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77 Views
热烈欢迎. 热烈欢迎.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复评专家组. 莅临指导!. 口号. 校兴我兴 校荣我荣. 共同努力 迎接复评. 勤耕耘 创一流业绩 迎重点复评. 善学习 做优秀人才 应社会挑战. ——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全体师生. 自查自评汇报. 自查自评汇报. 梁海燕. 认知与行动. 一 . 我们对复评工作的认知与行动. 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复评为契机,开拓创新,实现学校的跳跃式发展。. 2002 年下半年:在全校教职工中进行宣传、动员,营造复评氛围。.
E N D
热烈欢迎 热烈欢迎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复评专家组 莅临指导!
口号 校兴我兴 校荣我荣 共同努力 迎接复评 勤耕耘 创一流业绩 迎重点复评 善学习 做优秀人才 应社会挑战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全体师生
自查自评汇报 自查自评汇报 梁海燕
认知与行动 一.我们对复评工作的认知与行动 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复评为契机,开拓创新,实现学校的跳跃式发展。 2002年下半年:在全校教职工中进行宣传、动员,营造复评氛围。 2003年2月: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行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迎接国家级重点职高复评工作领导小组”。 2003年5月:区教育局局长、书记带领局领导班子来校就复评工作进行现场办公。 通过全校师生半年多的努力,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有关文件与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添置了硬件设施、设备,加强软件建设,整理汇总有关台帐资料,以踏实的行动迎接专家组的复查、评估。
学校沿革 萧山市城厢 职业高级中学 萧山市裘江 职业高级中学 2000年8月 并入 萧山市成人 中等专业学校 二.学校概况(一)——学校沿革 强强联合 发挥资源优势 众志成城 力创一流名校 萧山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2000年6月 被评为 省一级重点 1999年10月 合并 2000年10月全部迁入现校址 2001年3月 被命名为 国家级重点
办学规模 业余 学历 教育 业余成人中专 业余成人大专 本科 业余学历教育 技能培训班级 19个 2446名学生 全日制班级58个 3014名学生 业余教育人数2446名 折算后为2026名 二.学校概况(二)——办学规模 占地——135400 M2 建筑面积:55715 M2 77个班级 5480名学生
专业设置 幼儿保健与教育 工艺美术 旅游服务与导游 烹饪 艺术类 餐旅类 五大类 14个专业 金融(3+2) 保险(3+2) 计算机财务管理 文秘 电子商务 数控技术应用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汽车驾驶与维修 机电一体化(3+2) 机电类 财经类 计算机类 计算机及应用(3+2 ) 二.学校概况(三)——专业设置
办学方向与质量效益 三.办学方向与质量效益(一)——办学方向 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教育方针。 基本办学思路:把学校“做大、做强、做活”。 培养目标:立足萧山,服务企业,面向社会,着眼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基础、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多层次、多规格、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同时,也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
质量细效益 三.办学方向与质量效益(二)——质量效益 毕业生素质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文化基础、创新精神、创 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提倡“一专多能”,全面推行“双证制”。 近3年中各专业学历教育毕业生中取得“双证书”(学历证书,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均达100%。 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9%以上。 示范作用 《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我校的办学成就。 省、厅领导多次视察,各地同行考察、交流。 学校为省财经专业副理事长学校、省幼儿保健与教育专业和汽车驾驶专业理事学校。 获得省、市多项荣誉。
师资队伍 研究生学历5人,研究生课程班在读22人。 专任教师173人 本科学历148人,2004年达160人。 中学高级职称46人,一级64人。 “双师型”教师22人。 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30余人。 四.基础条件(一)——师资队伍 在编教职工199人
实验实训 四.基础条件(二)——实验实训 理念:人人都成才 个个是能手 设施: 校内:单设实训楼,有专业实验、实习室、专用教室42个,设备总价值550万元。 校外实习基地:萧山二轻公司、萧山宝盛宾馆、上海大众汽车萧山特约维修有限公司、万向集团、亚太机电集团公司、萧山各大幼儿园等等。
信息化建设 四.基础条件(三)——信息化建设 配有先进的校园网、广播、闭路电视和一卡通系统。 教学用计算机573台,多媒体教室4个 。 70%以上教师已取得了全国计算机应用初级证书; 90%以上的教师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教研、科研。 教师获浙江省首届职业学校AutoCAD制图技能竞赛第一名;课件制作获多项省、市、区竞赛奖。 图书馆现有藏书10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3.6万册。
体育卫生 400米8跑道塑胶型标准田径场1个 篮球场6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2个 投资472万元的体艺馆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四.基础条件(四)——体育卫生 领导机构:以副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卫生领导小组。 体育师资:专任教师8人(高级教师2名,女教师2名)。 体育场地: 卫生保健:校医务室1个,专职校医2名。
经费 四.基础条件(五)——经费 经费来源:财政拨款、按规定标准向学生收费、业余教育收费。 基建工程:学校所有的基建项目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一期基建工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收入与投入(单位:万元):
理念 五.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 我们的管理理念与改革目标: 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管理理念,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形成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并充满生机活力的、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得以不断、稳步地提高。
办学模式 五.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一)——办学模式 多形式 多层次 多规格 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班(其中4个为“3+2”高职教育班)。 三年制业余成人中专学历教育班。 与四所高校联办的业余成人大专、本科班。 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培训。
队伍建设 五.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二)——队伍建设 领导班子 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 干部任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任期三年。 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均为本科学历,有9人具有高级职称。 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工程 。 实施《青年教师培训规划》,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站好讲台,六年形成风格,九年成为名师”的成长目标;见习教师提出了“拜二师”、“过三关”的要求。
德育工作 五.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三)——德育工作 职业高中德育工作任务艰巨。坚持育人为首,健全德育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德育基础工作:抓养成教育。 切入口: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方法:“四结合”、抓两头、促中间。 校园文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现学校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器物文化均已具有良好的基础,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
教学改革 五.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四)——教学改革 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建设。 积极稳妥地实施课程改革。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课改的目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个性主动活泼的发展; ——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重点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体验能力的发展上。 成果:形成浓厚研究氛围,涌现大批研究成果; 培养一批学术型教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管理工作 五.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五)——管理工作 逐步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教工手册》与《学生手册》。 中层、副校长竞争上岗,教师双向选择 。 实行分区块管理。按照“缩小管理视野,前移指挥中心,分担领导责任,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 监督机制健全、有效。每年召开一次教工代表大会;严格执行校务、财务公开等制度。 严格教学各项管理。 加强档案、教师日常工作、教学、教科研的考核与管理。
自评结论 六.自 评 结 论 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学校从办学的艰难走向发展的辉煌。 贯彻了人本化的教育理念,从职高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全体学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贯彻了课题化的教学管理思路,使我校教师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教科研、业务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贯彻了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对子女升高中、学知识、学技能的需求。 贯彻了社会化后勤服务的新举措,为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找到了新路子。 自评总分:93.5分
今后努力方向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本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复评为新的起点,弥补不足之处,发挥办学优势,本着把学校“做大、做强、做活”的基本办学思路,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继续发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我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流职教名校。
谢谢 谢谢 0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