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72 Views
电视编辑技术之一 —— 磁带录像机. 一、磁带录像机. (一)发展历史 1956 年 美国安培公司 第一台达实用水平的录像机 横向磁迹扫描,两英寸磁带,四个视频磁头,视频信号直接调频记录 1957 年,一英寸录像机,螺旋扫描,有 B 格式和 C 格式,用开盘录像带,操作复杂. 一、磁带录像机. (一)发展历史 70 年代, U - matic 盒式磁带录像机问世,简称 U 型机, U 型机有三种格式: VO : Video Ordinary ,普通型,低带机,主要用于地方电视台,企业,工业,医疗等业务领域
E N D
一、磁带录像机 • (一)发展历史 • 1956年 美国安培公司 第一台达实用水平的录像机 横向磁迹扫描,两英寸磁带,四个视频磁头,视频信号直接调频记录 • 1957年,一英寸录像机,螺旋扫描,有B格式和C格式,用开盘录像带,操作复杂
一、磁带录像机 • (一)发展历史 70年代,U-matic盒式磁带录像机问世,简称U型机,U型机有三种格式: VO:Video Ordinary,普通型,低带机,主要用于地方电视台,企业,工业,医疗等业务领域 BVU:Broadcasting Video Unit,是U-matic型录像机的高带机,早期用于广播电视领域 SP:Superior Performance,U-matic机型的超高带格式录像机
一、磁带录像机 • (一)发展历史 • 1975年,SONY公司,1/2英寸家用Betamax格式录像机,俗称小1/2。后来其推出的高带机型为ED-Beta(Extended Definition Beta),图像清晰度达500线 • 1976年,JVC公司,1/2家用VHS录像机,俗称大1/2。VHS:Video Home System,其后来推出的高带机型为S-VHS(Super-High Band VHS)清晰度达400线
一、磁带录像机 • (一)发展历史 • 80年代,8mm录像机出现,录像机向小型化发展,其高带:Hi8使图像分辨率达400线
一、磁带录像机 • (一)发展历史 • 1982年,模拟分量录像方式出现 • SONY公司的Betacam-SP,分量记录,图像质量提高 • 松下公司的MII格式,分量记录,磁带宽度为1/2英寸。
一、磁带录像机 • (一)发展历史 • 1987年,数字录像机出现 • SONY公司D-1格式数字分量录像机 • SONY公司D-2格式数字分量录像机,3/4英寸 • 松下公司推出D-3格式,1/2英寸磁带的数字复合记录方式 • 松下公司推出D-5格式,1/2英寸磁带的数字分量记录方式 • 安培公司推出3/4英寸的数字分量录像机 • SONY公司在模拟分量BETACAM-SP基础上推出了数字Betacam录像机
两大竞争领域: • 广播专业级领域的竞争 • 民用级领域的竞争 • 一种发展趋势 • 数字化
一、磁带录像机 • (二)录像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磁——电的转换
一、磁带录像机 • (三)录像机的螺旋扫描方式
一、磁带录像机 • (四)录像带的磁迹分布
一、磁带录像机 • (五)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 以磁头数目分 • 以磁头扫描磁带的方式分 • 以外观形状分 • 以磁带宽度分 • 以使用范围分
复合模拟 模拟 分量模拟 录像机记录格式 复合数字 数字 分量数字 一、磁带录像机 • (六)磁带录像机的记录制式
一、磁带录像机 • (七)磁带录像机的操作
一、磁带录像机 • (八)主要的数字录像机格式 • 数字录像机可分为非压缩格式和压缩格式两大类。记录载体可分为磁带、硬盘和光盘,常用的记录载体是磁带。
非压缩格式的录像机 • 非压缩格式诞生较早,它把全部的图像信息未经压缩地记录到载体上。 • D1格式以4∶2∶2采样、8比特量化进行分量编码记录视频。 • 对于音频,采样频率48KHZ、20比特量化,具有4个独立的音频通道。 • 除D1格式外,还有D2、D3、D5格式的数字录像机,其中D2、D3格式记录复合视频,D5采用了分量记录方式。 • 非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图像质量很高,价格昂贵
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 • 采用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主要有数字Betacam模式、Digitial-s格式、Betacam-SX格式、DVCPRO格式、DVCAM格式和家用DV格式。它们都采用了数字分量记录方式,所以也称为数字分量录像机。
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 数字Betacam的信噪比能达到62dB,采用4∶2∶2采样格式,10比特量化的数字分量处理,压缩比为2.3∶1,采用1/2英寸金属带 具有4通道48KHZ采样,20比特线性量化的数字音频。 具有复制30代而无质量损失的图像质量并能兼容重放Betacam-SP模拟分量格式的录像带。
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 • Digitial-S的信噪比优于55dB,采用4∶2∶2采样格式,8比特量化的数字分量处理,其压缩比为3.3∶1 • 具有2通道48KHZ采样,16比特量化的数字音频。 • Digitial-S格式充分考虑了与S-VHS录像带的互换性,采用1/2英寸金属带,机械结构与VHS相同,具有编辑处理图像功能, • 向下兼容重放S-VHS录像带。其图像质量接近数字Betacam水平。
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 • Betacam-SX采用4∶2∶2采样格式,8比特量化的数字分量处理 • 其压缩比达10∶1,记录码率为18MB/S,图像质量优于标准型Betacam-SP。 • 对于音频采用4通道48KHZ采样,16比特量化的数字音频。Betacam-SX格式采用1/2英寸金属带,其DVW-A系列录像机可向下兼容重放Betacam-SP录像带。Betacam-SX录像机还首次通过加装4个重放磁头,提高了可靠性。
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 • DVCRPO是在家用DV格式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专业用数字分量录像机。 • 采用4∶1∶1采样格式,8比特量化和帧内压缩方式,压缩比为5∶1,记录码率为25MB/S,信噪比大于54dB • 具有2通道48KHZ采样,16比特量化的数字音频。 • 它使用1/4英寸金属微粒带,磁迹宽度18微米,具有兼容重放家用DV格式录像带的能力,其图像质量相当于标准型Betacam-SP • 松下公司在DVCPRO的基础上还推出了4∶2∶2采样、记录码率为50MB/S的DVCPRO50格式,图像信号压缩为比3.3∶1,旋转磁头数和走带速度都比DVCPRO增加了一倍。
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 • DVCAM也是在家用DV格式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专业用数字分量录像机。和DVCRRO一样,其目标是高画质、小型、轻量和低价格。 • 它采用4∶2∶0采样格式,8比特量化和帧内压缩方式,压缩比为5∶1,记录码率为25MB/S,信噪比大于54dB • 具有2通道48KHZ采样,16比特量化的数字音频。它采用1/4英寸金属微粒带,磁迹宽度15微米,与家用DV格式双向兼容,即DV格式磁带可以在DVCAM录像机上重放,DVCAM录像机也能在DV格式录像机上重放。其图像质量相当于标准型的Betacam-SP。
压缩格式的数字录像机 • 家用DV格式,是在家用数字录像机开发研制阶段,为了避免重演模拟录像机格式之争,由世界上一些知名的电器公司共同制定的一个标准。 • 目前,已成为国际标准。对于PAL制信号来讲,它采用4∶2∶0的采样格式、8比特量化和帧内压缩方式,压缩比为5∶1,记录码率为25MB/S,信噪比可达54dB。 • 对于音频,可采用32KHZ采样,16比特量化的双声道立体声方式,也可采用32KHZ采样,12比特量化的四声道方式。 • 家用DV格式的图象质量是相当高的,远远超过了常见的S-VHS和Hi8,因为其亮度信号频带带宽达6MHZ,色差信号的带宽也分别达到了1.4MHZ和3MHZ。家用DV格式也采用1/4英寸金属微粒带,磁迹宽度10微米。
一、磁带录像机 • (九)录像机的维护 • 1、使用注意事项: •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 不要经常或过长时间使用暂停键 • 2、磁鼓组件的维护 • 清洗磁头(手动清洗、清洁带清洗) • 走带导轴清洗
电视编辑技术 • 一、磁带录像机 •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 • 三、非线性编辑
磁带录像机编辑 • 一、简单概念 •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三、磁带录像机编辑方式 • 四、磁带录像机编辑操作
磁带录像机编辑 一、简单概念 • (一)编辑/剪辑的发展 • 物理剪接——电子编辑——非线性编辑 • (二)剪辑的概念 • 将镜头素材进行挑选、整理、组接和加工的工作,是最终以声画形式表达内容的创作环节和操作过程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一)编辑机 VS 录像机 • 编辑机具有旋转消磁头 • 编辑机要求的编辑精度高 • 录机和放机应该有预卷功能 • 克服机械运动产生的误差,保持机械常态一样 • 录机和放机应该有搜索功能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的设备 • 1、连线及接口(p122) • 多针接头:可将Video、Audio和遥控信号 通过一条电缆传送 • BNC头:俗称Q9头,只传送视频Video • S-Video:只能传送Video,四芯 • 莲花头RCA:传送Video和Audio • 射频头RF:可将视音频信号同时传送导普通电视机上 • Firewire:将数字信号从一台设备传送到另一台设备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的设备 • 1、连线及接口 • 传送音频的接口(p144) • XLR型(卡农接头、阴阳头) • 莲花插头RCA型 • 耳机/传声器插头:PHONE型/miniphone型 只能传输一个声道的声音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的设备 • 2、切换、分配设备 • 分配:一路分成几路 • 切换:几路当中选择一路 • 见课本125页图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的设备 • 3、信号源 • 话筒 • 摄像机 • 字幕机 • 电视信号发生器 • 录像机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的设备 • 4、监视、检测设备 • 监视器 • 图像检测仪器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的设备 • 5、电视测试信号和常用测量仪器 • 示波器:测量视频信号的失真情况,电视信号对被摄物色彩的还原程度等参数,确保电视信号质量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三)电子编辑系统的连接 • 1、一对一编辑系统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三)电子编辑系统的连接 • 2、A/B卷编辑系统
磁带录像机编辑 二、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三)电子编辑系统的连接 • 3、多机联动编辑系统
磁带录像机编辑 三、磁带录像机编辑方式 • (一)直接编辑/间接编辑 • (二)CTL/TC时间码编辑 • (三)脱机(离线)/联机(在线)编辑 • 高压——脱机————低压——联机
磁带录像机编辑 三、磁带录像机编辑方式 • (四)组合编辑——插入编辑 • 特点: • 组合:重新记录所有磁迹;末尾处磁迹会消失几秒 • 组合编辑的作用:第一遍进行编辑时 • 插入:须有控制磁迹;可分别插入视频、音频及时间码磁迹;插入镜头的首尾衔接点精确 • 插入的作用:修改替换编辑带中的图像,声音;后期添加音乐和解说
磁带录像机编辑 组合编辑
磁带录像机编辑 插入编辑
磁带录像机编辑 编辑过程
四、磁带录像机编辑操作 • 看操作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