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1k Views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理论. 省电教馆馆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罗文. 一、教学的概念. Instruction’s Definition. (一) 西方国家教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被称之为描述性定义: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 (Teaching is imparting knowledge or skill )。. 第二种观点从教与学相互的作用去定义:教学即成功( Teaching as success ),即学生学习教师所教的东西应有一定的成效 。.
E N D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理论 省电教馆馆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罗文
一、教学的概念 Instruction’s Definition
(一)西方国家教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被称之为描述性定义: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Teaching is imparting knowledge or skill)。
第二种观点从教与学相互的作用去定义:教学即成功(Teaching as success),即学生学习教师所教的东西应有一定的成效 。
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项有意向的活动(Intentional activity),强调教师如何在一个特定环境中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某事。
第四种观点是从定义的规范性(Normative behavior)来阐述教学的:教学是一项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mind)、理性(reason)和判断(judgment),遵循某些道德准则,友善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及为学生理解作出探索的活动。
第五种观点认为,“教学”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图;二是说明或表达一些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三是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第五种观点认为,“教学”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图;二是说明或表达一些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三是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
杜威(Dewey)实用主义 教育思想
一、杜威的哲学观 杜威指出,“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因为“哲学……就是明显地表述人生的各种兴趣,提出使多种兴趣实现更好的平衡的观点和方法”。--Dewey:Democracy and Education
哲学承担着社会改造的使命,而这种使命的完成必须通过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其次杜威指出:“除非学校教育在当代生活中的地位能进行像哲学工作所提供的那样广泛的和同情的考察,使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富有生气,否则,学校教育的工作往往成为机械的和经验主义的事情。 其次杜威指出:“除非学校教育在当代生活中的地位能进行像哲学工作所提供的那样广泛的和同情的考察,使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富有生气,否则,学校教育的工作往往成为机械的和经验主义的事情。
杜威独特的哲学观为其教育观和课程现提供了基础,其教育观和课程观则是其哲学观的展开。杜威独特的哲学观为其教育观和课程现提供了基础,其教育观和课程观则是其哲学观的展开。
杜威哲学观---“经验自然主义” 1、经验的涵义 (1)经验的事物 (2)经验的过程 经验即有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
杜威强调了经验的两个基本规定: 第一,经验中包含着反思。所谓反思或思维,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第二,经验即实验 杜威将其哲学称为“实验主义”。
2、 实用主义认识论 杜威认为形形色色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出现是由于犯了“二元论”的错误。
二元论表现为:经验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现成的真理与具有认知官能的现成的心灵的对立、理智与情感的对立、知与行的对立、理论与实践的对立、身与心的对立等等。
杜威认为这种对立的起源产生于一个团体内部壁垒森严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的划分:富与贫、男与女。贵族与平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壁垒。
杜威提出了认识的“连续性”(continuum)原则。指出,实用主义的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坚持杜威提出了认识的“连续性”(continuum)原则。指出,实用主义的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坚持 认识和有目的地改变环境的活动之间的连续性”。
实用主义认识论坚持主观与客观的连续性、有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目的与手段的内在统一、方法与教材的必要的统一、个性与联合的必要的统一等等。这种实用主义认识论使二元论所主导的传统教育产生根本变革。实用主义认识论坚持主观与客观的连续性、有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目的与手段的内在统一、方法与教材的必要的统一、个性与联合的必要的统一等等。这种实用主义认识论使二元论所主导的传统教育产生根本变革。
二、杜威的心理学观点: ----机能主义的心理学观 1、心理和行为是有机体赖以求得个体和物种生存的适应机能;
2、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心理学的真正对象是研究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机体及其机能; 3、行为是心理学的中心问题,这是实用主义的必然结果。
当杜威确立起其机能主义心理观的时候,杜威视野中的心理就具有了动态性、变化性、整体性、连续性、适应性、目的性、工具性,同时也就消除了心理的独立性。杜威的机能主义心理观渗透于其整个教育观和课程现之中。当杜威确立起其机能主义心理观的时候,杜威视野中的心理就具有了动态性、变化性、整体性、连续性、适应性、目的性、工具性,同时也就消除了心理的独立性。杜威的机能主义心理观渗透于其整个教育观和课程现之中。
三、杜威的社会学思想 杜威的社会学思想是美国的主流社会学理论——“互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动理论”是内化了实用主义哲学 的社会学理论,这是集中体现了美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
“互动理论”--“社会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动不只是简单的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个人不是一组确定的态度,而是有活力的并不断变化着的行动者,一直处在生成中但永不会彻底完成。
杜威认为社会即由于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而产生的思想与感情的共同体。杜威认为社会即由于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而产生的思想与感情的共同体。 杜威关注的核心是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
四、杜威教育思想的4个命题 1、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Education is a continuous reconstruction of experience)
2、教育即生长 (Education is growth) 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中最富生命力也最难理解的命题之一。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写道: 社会在指导青少年活动的过程中决定青少年的未来,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由于特定时代的青少年在今后某一时间将组成那个时代的社会,所以,那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基本上将取决于前一时代给予儿童活动的指导。这个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就是生长的涵义。
生长,或者发展着的生长,不仅指身体的生长,而且指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因此,“生长”的个体涵义等同于人的一般发展。
3、教育即生活 (Education is life)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写道:“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就是说,生活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它建立在人的天生性向的基础上,是个性在生长过程中真实、充分而自由的表现。这样看来,生活就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写道:“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就是说,生活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它建立在人的天生性向的基础上,是个性在生长过程中真实、充分而自由的表现。这样看来,生活就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
在人的毕生发展中,生长是连续的,生活也因而是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连续体。不能因为儿童生活和成人生活在内容上的差异性而否认二者在价值上的平等性。这个观点是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精髓。
“教育即生活”还意味着教育需了解和同情儿童时代的真正本能和需要,并且探求使这些本能和需要获得满足的条件。“教育即生活”还意味着教育需了解和同情儿童时代的真正本能和需要,并且探求使这些本能和需要获得满足的条件。
学习理想的情况是:学习是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学习需生活化,只有生活化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成为生长的过程。杜威把尊重儿童的天性所从事的教育称为“教育上的天国”。
杜威写道:“如果文化修养不是表面的装饰品,不是镶饰在普通水器上的桃花心水,它就一定是这样——在灵活性、视野和同情心方面的想象力的生长,直到个人所过的生活充满着自然的和社会的生活。当自然和社会能够进入课堂的时候,当学习的方式和工具都从属于经验的本质的时候,那时就有了实现这种融为一体(identification)的机会,而文化修养就会成为一个民主的口令。”
4、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Education is a social process)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写道: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形式里,凡是最有效地培养儿童分享人类所继承下来的财富以及为了社会的目的而运用自己的能力的一切手段,都被集中起来。
两个基本内涵:学校教育按照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组织起来的学校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实现民主主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两个基本内涵:学校教育按照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组织起来的学校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实现民主主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
1、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杜威指出:“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
杜威进而提出衡量任何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的两条标准:杜威进而提出衡量任何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的两条标准: 第一,群体内成员有意识地参与的共同利益有多少; 第二,该群体和其他团体的相互作用,充分和自由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