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620 Views
中小学体操教材教法分析 ___ 技巧、支撑跳跃. 象山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钱明明 Email:648872547@qq.com 象山体育教师 QQ 群: 104080139. 体操动作的分类. 技巧动作分类:静力性动作和动力性动作。 器械体操动作分类:静力性动作和摆动类动作。 支撑跳跃动作的分类:侧腾越、正腾越、手翻腾越三大类。. 体操动作结构要素 :. 1 、开始姿势; 2 、动作部位; 3 、动作方向; 4 、动作形态; 5 、动作做法; 6 、结束姿势。. 技 巧 (一)教学任务
E N D
中小学体操教材教法分析___技巧、支撑跳跃 • 象山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钱明明 • Email:648872547@qq.com • 象山体育教师QQ群:104080139
体操动作的分类 • 技巧动作分类:静力性动作和动力性动作。 • 器械体操动作分类:静力性动作和摆动类动作。 • 支撑跳跃动作的分类:侧腾越、正腾越、手翻腾越三大类。
体操动作结构要素: • 1、开始姿势; • 2、动作部位; • 3、动作方向; • 4、动作形态; • 5、动作做法; • 6、结束姿势。
技 巧 (一)教学任务 • 1、学生基本掌握各种滚翻、倒立、平衡、手翻的单个和组合动作(前滚翻、后滚翻、鱼跃前滚翻、直腿后滚翻、侧手翻、头手翻、肩肘倒立、头手倒立、手倒立、挺身跳、跪跳起) • 2、学会保护与帮助的基本方法,防止伤害事故 •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等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 4、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灵敏、协调、平衡等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特点 • 1、内容丰富多样:双人、集体、单人、单个、成套、全能 • 2、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便于普及开展:垫上、草地、沙地、松软的草堆、土地 • 3、简单易学、效果明显 • 提高前庭分析器功能,训练肌肉的协调性,增强韧带、骨关节的功能。 • 4、有一定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滚翻技术分析 • 滚翻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 第一阶段:在外力的作用下获得动能。 • 第二阶段:利用动能加快翻转。 • 第三阶段:补充能量完成动作。
滚翻技术实例分析 • 前滚翻 首先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动能阶段;接着是利用动能加快滚翻阶段,从头、肩、背、臀、和脚等各环节滚动圆滑、减小滚动阻力和转动惯量,加快滚翻速度。
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一定的力学原理,结合力学原理对后滚翻技术进行分析:后滚翻由蹲撑开始,身体重心稍前移,两手推地,身体重心快速后移倒肩,同时两脚蹬地,使支撑反作用力通过身体总重心的前上方形成向后滚动的力矩,同时使重心获得水平速度,当臀部着垫时,屈膝团身以减小转动半径,加快滚动速度,在头部着垫的同时两手用力推撑,提高重心位置,以便于抬头、翻转成蹲撑。动作要点是可提炼为:蹲、移、推、倒、低、团、蹬、夹、放、推、蹲。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一定的力学原理,结合力学原理对后滚翻技术进行分析:后滚翻由蹲撑开始,身体重心稍前移,两手推地,身体重心快速后移倒肩,同时两脚蹬地,使支撑反作用力通过身体总重心的前上方形成向后滚动的力矩,同时使重心获得水平速度,当臀部着垫时,屈膝团身以减小转动半径,加快滚动速度,在头部着垫的同时两手用力推撑,提高重心位置,以便于抬头、翻转成蹲撑。动作要点是可提炼为:蹲、移、推、倒、低、团、蹬、夹、放、推、蹲。
(四)教学建议 • 1、教师应善用诱导性练习和助力、阻力 • 2、循序渐进、防止伤害事故 • 3、培养和发挥学生骨干作用 • 4、合理布局场地器材,便于学生观察、协作与学习
支撑跳跃 (一)教学任务 • 通过支撑跳跃的教学和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增进内脏器官、前庭分析器的功能,发展臂部、腿部的肌肉力量以及灵巧、协调、爆发力和控制身体的能力。
(二)教学特点 • 1、是在一般跳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2、由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等7个技术环节所组成 • 3、跑得快、跳得高、落地稳是其主要特点 • 4、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并对学生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
(四)教学建议 • 1、善于激励、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 2、全面的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教学相结合 • 3、助跑是支撑跳跃的动力基础,要注意正确的应用助跑、踏跳技术 • 4、循序渐进的体会踏跳的正确技术,原地→1步→2步→5~7步→全程助跑
5、第一腾空 • (1)先学习正确的跳起支撑动作 • (2)然后进行分腿腾跃山羊 • (3)推手展体与第一腾空的结合 • (4)在基本掌握展体基础上强调第一腾空高度
6、运用诱导练习,强化支撑→顶肩→推手动作6、运用诱导练习,强化支撑→顶肩→推手动作 7、特别要加强对女生的教学组织工作与帮助、保护 8、分段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诱导练习和完整练习相结合,专门辅助性练习与基本动作技术教学相结合
体操教学中的特有教学方法——保护与帮助 •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 。 • 在实际体操教学中,帮助和保护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动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运动外伤的积极措施。 • 体操教学中列有技巧、单杠、双杠和支挣跳跃等内容,目前小学的班型大、人数多、基础差、器材少,加强帮助和保护尤为重要。 • 创伤学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了大量的运动损伤事例后得出的结论是:体操教学和训练中的外伤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这就给我们中学教师在体操教学中增加了保护学生的强烈责任感。
保护与帮助 一、帮助和保护的概念与方法 二、帮助和保护的运用 三、对教师在帮助和保护中的基本要求
一、帮助与保护的概念与方法 1、概念 • 帮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经济合理的用力和建立动作概念,较快的完成动作。 • 保护是在动作进行中由于用力不当而引起的破坏平衡、脱手或失去控制时,去维护安全的措施。
方 法 1)帮助的方法 • 直接帮助:凡是直接给予帮助,如用托、提、推、拉、扶、压等方法的帮助。 • 间接帮助:运用语言提示、各种信号和标志物,帮助体会肌肉用力的方向、用力时机、节奏和幅度等给予的帮助。使用标志物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时判断方向或增大幅度等。 • 2)保护的方法 • 相互间的保护:常用的是接、抢、拦、挡、拨等方法。当某一同学在练习过程中,因动作不熟练或意外失手发生危险时,由几个同学采取合理的保护方法避免练习的同学受伤。(不给任何外力或给予必要的扶持) • 自我保护:当自己发生危险时,保护的同学跟不上时,就应该采用自我保护的方式,如空翻、滚翻、屈臂、团身等动作,让自己远离危险。
帮助和保护的运用 • 帮助和保护虽然在含义上有所不同,但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帮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可靠的保护;保护能克服恐惧的自卫心理状态,也含有帮助的因素。 • 在运用帮助和保护时,应根据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初学阶段侧重于帮助,改进提高时帮助和保护几乎占同等重要地位,到了较熟悉阶段,保护是主要的。 • 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动作和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灵活运用。
对教师在帮助和保护中的基本要求 1.要熟悉动作技术(帮助和保护的站位、上手时间与助力的大小和 方向 ) 2.根据学生特点,区别对待,灵活运用。 3.要教会学生互相帮助和保护的方法 。 4.教育学生在练习中要树立信心,勇敢果断、沉着机智。 5.要提出练习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体操动作的教学方法一、直观法 • 通过具体的动作、图解、模型等将动作的过程显示出来,使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时间——空间的感知。包括动作示范和模象示范。
(一)动作示范 • 包括完整示范、重点示范、慢速示范、对比示范、领做等。
示范应做到: • 1.示范要有目的性,要根据动作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要求进行示范: • 2.示范动作要规格、正确、轻松和优美; • 3.示范位置及示范面要合适。原则上前后运动的动作可用侧面示范;左右运动的动作可用正面或“镜面示范”;路线较复杂的动作可用背面示范。竞技体操项目的教学中,通常学生站在器械两侧,从侧面观察动作,所以最常用的示范是侧面示范。
(二)模象演示 • 包括图解、图表、照片、示意动作和教具模型的演示等。其特点是可以配合教师的讲解,观察动作的细节、关键的地方,以减少学习动作时的困难,帮助学生加速掌握动作。
二、语言法 • .语言法——指运用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联系,促进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 • 语言法有讲述、讲解、提示、口令、评价、要求等。
1、讲述——描述动作的过程、方法等动作的外部特征1、讲述——描述动作的过程、方法等动作的外部特征 • 2、讲解——解说动作的要领和原理,揭示动作结构和时空之间的关系。
运用语言法时应注意: • (一)语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结合专业术语进行; • (二)语言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关键,揭示动作结构的内部关系; • (三)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法。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完整——分解——完整)三、完整法与分解法(完整——分解——完整)
一.游戏和比赛法 • 二.程序教学 • 三.立体教学 • 四.断面教学 • 五.电化教学
三.教学课的组织与实施 • (一)严密组织和严格要求 • 1.加强计划性,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 2.严密课堂的教学组织; • 3.严格课堂教学要求。 • (二)加强教法的研究和运用 • 1.正确地运用示范法和讲解法; • 2.正确地运用练习法; • 3.按照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 4.加强保护与帮助。
给予触动 引发思考 • 勤于阅读 善于积累 • 落实常规 提高效益 • 及时反思 提炼成文
欢迎交流 谢谢指正 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