議會政治)或封閉型(極權政治) 政府在社會中的角色 個人主義式社會:政府的角色有限 政府和企業分開,政府的角色是制訂和執行法律,只有當國家出現危機或突發狀況時,政府才會暫時介入社會運作。 群體主義式社會:政府的權力極大,可能獨裁 政府決定社會未來和走向、 社會長短期需要,及需要的優先順序。社會需要以公營、民營企業達成。. 政府角色 2/2.
E N D
政治與法律環境 • 5-1政府角色 • 5-2政治風險 • 5-3國際法 • 5-4國內法律 • 5-5商業衝突之處理 • 實戰問答
5-1 政府角色 1/2 • 政府體制可區分為兩種 • 開放型(議會政治)或封閉型(極權政治) • 政府在社會中的角色 • 個人主義式社會:政府的角色有限 政府和企業分開,政府的角色是制訂和執行法律,只有當國家出現危機或突發狀況時,政府才會暫時介入社會運作。 • 群體主義式社會:政府的權力極大,可能獨裁 政府決定社會未來和走向、 社會長短期需要,及需要的優先順序。社會需要以公營、民營企業達成。
政府角色 2/2 • 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可分為四類 • 以市場機制鼓勵自由競爭 • 限制某些產業的私人參與,以國營企業取代 • 政府與企業合作滿足社會需求 • 管制私人企業,透過法律程序決定企業提供服務的時機與能力 • 個人主義社會偏前兩類,群體主義偏後兩類 • 政府在社會中同時扮演管制者與參與者 • 國營事業對於社會的影響
5-2 政治風險 1/2 • 多國公司為外來企業體,將面對政治風險 • 政治風險(political risk) • 因地主國政府的干預或與政治有關的行為,影響多國公司經營的現象 • 地主國社會情況也是造成政治風險的原因 • 政治風險的來源(參考p. 100,表5-1) • 地主國境內情況 • 地主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
政治風險 2/2 • 政治風險的影響(Simon, 1988; Akhler & Lusch, 1988) • 影響企業的控制權與管理權 • 影響企業的利潤與績效 • 影響企業的營運情形 • 影響投資者 / 駐外人員的財產與安全
政治風險的評估 1/2 • 政治風險的評估可分為兩種方式 • 主觀方式:企業自行評估 • 客觀方式:參考其他機構的服務,如BERI指標 • BERI (Business Environment Risk Information) • 美國商業風險評估機構於1960年代發展 • 評估方式:專家德菲法與國際貨幣基金資料 • 評估指標:共有三種,分別為 ~
政治風險的評估 2/2 • 營運風險指標(Operation Risk Index, ORI) • 政治風險指標(Political Risk Index, PRI) • 外匯支付能力(Remittance and Repatriation Factor, R Factor)
2003年亞太地區BERI評等資料 表5-3 2007年亞洲主要國家獲地區之投資利潤機會評等之比較
政治風險的管理 • 政治風險的管理分為兩階段 • 進入投資前 • 進入投資後 • 進入投資前,政治風險管理的四種策略 • 調整進入方式 • 慎選當地合作夥伴 • 擴大投資基礎(股權多國籍化) • 購買政治風險之保險 • 以第三國子公司的名義進行投資
政治風險的管理~進入投資後1/2 • 仍應持續進行政治風險之評估與管理 • 進入投資後政治風險管理的四種策略: • 規避策略 • 適應策略 • 降低風險 • 隔離風險 • 移轉風險 • 增加彈性 • 分散風險
政治風險的管理~進入投資後2/2 • 經濟嚇阻策略 • 掌握關鍵資源,累積談判實力 • 運用當地資金及人力 • 形成商業聯盟 • 運用母國或第三國力量 • 個人安全保障 • 謹言慎行 • 購買保險
政治風險的管理 1/2 • 企業遭遇徵收或國有化時,可透過 • 國際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 或「投資爭議國際處理中心」(ICSID)尋求法律賠償 • 政治保險承保之風險包括 • 政府外匯管制所造成的通貨無法兌現 • 徵收 • 戰爭和暴動
政治風險的管理 2/2 • 政治風險承保通常由政府機構辦理 • 我國由國營的「中國輸出入銀行」負責
5-3 國際法 1/5 • 有效的法律必須仰賴三種機構的合作: • 制訂法律的機構 • 審判的機構 • 執行裁決的機構 • 國際法較缺乏~執行裁決的機構。 • 本書所謂之國際法為: 為數國所共同接受且對國際企業營運有影響的條約(Treaties)或協議(Conventions)。
國際法 2/5 • 與多國公司營運有關的國際法約有三類: • 智慧財產權類 • 巴黎公約:專利合作條約 • 馬德里條約:跨國商標保障 • 商標登記條約等
國際法3/5 • 環境保護類 • 蒙特婁議定書 •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 巴賽爾公約 • 華盛頓公約
國際法 4/5 • 對於政府與多國公司行為規定類 • 過去: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 現在:世界貿易組織(WTO) • 其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擬之多國公司行為準則。
國際法 5/5 • GATT四項指導原則: • 最惠國待遇 • 對等互惠的關稅減讓 • 惟關稅之保護國內工業原則 • 優惠發展中國家 • OECD成立目的: • 鼓勵多國公司對地主國的社會發展和經濟成長提供正面貢獻 • 鼓勵地主國政府營造良好的外人營運環境
5-4 國內法律 1/2 • 各國的法律制度約可歸納為: • 成文法、不成文法、宗教法等三種法系 • 不成文法:主要依據為先例或判例 • 成文法:主要依據為法典、法條 • 不論母國或地主國的法律都會影響到多國公司的營運活動。
國內法律 2/2 • 美國影響多國公司營運的法律: • 貿易法 • 反托拉斯法案 • 外國不法行為條款 • 反杯葛規定 • 台灣影響多國公司營運的法律: • 如貿易法、公平交易法 • 不公平貿易行為案件由「財政部」處理 • 產業受害調查則由「貿易調查委員會」處理
1995~2003年遭課反傾銷稅十大國家 表5-5 1995~2003年遭反傾銷稅課徵前十大國家
5-5 商業衝突之處理 • 商業衝突無法避免,尤其是交易雙方來自不同的國家時更易發生。 • 處理潛在或實際發生的國際商業衝突最佳的方法 • 擬定內容完整且交易雙方都明瞭的合約,完整的合約必須包括: • 條款清楚、明確、完整 • 適用何國法律及透過何國法院審判需註明 • 各階段權利、義務必須明確劃分 • 需明訂衝突解決方式除訴訟外,另包括修改合約、調解與仲裁等方式
國際商業衝突的解決方式 1/4 • 解決方式:修改合約、調解、仲裁、訴訟。 • 修改合約 • 配合交易過程中環境、條件的變化,可在合約中註明增列有關修改合約的條款。 • 調解(Mediation) • 雙方意見不一致時,可透過調解人的努力來解決歧見。 • 其缺點為無法律效力,常耗時但無具體結果。
國際商業衝突的解決方式 2/4 • 商務仲裁(Arbitration) • 優點 • 仲裁判斷如同法院判決 • 仲裁較為迅速、經濟 • 仲裁人具專業知識 • 當事人可選擇第三地進行仲裁
國際商業衝突的解決方式 3/4 • 訴訟(Litigation) • 缺點:過程冗長、費時;訴訟判決之可執行性。 • 國際商業衝突的訴訟,通常需要訴訟所在國律師協助。
國際商業衝突的解決方式 4/4 • 商業衝突的對象是政府時應如何因應 • 透過世界銀行的「投資爭議國際處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ICISD)協助調停(含調解與仲裁)。 • ICISD的處理對象:聯合國「會員國政府」與「來自會員國的投資者」。 • 因台灣未加入聯合國,故不適用。
實戰問答 • 為降低在越南的政治風險,美國公司採取之策略為何? • 成為WTO之會員國,對中共之影響為何?
Strategies in Vietnam 1/2 • More and more American firms have invested in Vietnam recentl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cheap labor costs and to penetrate the local market. • The easing of the political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acilitates the investment from the US.
Strategies in Vietnam 2/2 • To reduce political risk, American firms • Buying political insurance offered by the US Export-Import Bank. • Forming joint ventures with Vietnamese firms: starting with minority ownership, gradually increasing share-holdings, and eventually owning 100% of the equity. • Contributing to local social causes and acting as good corporate citizens.
The impact of accession to WTO for China 1/2 •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WTO, China has promised to gradually open up several sectors to foreigners. Those highly protected sectors, such as agriculture and banking, will b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 Textiles and electronics, which China is strong internationally and has opened markets to foreigners, will benefit more from the accession to WTO.
The impact of accession to WTO for China 2/2 •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which have accumu-lated some strength over the years through forming joint ventures with foreign auto-makers, should experience limited impact. • Service industries, including banking, insurance, financial investment, distribution, car dealership, etc., will face strong competition from foreign competitors and probably will suffer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