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922 Views
第十八章 无机污染 ( 有害 ) 物质的分析. Yangchg@njau.edu.cn. 概述. 分析方法 常规比色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原子荧光法; 极谱法;. 铅. 非污染表土铅含量一般约 3~189 mg·kg -1 ,多数在 10 ~67 mg·kg -1 。
E N D
第十八章 无机污染(有害)物质的分析 • Yangchg@njau.edu.cn
概述 分析方法 • 常规比色法;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 原子荧光法; • 极谱法;
铅 • 非污染表土铅含量一般约3~189 mg·kg-1,多数在10 ~67 mg·kg-1。 • 高浓度铅除使幼苗萎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土壤铅含量大于50mg·kg-1,作物根系已受到可观察影响;污灌区蔬菜可能产生过量的铅积累。土壤铅大于100mg·kg-1,铅在谷物中的累积量可能超过食品卫生标准(特别是常年污灌区),作物产量可减产10%以上。 • 一般食品中铅的允许含量在0.5 ~2 mg·kg-1,其中玉米0.16 mg·kg-1,大米0.06 mg·kg-1,蔬菜0.3 mg·kg-1。
铅中毒对人的影响 • 引起血管痉挛:铅绞痛 • 破坏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并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铅线(PbS, 蓝黑色)、 口内金属味、便秘、铅绞痛(lead colic)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衰综合征、周围神经炎(感觉型、运动型、混合型,如腕下垂)周围神经炎(感觉型、运动型、混合型,如腕下垂)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低Hb性贫血: 血浆铁不降低 外周血象改变: 点彩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碱粒红细胞
镉 表土含镉(Cd) 0.07 mg·kg-1~1.1 mg·kg-1,土壤背景值一般不超过0.5 mg·kg-1,若土壤中Cd1 mg·kg-1为土壤镉污染临界值。 镉含量较高或镉污染区,水稻生长常年受阻,此时植物组织中镉(Cd)的临界浓度约为10mg·kg-1。大麦植物组织中镉的临界浓度为15mg·kg-1。谷类作物镉的毒害症状一般类似于缺铁的萎黄病,枯斑病、萎蔫、叶子产生红棕色斑块和茎生长受阻。 食品中镉(Cd)的允许含量一般在0.05~0.2 mg·kg-1,其中,玉米、蔬菜0.05 mg·kg-1,大米0.2 mg·kg-1。
镉中毒对人体的影响 • 镉中毒可使肌内萎缩关节变形,骨骼疼痛难忍,不能入睡,发生病理性骨折,以致死亡。镉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的含镉废水进入河床,灌溉稻田,被植株吸收并在稻米中积累,若长期食用含镉的大米,或饮用含镉的污水,容易造成“骨疼病”。
镍 • 表土中镍(Ni)的含量一般为1 ~100 mg·kg-1。 植物组织中镍(Ni)的浓度超过50mg·kg-1时(干物重)出现中毒症状,与缺铁失绿相似,叶片发黄,坏死。水稻植株表现为“褪绿病”,根茎生长受阻;马铃薯和番茄则表现出类似缺锰时的症状。
土壤全量分析待测液的制备 • 酸溶法。 • 氢氟酸与其它酸结合进行消化。 • 王水-高氯酸消煮。待测液适于铅、镉、镍等元素的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 碱熔法——样品虽分解完全,但是增添了大量可溶性盐,有时会妨碍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测定或引起样品污染。此外铅、镉是易挥发元素,也不适宜用碱熔法分解。
土壤有效养分分析待测液的制备 • 土壤有效态铅:乙酸提取 • 土壤有效镉: • 中性和石灰性土——DTPA提取; • 酸性土壤用盐酸提取 • 土壤有效镍:DTPA或盐酸提取 • 植物及农产品试样 • 因须称取较大量的试样分解,测定铅、镉用干灰化法,测定镍用湿灰法比较好。或采用干湿灰化结合的方法,即在干灰化法的基础上,再用少量的强酸或氧化剂处理残渣,使样品完全分解。
铅、镉、镍的测定 • 空气-乙炔火焰中测定; • 含量较低时用碘化钾-MIBK萃取富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 或不经过萃取富集,用石墨炉(无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不具备双光束或背景扣除的仪器,土壤待测液最好经萃取分离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镉的含量,因为火焰分析时土壤中的硅干扰镉的测定,铝、铍等干扰铅的测定。
汞的分析 • 汞主要来源于氯碱工业,塑料工业,皮毛加工,制药等三废排放和含汞有机杀菌剂的施用等。在生物体内能从无机汞转化为有机汞(即甲基汞),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 • 金属汞在人体内被氧化成离子后才能产生毒性。急性汞中毒能引起呕吐和腹泻等。慢性汞中毒能引起神经衰弱等症状。而甲基汞毒性比无机汞大得多,它是一种亲脂性高毒物,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不可逆的中毒反应。 • 一般非污染土表土含汞(Hg)不超过0.4mg·kg-1,背景值小于0.1mg·kg-1。我国规定粮食中汞(Hg)允许量≤0.02mg·kg-1,蔬菜、水果≤0.01mg·kg-1,水产品≤0.3mg·kg-1。FAO/WHO规定粮食中汞的允许量在0.02mg·kg-1~0.05mg·kg-1。
Hg测定方法综述 (1) 吸光光度法 用于汞的形态分析的吸光光度法中,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显色试剂和显色体系的研究是两个主要方向。 以双硫腙作显色剂、四氯化碳萃取在吸光光度法的测定中应用最广,在国际上已成为汞的标准方法之一。 汞一对甲醛基重氯氨基偶氮苯(FDAA)一Triton 100显色体系,测定痕量Hg(Ⅱ)时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 安替比林基重氟氨基(APDNBT),2,4-二硝基苯与Hg(Ⅱ)的显色反应,用双波长吸光光度法成功地测定天然水样和尿液中汞另外,结合其它富集分离方法,大大提高了吸光光度法在痕量汞分析中的应用。
(2)原子吸收光谱法 • AAS法尤其是冷原子吸收光谱法(CVAAS),它极大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可方便地进行ppm或ppb级汞的分析,是目前汞分析中最主要和普及的方法之一。 • CVAAS与流动注射(FI) 在线分析可提高测定汞的灵敏度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适用于试样中痕量汞的直接测定。
(3)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 AFS法灵敏度高,适于10-9~ 10-11级痕量汞的分析,操作简便、迅速。 • 有文献报导采用KBrO3一KBr—HCl体系对水样进行消解处理,用一台冷原子荧光测汞仪测定超痕量的汞,检出限可达2ng/L。 • 金(Au)丝预富集与原子荧光相结合可成功地用于测定潮湿空气中痕量汞。
(4)原子发射光谱法 •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在汞的形态分析中应用不多,且基本上都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其原理是用SnCI2将Hg(I)还原为原子汞,用ICP—AES法分析了头发和水样中痕量汞,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4)其它方法 • 色谱法 • 质谱法 • 中子活化分析法 • 以及电化学法 、重量法、X一射线荧光光谱法、动力学一PQC传感器法等用于汞的形态分析,但应用相对较少。
汞的分析 • 分析待测液的制备(略) • 测定——冷原子吸收法 • 方法原理 样品经硫酸─五氧化二钒消解,各种形态的汞都变成了汞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再用氯化亚锡将汞离子还原成汞蒸气(Hg2),对谱线253.7nm的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可以氮气或干燥清洁的空气将汞吹出进行冷原子吸收测定。 • 方法要点 • 玻璃对汞有吸附作用,所有的玻璃器皿用完后都需在硝酸溶液[φ(HNO3)=10%]中浸泡一夜,随后用水洗净后备用 。 • 应尽量除尽消解液中的氮氧化物,否则致测定结果偏低。
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应注意的问题 1、环境条件所产生的影响 (1)实验室其他试剂的使用的影响 实验室环境中的苯、甲苯、氨水、丙酮、氮氧化物对波长253.7 nm 有吸收,达到一定浓度时,测汞仪就会有响应。因此,在进行冷原子吸收法测汞时应避免同时使用以上试剂。
(2)溶液温度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标准曲线的响应值表(g) 测定结果响应值与溶液温度成正比相关,溶液温度升高测定结果也随之升高,当待测液以15℃升高至40℃ 时测定峰高将增加1倍,温度每升高5℃响应值增加6%~8% ,所以标准与样品必须控制在较近的温度下测定。
(3)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未使用干燥剂的情况下,当空气湿度<50%时测汞仪能稳定的工作,50%<湿度<70% 时,开始有影响,湿度>80% 时测汞仪不能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在给测汞仪预热的同时,将吸收管拆下,去掉两端的石英玻片置于60~80℃ 的烤箱中干燥2 h,取出放于干燥器中稳定15 min,然后装机测定,此法可使测汞仪在空气湿度70%时正常工作3 h,湿度80%时工作2 h,重现性良好。
2、加入试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 标准溶液的配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配制标准溶液氯化汞应在110℃ 烘干或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称重,标准汞管液浓度通常为0.1g/ml,但由于挥发和容器壁吸收,溶液浓度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见表),因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2)盐酸羟胺对结果的影响 • 由于经过处理的待测液中有氧化性物质,如HNO3、H2O2的存在,加入SnCI2时将会首先与其反应,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因而要加入盐酸羟胺分解剩余的氧化剂,但如果加入的盐酸羟胺过量,会使已经氧化的汞还原,而气化损失;若加入量不足,氧化剂又会分解不完全。 • 盐酸羟胺的加入量以0.5~1.0 ml为佳,另外,盐酸羟胺中有Cl-,与氧化剂作用后会产生Cl2,溶于溶液会干扰汞的测定,故在加人盐酸羟胺后应开塞并振荡,放置一定时间后再测定,否则会使结果偏高。
(3) SnCl2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 冷原子吸收法测汞时,SnC12作为还原剂,其加入量的不同,会影响测定结果。 • 当SnC12浓度增加时,反映速度加快,出峰时间短,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SnC12的浓度会降低,并发生水解,将沉淀附着在器壁上,使用如此残留的SnC12会使灵敏度大大降低,结果偏低。 • 因而在自己制SnC12时应先加入浓盐酸,使固体溶解,然后再加水稀释,若发现白色氢氧化锡时,可在溶液中加人数颗锡粒,然后加热煮沸至透明,在向反应瓶中加入SnC12后,再放置30~~60 s,并稍有振摇,使气液两相中的汞达到平衡。
(4) HCl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 在标准曲线中是以10% 的H2SO4做基底液的,经实验结果表明15%的H2SO4作为标准曲线的基底液更好。 • 当溶液的酸度0.5 mol/L增至1.5 mol/L(H2SO4溶液),测定结果将增高1/3,酸度在1.5 mol/L以上则影响较小,所以标准与样品的酸度应接近。
3、其它因素对测定汞的影响 (1)玻璃仪器对测定汞的结果的影响 若玻璃瓶经汞污染后,用纯水、硝酸也不能将其完全除去,从而影响到测定的结果。 ISO推荐:玻璃仪皿用前均应以酸性重铬酸钾仔细冲洗,再以纯水洗净,不用时将玻璃仪皿充满纯水,汞蒸汽发生瓶每次使用后应用酸性高锰酸钾(4体积H2SO4+1体积50g/L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以氧化可能残留的低浓度的锡离子。 在测定样品时,应先测标准曲线再测样品,先测低浓度标准曲线的再测高浓度的,测汞仪上的分光光度管,管内壁应是光亮平滑,无水汽凝聚,清洗时可拆下水煮,然后烘干,以避免微量汞被吸附而带来的误差。
(2)水蒸汽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冷原子吸收测定Hg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干扰是水蒸汽。它从还原器中带入光度池,冷凝在壁上。 通常采用装有无水CaC12或过氯酸镁的干燥管除去水蒸汽,应及时更换新的干燥剂,用脱酯棉或冰水浴也可以使气体干燥。高氯酸镁每次使用后应在130℃ 烘干,经实验证明,高色硅胶做干燥剂较好。
(3)载气的流量、汞蒸汽发生瓶的体积大小、气液化等对测定汞的影响(3)载气的流量、汞蒸汽发生瓶的体积大小、气液化等对测定汞的影响 用冷原子吸收测汞时,直线性较好,重现性较差,主要原因是在通气过程中,载气的流速不易控制,流速太大会稀释进入吸收池内汞蒸汽的浓度,流速太小又减缓气化速度,均导致灵敏度降低。 经实验:载气流速控制在0.8~1.5 L为好。 据文献报道,随着水相体积增加,汞样蒸发速度减慢,因而在吸收管中汞的最大浓度降低,绝对灵敏度也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反应瓶中,液相气相体积比越小越好,在汽液比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还原瓶体积的增大,峰高呈明显下降趋势。
砷的分析 • 主要来自开采、焙烧、冶炼含砷矿石以及施用含砷农药等。砷在体内积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皮肤感觉触觉减退等症状。长期吸入含砷农药粉尘可引起诱发性肺癌和呼吸道肿瘤。 • 元素砷不溶于水,无毒;三价砷毒性大于五价砷,大于有机砷。五价砷只有被吸入体内还原三价砷时才有毒性作用。 • 非污染土壤砷(As)含量为1~95mg·kg-1,可溶性砷(1mol·L-1HCl提取),大于10~15mg·kg-1认为污染。 • 农产品砷(As)含量范围:谷类0~2.4mg·kg-1,水果0~0.17mg·kg-1,蔬菜0~1.3mg·kg-1。 • 我国规定砷的允许含量:粮食≤0.7mg·kg-1,蔬菜、水果≤0.5mg·kg-1。
As待测液的制备与测定 • 分析待测液的制备 酸溶法:硫酸-高氯酸-硝酸法 微波消解法 • 消煮试样时要严格控制消煮时的温度,过度加热会使砷损失。
湿消化法测砷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硫酸可能引起的As损失: 硫酸是控制消化系统温度的关键因素,在消煮时,它是有机物的脱水剂 、氧化剂,又时砷化物和其它酸性矿物的溶剂,与硝酸、高氯酸混合使用,分解样品的效果更佳。 高氯酸能使砷维持在高价态(AsO43-)而稳定存在于消化液中,但在消化终了时,由于需加热驱赶高氯酸,在冒尽SO3至近干后,温度便突破338℃。实际已接近干灰化状态,由于温度失控,As将被挥发或被沉淀包裹而损失。
(1)生成三氧化二砷损失 • 在消化终了至冒尽SO3至近干时,硫酸与H3AsO4的反应: H2SO4+ 2H2AsO4As2O3+4H2O+SO3+O2 而在193℃时As2O3升华。 • Goruch用中子活化法考察干灰化果叶标准样品的砷损失,他称30g样品匀摊在高纯石英器皿中,200加热5h,砷损失25%; • Gliet和Holland在血样中加入HAsO2,400 ℃加热24h,用76As示踪回收率仅为23%。 • 用低温灰化大气微粒样品.用中子活化法测9组气样,所得回收率在41一86%之间。砷的丢失变化无常,受样品基体低温灰化功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很大。
(2)加热干涸时砷的沉淀损失 • 当加热冒SO3白烟至干涸时,砷不仅产生As2O3而挥发损失。还将与土壤中的微量金属、碱土金属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或者不溶于酸的砷化物,因而砷不能被水提取出来,甚至也不能用酸提取,其反应式为: • 与硫酸钙生成难溶于水的盐: • As2O3 +2H2O+CaSO4(CaO) · As2O3 · 4SO3+2H2O • 与硫酸铅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盐: • As2O3 +H2SO4+PbSO4 PbO · As2O3 ·2SO3+H2O • 与硫酸直接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 As2O3 +4H2SO4 As2(SO4)3·5SO3+4 H2O • As2O3 +7H2SO4 ·SO3 As2O3 ·4SO3+As2O3 ·3SO3+7H2O+7SO3
(3)与硝酸反应引起后续测定的干扰损失 浓硫酸和硝酸在破坏有机物时,往往生成亚硝基硫酸,此酸对热很稳定,在冒白烟时无法赶尽硝酸,但当用不溶解和稀释消化液时,硝基硫酸重新释放出硝酸。并干扰砷的光度法测定,据报道,当HNO3浓度为0.05mol/L时,吸光度会降低30%以上。其化学反应式为: H2SO4 + HNO3 HSO4·NO2 + H2O
2、盐酸消化样品时砷的损失 盐酸是强酸和络合剂,能溶解活动顺序在氢前的全部金属,有很强的分解样品的能力。但因盐酸能与砷化物迅速反应,生成低温挥发物(AsC13,沸点130℃),在HNO3、HClO4的混合体系中,也不能完全避免,而有形成AsC13的可能。盐酸加热消煮样品,将会有下列副反应产生,最后生成AsC13而损失. 2H3AsO4+10HCl 2AsC13 + 8H2O + 5Cl2 用王水冷泡样品,对避免AsC13损失会有好处。但最要害的问题是没有赶出硝酸,最后产生30%以上的信号负干扰,同样带来砷的损失效果
3、盐酸加热提取消化产物的砷损失 • 当消化终结时,都用稀盐酸加热,溶解消化产物中的砷,砷损失途径主要是砷与盐酸生成的AsC13的挥发。 • 在混酸中加人HCIO4的作用,除氧化有机物外,还利用它保持As5+态而稳定地存在于溶液中。但消化时都把HCIO4赶尽,氧化态受到破坏。当加人HCl后,由于HCI有弱还原性质,会使As5+还原成As3+。并与盐酸反应生成挥发性的AsCl3。 • 在操作中加热,更有利用反应向生成AsC13方向移动。如果所加盐酸浓度较大,也与As5+直接反应,以上都生成易挥发AsCl3。
克服损失的方法 • 改造消化的敞开系统为高压滏消化。 • 加装消化回流器。 • 消化时加入稳定剂——硝酸镍。
As测定 的方法 • 古蔡氏法(砷斑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尤其对砷含量低于0.5g样品测定,可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其方法精密度较差,是半定量方法。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灵敏度好,精密度高,能够定量分析,最低检出量为0.5g砷,但吸收液往往有毒性。 •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一种较新的测砷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量0.02μg。是土壤和农产品中总砷测定较好的方法之一。
As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As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 方法原理 样品经硝酸一硫酸消煮,消煮液中的砷在酸性溶液中与硼氢化钠反应,生成砷化三氢(或称胂,AsH3),以氩气或氮气为载气,将砷化三氢气体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可加热石英管中原子化,加热石英管使砷化三氢转化为原子砷。然后在光路中测定砷原子对砷空心阴极灯发射的193.7nm特征谱线的吸收,计算出样品中砷的含量。 • 方法要点 • 三氧化二砷(As2O3),俗名吡霜,购买时要公安机关批准。 • 硼氢化钠、砷化三氢有毒,测试过程中实验室要保持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