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86 Views
计 ç®— 机 电 è·¯ 基 ç¡€. 执教者:谢婷. 课程内容. 介ç»ç”µè·¯çš„入门知识和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ç†ï¼Œè®¨è®ºç”µè·¯çš„å„ç§åˆ†æžæ–¹æ³•。. 电路ç†è®º. ï¼ˆç¬¬ä¸€ç« ï¼‰. æ•°å—电å电路. æ•°å—电å电路主è¦è®¨è®ºæ•°å—ä¿¡å·çš„产生ã€å˜æ¢ã€æŽ§åˆ¶ã€è¿ç®—ç‰æ•°å—电å器件的组æˆã€åŽŸç†åŠå…¶. é€»è¾‘åŠŸèƒ½ï¼Œä»‹ç»æ•°å—电路的基本ç†è®ºã€åŸºæœ¬çŸ¥è¯†å’ŒåŸºæœ¬åˆ†æžæ–¹æ³•ã€‚ï¼ˆç¬¬äºŒç« è‡³ç¬¬ä¸ƒç« ï¼‰. å¦ä¹ 方法的建议. 如ä¸å¦ç‰©ç†ä¸æœ‰å…³ç”µåœºç›´æµç”µçš„一些知识. 注æ„知识的衔接. ? 通过æé—®é¢˜çš„æ–¹å¼å¸®åŠ©ä½ æŠŠå‰ä¸€æ®µå†…容åšä¸€ä¸‹å›žé¡¾å’Œå°ç»“ï¼Œä»¥ä¾¿ä½ å‡†ç¡®åœ°æŠŠæ¡æ•™æå†…容. 用好教æ. å¯ä»¥å·©å›ºæ¦‚念ã€å¯å‘æ€è€ƒã€ç†Ÿç»ƒæŠ€èƒ½ï¼Œä¹Ÿå¯ä»¥æš´éœ²å¦ä¹ ä¸çš„问题.
E N D
计 算 机 电 路 基 础 执教者:谢婷
课程内容 介绍电路的入门知识和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讨论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 电路理论 (第一章) 数字电子电路 数字电子电路主要讨论数字信号的产生、变换、控制、运算等数字电子器件的组成、原理及其 逻辑功能,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第二章至第七章)
学习方法的建议 如中学物理中有关电场直流电的一些知识 注意知识的衔接 ? 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帮助你把前一段内容做一下回顾和小结,以便你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 用好教材 可以巩固概念、启发思考、熟练技能,也可以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重视练习题 参照每章的学习目标,有重点地阅读教材 抓住重点
什么是“掌握”、“熟悉、和“了解”? 对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电路功能,: 较透彻理解、熟练应用 掌握 正确理解和记忆 熟悉 了解 定性知道一些概念
本章内容: • 概念:回路、支路、节点、参考方向、参考极性、关联参考方向 • 伏安关系:电阻、电容、电感 • 计算方法:分压、分流公式;串、并联等效 ;KVL、KCL;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 • 过程: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概念 • 电路:由若干个电路元件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而成的联接体。 • 电路分析(唯一性):是在已知电路结构及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中待求电量的过程。 • 电路设计(多样性):是在设定输入信号或功率(能量)的条件下,欲在输出端中产生给定的信号或功率(能量),而求解电路应有的结构及参数的过程。
概念 支路:每一个二端 元件构成一条支路。 或者流过同一个电流 的几 个“串联”元件的 组合称为支路。 节点:电路中元件 支路的连接点。 回路:电路中由若 干条支路组成的 闭合路径。 6条支路 4个节点 5个回路
电路中的物理量 • 电流:(矢量) •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通量或电荷量。 • 大小:电流的强度,简称电流 • 单位:安培(A )。 • 参考方向:对任意假定的电流方向。 • 真实方向:i= 2A i=-2A
电路中的物理量 • 电压/电压差/电压降:(矢量) • 定义:在电路中,单位正电荷经任意路径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 • 单位:伏特(V)。 • 参考极性:电路中对A、B两点任意标定的电压极性称为电压的参考极性。 • 真实极性:U=2V, U=-2V • 电位:如果把电路中的某点,例如B点选作为参考点,则A点对于B点电压,又叫做A点的电位,用UA表示。 0电位 Uab=Ua-Ub
例子:,试分别指出图中各电压的真实极性(方框泛指电路中的一般元件)。例子:,试分别指出图中各电压的真实极性(方框泛指电路中的一般元件)。 解 各电压真实极性为: (A)a点为电压的高端,即ua>ub;所标参考极性与真实极性一致。 (B)a点为电压的低端,即ua<ub;所标参考极性与真实极性相反。 (C)不能确定,因为图中没有给出参考极性。
关联参考方向与非关联参考方向 • 关联参考方向:当电路中某元件上的电压的参考极性与电流的参考方向相一致。 • 非关联参考方向:当电路中某元件上的电压的参考极性与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 关联参考方向:(a)、(c) 非关联参考方向:(b)、(d)
概念 • 功率p:单位时间内,电路元件上能量的变化量,是具有大小及正负值的物理量。 • 吸收的产生功率: • 由于u,i取关联参考方向,元件上吸收的功率被定义为:p=u·i • 由于u,i取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上吸收的功率被定义为:这p=-u·i
电路某元件上的电流、电压取非关联参考方向,且已知:I=-20mA,U=-3.5V,则该元件上吸收的功率P=( ) • 解:P=-I*U=-(-20)*(-3.5)=-70mW • 该元件实际是吸收-70mW(产生70mW)
功率平衡原理:在一个电路中,一些元件上产生的功率一 定消耗在该电路的其他一些元件上。 • 对于电池元件,由于u,i取非 关联参考方向,其吸收的功率 p=-u*i=-(3*1)=-3W(产生) • 电阻元件,由于u’,i联关联参 考方向,其吸收的功率为:p=u*i=3*1=3W(吸收) 能量W: 定义: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单位:焦耳(J)
电路基本元件 • 电阻R • 电导G:G=1/R 电导单位:西门子S • 伏安关系: u=R× i (关联) i=G × u (关联) • R=0 短路 R趋于无穷 开路 p=u ×i >0 吸收能量,消耗功率
电容元件 • 电容C: (F) • 是电容元件(电容器)的简称,以储存电荷为其特征,具有储存电场能量的功能。单位:法拉(F) • 电容器主要用于交流电路及脉冲电路中,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一般起隔断直流电流的作用。(通交流隔直流) • 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
电感元件 • 电感L:(H) • 是实际电感器的理想化模型,它具有储存磁场能量的功电能。 • 单位:亨利(H) • 电感上的电流不会突变。
电压源/恒压源Us 电压Us为恒定值 电流由Us和外电路共同决定
电流源/恒流源Is • 电流Is为恒定值 • 电压由Is和外电路共同决定
受控源 • 控制支路 • 受控支路 • (1)、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U2=μU1 (2)、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U2=rI1 (3)、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I2=gU1 (4)、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I2=aI1
基尔霍夫定律 • 基尔霍夫定律仅与电路结构有关,而与具体电路元件本身具有何种伏安关系无关。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 在电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在任何时刻,流入(或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为零,即:∑I=0 • ∑I流入=∑I流出 • i1+i2+i3-i4-i5=0 • i1+i2+i3=i4+i5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 在电路中的任何一个回路,在任何时刻,沿该回路绕行一周,该回路上所有支路的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即:∑U=0 • ∑ U升= ∑ U降 • U1=3V,U2=-4V,U3=-2V求Ux和Uy(方框代表元件) • -U1+U2+Ux=0 • U2+Ux+U3+Uy=0
二端网络:当电路中的某个部分,由一个或多个元件组成,但只有两个端点(钮)与电路中的其他电路部分(外电路)相连接时,则称该电路部分为一个二端网络。二端网络:当电路中的某个部分,由一个或多个元件组成,但只有两个端点(钮)与电路中的其他电路部分(外电路)相连接时,则称该电路部分为一个二端网络。 • 两个二端口网络的端点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则对外电路的作用是相同的。 • 串联:同一电路中,某些元件上流过电流相同 R=R1+R2+R3+… • 并联:同一电路中,某些元件(二端元件)两端加相同电压。1/R=1/R1+1/R2+1/R3+ … R=(R1*R2)/(R1+R2) • 分压:(串联)U支=U总×R支/R总 • 分流:(关联)I支=I总×G支/G总 • (R1//R2)i1=R2 × I总/(R1+R2)
例Us=12V,R1=5.1KΩ,R2=680Ω,求U1,U2is=-500mA,R1=5.1K Ω,R2=310 Ω,求i1,i2 • U1=(R1*Us)/(R1+R2)=10.59V U2=(R2*Us)/(R1+R2)=1.41V • i1=(R2*is)/(R1+R2)=-28.65mA i2=(R1*is)/(R1+R2)=-471.35mA
例1:如图示:求I1,I2,I3,U1,U2,U3 • a:I1+2A=1A • c: I2+2A=3A • b:I3+I1=I2 • abca:U1+4V-5V=0 • cboc:U2-3V-4V=0 • aboa:-U3+5V+3V=0
例2:如图示 ,求Ua,Ub,Uco • Uab=(Uac*Rab)/Rac=50V • Ubo=(Uac*Rbo)/Rac=10V • Uoc=(Uac*Roc)/Rac=30V • Uo=0 • Uc=Uco=-Uoc=-30V • Ub=Ubo=10V • Ua=Uao=Uab+Ubo=60V
戴维南定理 • 戴维南定理:一个由电压源、电流源(不包括受控源)及电阻构成的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0C和一个电阻R0的串联等效电路来等效。UOC等于该二端网络开路时的开路电压;R0称为戴维南等效电阻,其值是从二端网络的端口看进去,该网络中所有电压源及电流源为零值时的等效电阻。 • 注意:当电压源为零值时,将其等效为短路;当电流源为零值时,将其等效为开路。
叠加原理 • 叠加原理 :当电路由电阻、电压源及电流源组成时,电路中任何一个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是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上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之和。
例1: 用叠加原理求图中U • U’=3*6/(10+4+3+6)=0.78V • I=-2*10(10+4+3+6)=-5.22V • U”=6*I=-5.22V • U=U’+U”=-4.4V
简单RC电路的过度过程 • K(b):UC=0。 • K(b拨向a)C“充电”,UC增加(按e指数 • 规律),——过渡过程(暂态); • UC=US,IC=0,该过渡过程结束,稳态 • K(a拨回b),C放电,UC减小, • ——过渡过程(暂态) • IC =0、UC=0,该过渡过程结束,稳态 • 电路中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当电路的结构或参数发生变化时,引起电路中的储能元件(电容C)处于累积或释放电场能量的状态。 • 当简单RC电路处于过渡过程时,其电容电压UC(t)的表达式Uc(t)=Uc(∞)+[Uc(∞)-Uc(0)]e-t/(RC) 常数:τ=RC
本章小结 • 概念:回路、支路、节点、参考方向、参考极性、关联参考方向 • 伏安关系:电阻、电容、电感 • 计算方法:分压、分流公式;串、并联等效 ;KVL、KCL;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 • 过程: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作业 • P36 1、4、6、7、10、11、12 • 典型例题: • P17 1.4.2 • P23 1.5.3 • P27 1.5.8 • P28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