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63 Views
國際大毒草 — 銀膠菊. 作者: 博愛國小六年級 歐叡陽 博愛國小五年級 劉正群. 背景音樂 笙:歐叡陽、高胡:劉正群. 緣起. 因為客家人經常用艾草做粄粿,有人誤把銀膠菊當做艾草加上端午節時有人將銀膠菊與菖蒲綁在門上引起過敏現象;另外也有人把銀膠菊當成滿天星,帶回家欣賞,造成皮膚起紅疹。因此,我們想探討銀膠菊的特色,瞭解這種外來的植物。. 銀膠菊. 拍攝地點: 高鐵新竹站附近. 站內地圖. 銀膠菊結構介紹 艾草結構介紹 滿天星結構介紹 銀膠菊 Vs. 艾草 銀膠菊 Vs. 滿天星 銀膠菊身世之謎 結論 感想 資料來源. 銀膠菊小檔案.
E N D
國際大毒草—銀膠菊 作者: 博愛國小六年級 歐叡陽 博愛國小五年級 劉正群 背景音樂 笙:歐叡陽、高胡:劉正群
緣起 因為客家人經常用艾草做粄粿,有人誤把銀膠菊當做艾草加上端午節時有人將銀膠菊與菖蒲綁在門上引起過敏現象;另外也有人把銀膠菊當成滿天星,帶回家欣賞,造成皮膚起紅疹。因此,我們想探討銀膠菊的特色,瞭解這種外來的植物。 銀膠菊 拍攝地點: 高鐵新竹站附近
站內地圖 銀膠菊結構介紹 艾草結構介紹 滿天星結構介紹 銀膠菊 Vs.艾草 銀膠菊 Vs.滿天星 銀膠菊身世之謎 結論 感想 資料來源
銀膠菊小檔案 學名:Parthenium hysterophrus L. 英文名:Commom Parthenium 門別:雙子葉植物(Dicotylodon) 目別:菊目( Asterales ) 科別:菊科(Asteraceae) 屬別:銀膠菊屬(Parthenium) 花期:4-10月 果期:5-11月 瘦黑果,狹倒卵形。 特性: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 200公分,全株被毛,有毒。 原生地:美國南部、墨西哥、宏都拉斯、西印度群島以及南美洲。
銀膠菊的構造 這是它的莖 這是它的葉子 這是它的花 這是它的根
銀膠菊的根 這是它的根 軸根系,旁邊有許多支根。
銀膠菊的莖 這是它的莖 注意看有細毛 莖直立,高可達 30~150 公分,偶可高達 2 公尺,上部多分枝,被柔毛。每五公分就會分枝。
銀膠菊的葉 葉互生,形態及大小變化大,一回羽狀全裂至二回羽裂,正面綠色,背面銀灰色,具葉柄。 葉背(葉的下表面) 上面的白點是芽蟲 葉背(葉的表面)
銀膠菊的花 花序:輻射狀頭花,直徑 0.3~0.5 公分,圓錐狀或繖房狀排列。總苞兩層。總花托具托片。 雌花:頭花舌狀花 5,雌性可稔,花冠小,2 或 3 裂,白色;心花多數,兩性、不稔,花冠白色。 果實:每朵雌性舌狀花的瘦果會與 1 片總苞片、2 相鄰不稔的心花,及 2 ~4 枚托片癒合形成瘦果複合體(achene complex)。無冠毛或為 2~3 根芒刺狀冠毛。
銀膠菊的毒害 銀膠菊外表的微管狀體含有銀膠菊素(parthenin),吸入過多可能造成肝臟及遺傳病外花粉也有毒性會造成過敏、支氣管炎,直接接觸也可能會引起皮膚發炎、紅腫等情形。 在澳洲、印度等國曾發生放養的牛、羊誤食而中毒致命的例子,台灣雖然沒有中毒的事件,但有過敏或皮膚紅腫情形,所以仍要注意。 除此之外,銀膠菊還含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化學成分,這便破壞了原生植物的生存機會。
艾草的葉 葉互生,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葉緣有粗齒,表面有白色腺點,背面則密生白毛。
艾草的花 花期 7~10 月,頭狀花序,排列於枝頂或葉腋,花小,黃色或淡褐色,總苞卵圓形,緣花雌性,盤花兩性。
滿天星-葉 葉對生,卵狀菱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先端鈍形,葉緣具微鋸齒或近於全緣。
滿天星-花 花序球狀,密生於葉腋,無梗,花瓣白色,花被5片,雄蕊3枚。
當銀膠菊遇上艾草 銀膠菊與艾草(菊科蒿屬)最像的部分是葉子,但是艾草的葉背密生著白絨毛看起來為灰白色,且搓揉之具有濃香味;而銀膠菊則葉背稍淡綠色且無特殊氣味。
銀膠菊 Vs. 艾草 艾草 銀膠菊 艾草的莖是直直的往上長 銀膠菊的莖有分支 葉互生,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 葉互生,一回羽狀全裂至二回羽裂,正面綠色,背面銀灰色。
當銀膠菊遇上滿天星 銀膠菊植株上部多分枝,頂生或腋生的頭狀花序開著大量的小白花,很像插花常用的搭配花材植物石竹科的滿天星,一樣有著纖細蓬鬆多量細小白色花朵,彷彿朦朧的白色面紗,因此常被民眾誤認為滿天星。不過人工栽培的滿天星葉片是灰藍綠色、細條狀披針形,呈十字對生;而且它的莖是光滑的,明顯和野生銀膠菊的羽狀裂互生葉及被短柔毛具深淺條紋莖不同。 滿天星 銀膠菊
銀膠菊 Vs.滿天星 輻射狀頭花,直徑 0.3~0.5 公分,圓錐狀或繖房狀排列。總苞兩層。總花托具托片。 滿天星花序球狀,密生於葉腋,無梗,花瓣白色,花被5片,雄蕊3枚。
結論一:銀膠菊身世之謎 南投特有生物中心黃正元博士,花了20年研究發現,這種來自南美洲墨西哥地區常見的植物,有可能是因為港口運輸,貨輪從國外帶回這種有毒的花粉,因此讓銀膠菊在台灣落地生根。甚至早在1986年高雄縣美濃地區的人就曾把誤它當做花材來運用欣賞,引起人們的種植或刻意不去清除,也增加了銀膠菊族群入侵和擴張的機會。 銀膠菊在台灣大多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及西部濱海地區的農地、草生地、海濱陸域或人為干擾區。主要生長在農田、荒地、田埂、道路旁、村落邊,甚至入侵到居家四周及庭院旁,以斑塊狀成片叢生,有些則更強勢的聚成單一種群,降低了原生植被的物種多樣性。
結論二:銀膠菊在臺灣 臺灣的氣候環境很適合來自中南美洲銀膠菊的生長,在短短幾年間已快速散佈在中南部沿海鄉鎮,不管是道路旁、安全島、荒廢地或鄉間家居旁小空地,常常都可看到它的蹤影。 尤其在西部濱海及低海拔的荒廢地,例如台中的大安、清水、沙鹿、梧棲、龍井、大肚、大雅;彰化的福興、芳苑、鹿港、大城等地都可以看得見銀膠菊,且南投、花蓮也有零星分佈。金門幾乎滿山遍野長滿銀膠菊。據研究指出目前銀膠菊在臺灣發現的最北界是新竹地區。 由於銀膠菊的葉子與我們常用的艾草很像,花朵又和滿天星,因此造成民眾的誤用而受到傷害。瞭解這種植物外形與毒害不但可以避免無知的傷害,也可以對這種外來種有害植物的漫延與繁殖做出有效的防治。
感想 對外來植物不瞭解,對自己傷害也間接幫助這些植物的氾濫,不但破壞台灣的生態環境,也會讓人類受到傷害。所以,我們要有正確的知識,只要一發現銀膠菊,就要立刻將它摧毀。可是要注意,絕對不要用手觸摸,可以帶著手套拔除後,曬乾後用火燒毀。 其實在觀察銀膠菊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新竹縣竹北市的環保局表現很不錯,我們每隔一陣子就發現路邊的銀膠菊被鏟除了,再加上高鐵附近工地很多,廢土的傾倒,也壓縮銀膠菊的生長。這些雖然不利我們的觀察,但對環境卻是有利的,讓我們感到高興。 但換個角度來看,銀膠菊的生命力算是非常的強,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生存並繁殖,而且還長的這麼茂密,讓人嘆為觀止。反觀人類,為了讓自己生存更好,方法竟是破壞生態環境,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參考資料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pr/7/today-life5.htm 中廣新聞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13/1/1sw2r.html 銀膠菊 http://www.hljh.tcc.edu.tw/teach/%E6%A0%A1%E5%9C%92%E6%A4%8D%E7%89%A9/%E9%8A%80%E8%86%A0%E8%8F%8A/%E9%8A%80%E8%86%A0%E8%8F%8A.htm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http://163.26.136.2/schoolboard/attachment/huliju/0001.pdf http://329.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2300.html 經典雜誌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6084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會 http://www.cse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