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83 Views
大嶼山. 香港國際機場 及 寶蓮寺. 目錄. 香港國際機場 寶蓮寺. 香港國際機場. 機場建築特色 配備 設計優點 設計缺點. 機場建築特色. 化繁為簡 拱形設計 分離設備. 拱形設計. 波浪狀的屋頂造型令人聯想起飛行翼的意象 , 不但是巨大弧形屋頂的組合,也是最新工程技術的展現。 連續的波浪屋頂共由 135 個基本屋頂單元組合而成,每一個單元重達 65 到 150 公噸不等,並且彼此以不同的接合角度精準的連結在一起。 因此建築物無論由任何方向,屋頂所呈現的都是一個自中央向兩翼或遠端一路緩降的弧線造型。
E N D
大嶼山 香港國際機場 及 寶蓮寺
目錄 • 香港國際機場 • 寶蓮寺
香港國際機場 • 機場建築特色 • 配備 • 設計優點 • 設計缺點
機場建築特色 • 化繁為簡 • 拱形設計 • 分離設備
拱形設計 • 波浪狀的屋頂造型令人聯想起飛行翼的意象,不但是巨大弧形屋頂的組合,也是最新工程技術的展現。 • 連續的波浪屋頂共由135個基本屋頂單元組合而成,每一個單元重達65到 150公噸不等,並且彼此以不同的接合角度精準的連結在一起。 • 因此建築物無論由任何方向,屋頂所呈現的都是一個自中央向兩翼或遠端一路緩降的弧線造型。 • 這些緩降的弧形,無論在建築物的平面或斷面來看,和航廈內人群移動的方向或是人群聚集的數量都是一致的。
分離設備 • 在設備計劃上,將公共活動樓層安排在空調機械與行李運輸層之上,讓建築物天花板上不必安裝任何空調或機械設施,因此可以讓屋頂更輕盈、跨度更大,並且可以盡量運用天窗光。 • 國際機場是一棟24小時營運的建築,試想某天某區域的空調設備故障了,運氣不好的你就得忍受與維修人員爭地的不便,甚至還有因該區封閉,導致營運暫停的危機。如果設備與人群不在同一層,那麼這種尷尬場面就不會發生了
配備 • 羅盤 • 屋簷構做獨特,是源於汽車避震的概念,主要設計有橡膠隔牆和小天窗。 • 天花其實有很多小孔,背後貼有隔音材料,加上風箏形濾光板,為這個天花添上獨特色彩。 • 透明設計 • 行李招領轉盤,行李輸送系統 • 入境層的天窗系統 • 機場外的報到系統
設計優點 • 獨立的構造設計 • 機場建築平面,設計模矩為36 x 36公尺,該尺寸最能符合結構設計與活動尺度的雙重要求。 • 將設備空間「逆轉」到人員活動下層的建築概念,能方便設備保養並且不影響旅客活動,讓動線規劃能更單純。 • 將廣大的建築空間區分為數個服務區(36 x 36公尺為一區),每一個服務區中央設有一座服務核,作為單元空間內空調、消防、資訊與販賣設施的服務出口。 • 運用大量天窗引入天光,節省能源開銷。 • 將等候飛行禁區與建築物脫離,運用機場內捷運系統接駁候機泊機旅客,方便管制、有效率。 • 建築外形優美, 內部視野良好,夜間由遠方觀之猶如荒原中的燦爛寶石般光彩奪目。 • 出境入境全在同一樓層的左右兩半分別進行,是對旅客十分體貼的設計。
設計缺點 • 慌張進入機場航廈的旅客可能會對正確方向感到困惑;機場使用報告指出,由於機場大廳深度過淺,而大廳人群聚集,導致要出境的旅客剛由側面入口進入機場時,會分不清楚報到櫃檯在左邊還是右邊。 • 建築物東西兩側沒有設置屋簷,雖然光線充足,但是輻射熱能也會令空調效果大打折扣。
寶蓮寺 • 寺院的建築特色 • 歷史 • 地理環境 • 寺內建築 : • 大雄寶殿 • 大圓覺滿 • 藏經閣 • 祖堂 • 寶蓮池
寶蓮寺 — 建築特色(Ⅰ) • 集合了當時建築技術、宗教思想和藝術觀念而建成的,是高水平的建設。 • 以木的架構居多,最基本的形式是在地面或臺基上立木柱,柱上再架木梁,梁上又再架木柱,就這樣層層遞進,逐漸做成屋頂的架構,在這架構上再鋪設瓦頂。 • 「牆倒房不塌」,是因為中國的建築是用立柱的方式而建,所以即使牆壁倒了,房屋亦不會倒下,故此牆可以十分靈活地處理。 • 木構架的類型主要使用抬樑式,穿斗式兩種主要方式,多樣式變化。
寶蓮寺 — 建築特色(Ⅱ) • 防震力好,因木建築主要是以榫卯連結,加上木材本身具有很強的柔韌性,故此能減少因地震而出現的斷裂,加強安全。但可惜的是木不及磚石結構堅固和耐用,加上木材本身怕火、潮濕、蟲類,所以木建築比起磚石建築的壽命短。
寶蓮寺 —歷史 • 寶蓮禪寺初期名為「大茅蓬」,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924年,紀修和尚由鎮江金山寺來港,適遇上三位禪師,並請他出任為第一代住持,正命名為「寶蓮禪寺」。 紀修和尚
寶蓮寺 — 地理環境 • 寶蓮禪寺位於大嶼山的昂平高原。大嶼山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島嶼,昂平高原則是其中一個山峽平原,面績約0.5平方英里,海拔二千三百三十餘呎。寶蓮禪寺位於大嶼山昂平高原,介於鳳凰山與彌勒山之間。山門之前,左有木魚峰天壇大佛、法華塔、華嚴塔;右有蓮花山與獅子石,堪稱嶼山勝境。
寶蓮寺 — 寺內建築(大雄寶殿)Ⅰ • 俗稱「大殿」,是供奉釋尊的地方。所謂「大雄」,是就佛法而言。《法華經》云:「大雄世尊,諸釋之法王」。大雄寶殿於一九七零年落成,是依傳統中國建築的規制而建的「重簷歇山頂」。(傳統的佛殿、皇宮的主殿等重要建築皆採用重檐廡殿頂;唐以後,佛殿採重簷歇山頂。)殿前有石獅一對,殿的四邊有多條石雕雲龍柱,是少見的八角形柱。殿頂有正吻、雀替等脊飾,堂內有色彩豐富的壁畫。
寶蓮寺 — 寺內建築(大雄寶殿)Ⅱ • 殿前中間有天階直通二樓大殿,氣派莊嚴。殿內供奉金身大佛三尊,亦即「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現在佛),左邊是藥師琉璃光如來(過去佛),右邊是阿彌陀佛(未來佛)。釋迦牟尼佛的兩側有兩近侍:老者為迦葉,少者為阿難。迦葉即摩訶迦葉,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苦行第一」,最能吃苦。阿難即阿難陀,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多聞第一」,對於佛陀所說之法多能記誦。 • 大殿下層是羅漢堂,內有五百羅漢刻像,堂中供奉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羅漢堂內環境寬敞,每逢大批貴客到訪,便在此接待、用齋。遇有法會時,此亦是演說佛法、皈戒集會之處。
寶蓮寺 — 寺內建築(大圓覺滿) • 在大殿後,有一列三間房舍,兩側為藏經閣(客堂)及金剛窟,中間用麻石砌成的「大圓滿覺」,便是昔日之大雄寶殿,建於一九二五年間,大圓滿覺三面牆壁掛有十二幅佛陀一生的畫,內奉金佛及白色佛像。 • 白色釋迦佛像,用白玉石雕成,鑲金邊,來自緬甸,在寺內供奉已達五十餘年。這座潔白玉色佛像在運上寶蓮寺時,有一段頗為有趣的故事:當年抬上昂平寶蓮禪寺的時候,由約十名的男丁抬荷,至半山放下休息片刻,復抬時卻無法將之抬起,增加男丁人數亦無效,後來換上幾位女性抬荷,卻能輕而易舉地將這尊釋迦佛像送到寶蓮禪寺內。 • 每天下午,該寺僧眾均在「大圓滿覺」內進行晚課。
寶蓮寺 —寺內建築(藏經閣) • 藏經閣位於大雄寶殿後,舊客堂樓上,為大茅蓬之所在地。建於1928年,內有橫匾「大茅蓬」,並有「愚癡闇蔽甚苦惱,智慧光明最安祥」對聯。 • 藏經閣牆外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親題的橫匾「藏經閣」,闊內珍藏各種佛教經典,包括地藏經、大藏經、大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等。1982年6月10日,中國佛教協會贈清刻龍藏經予寶蓮禪寺,現正珍藏在於藏經閣。清版龍藏經刊於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年(1733年至1738年),為我國最後雕刻的大藏經,共7173卷,是佛教之寶貴遺產。
寶蓮寺 — 寺內建築(祖堂) • 祖堂,位於地藏殿之下,是供奉歷代祖師之處,類似鄉村的祠堂,門外有筏可和尚法語、名書法家蘇世傑書的對聯「道範當從先祖制,典型留與後人看」。堂內供奉歷任住持,兩旁亦給護法居士供奉先親。先將祖先之姓名寫在牌上,編上號碼,然後根據號碼順序安奉於兩旁牆上,給後人供奉,亦可令先親朝夕聆聽梵音,藉此早登極樂。
寶蓮寺 — 寺內建築(寶蓮池) • 現在的寶蓮池位於韋馱殿的左側,中心的圓形魚池直徑約6.1米,圓心有蓮花瓣噴泉,池周有路環繞,可細賞池中蓮花,並形成小島,島外環水,小橋通入,外池也種滿了荷花與睡蓮。
組員名單 • 組長~~~~~~~~葉曉峰(40) • 組員~~~~~~~~陳美莉(04) • 組員~~~~~~~~冼韻妍(27) • 組員~~~~~~~~田賢康(30) • 組員~~~~~~~~黃翹恩(34) • 組員~~~~~~~~王麗珊(35) • 組員~~~~~~~~黃詠恩(37)
資料來源 • home.kimo.com.tw/thekuang2003/http://www.hongkongairport.com/eng/index.jsp • www.photostock.com.hk/newterritories/polinmonestery1.htm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touring/hkiidistricts/ta_dist_isla1.jhtml • http://www.cciv.cityu.edu.hk/~cciv/site/1999sb/site7.html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