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32 Views
遊戲機. 控晶四甲 4992C013 蔡淙帆. 最早的電子遊戲 為1950年代工作於 布洛克海芬國家實驗室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 威利·席根波森 (Willy Higginbotham)在1958年使用 一部示波器、一部類比電腦 和 一些簡單的按鈕 ,所創造的一部小型互動式遊樂器。他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網球遊戲,並命名為「雙人網球 」. 任天堂 公司開發了第三世代遊戲機FC遊戲機(Family computer,紅白 機。
E N D
遊戲機 控晶四甲 4992C013 蔡淙帆
最早的電子遊戲為1950年代工作於布洛克海芬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威利·席根波森(Willy Higginbotham)在1958年使用一部示波器、一部類比電腦和一些簡單的按鈕,所創造的一部小型互動式遊樂器。他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網球遊戲,並命名為「雙人網球」
任天堂公司開發了第三世代遊戲機FC遊戲機(Family computer,紅白機。 這款遊戲機帶來了先進的遊戲開發理念和革命性遊戲技術,使其成為電視遊戲真正鼻祖,許多玩家就是因此而認識和喜歡上了遊戲機。 而日本地區的各家廠商為了與其抗衡以驚人的速度推出遊戲主機, 光是一年就推出了近十三種主機,但不論是價格/軟體數/操作性都無法與任天堂抗衡。許多的遊戲至今依然膾炙人口。
1987年,NEC聯合Hudson推出了PC-Engine。這是第一部可加裝CD-ROM的遊戲機1987年,NEC聯合Hudson推出了PC-Engine。這是第一部可加裝CD-ROM的遊戲機 1993年,任天堂和Sony開始合作研發次時代主機,然而在研發期間,雙方爭執很大。最後,任天堂單方面終止了合作。為了不讓成型的產品付諸東流,Sony決定獨自將「PlayStation計劃」進行下去, 在1994年12月3 , PlayStation(PS)正式發售。在兩大重量級遊戲廠商Square與Enix宣佈將攜巨作《Final FantasyVII》與《Dragon Quest VII》離開任天堂,投奔PS後,引起日本遊戲界的骨牌效應,眾多知名遊戲軟體廠商紛紛加盟,PS主機上開始逐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PC-Engine Sony PlayStation (PS)
2006年11月19日,任天堂在美國率先推出了Wii遊戲機。Wii能識別出使用Wii Remote的玩家所做出的動作,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遊戲方式。而Wii的這種全新的體感操作使得很多非傳統玩家(女性和中老年人)都開始遊玩遊戲機,讓任天堂開創了全新的市場,成為此世代銷量最佳的家用遊戲機。
何為體感? 所謂「體感」就是體態感應,是排除了傳統按鍵、操縱桿、滑鼠等與電腦的溝通方式,改以直覺的、符合肢體反射或日常生活操作的方式來與多媒體進行互動。簡單來說就是你可以和電玩裡的人物同步動作。目前廣泛被利用於電玩遊戲的應用上,其實體感操作,最常見的就在電子遊樂中心了。從使用光線槍的射擊遊戲、使用方向盤的賽車遊戲等,都是體感操作的元老。最早在上市發行的體感遊戲機就是任天堂公司所發行的Will,也是電玩遊戲的先例。
Wii Remote Wii的「Wii Remote」控制器採用了三軸向的加速度感應器,另外加上一組紅外線感應器,增加瞄準時的精確度。Wii Remote所用的加速度感應器是一種專門偵測移動速度的裝置,可是它只能針對相對運動偵測,以致有不少玩家懶在沙發上都能將體感遊戲破關。任天堂去年推出Wii Remote控制器的強化套件「MotionPlus」。MotionPlus追加了兩軸向的陀螺儀,增加控制器本身對於旋轉、翻滾動作的感應能力。
Xbox 360 Kinect Kinect所帶給玩家們的體感,提升到不需要控制器的境界。Kinect本體是一台多功能的影音感測器,他可以捕捉整個人的五官、動作、顏色,甚至分辨出性別或不同玩家。內建麥克風可以語音控制,或是線上進行交談互動。配合遊戲甚至可以在遊戲中,複製一位與玩家相同表情、服裝的角色,藉由動作捕捉進行冒險。
Wii Xbox 360 Kinect
結論 從原本使用一部示波器、一部類比電腦和一些簡單的按鈕的小型遊樂器,到掌上型電視遊樂器,發展到體感式遊戲,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說不定將來就會有如網遊小說般的情節,虛擬頭盔的出現,可以讓人的意識直接進入遊戲遊玩,體驗遊戲世界生活。
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1%8A%E6%88%B2%E6%A9%9F#.E6.94.9C.E5.B8.B6.E5.9E.8B.E9.81.8A.E6.A8.82.E5.99.A8 維基百科 eshare.stust.edu.tw/EshareFile/2011_5/2011_5_b95cce3b.ppt 南台科技大學知識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