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科技與社會」 (STS) 跨領域教學計畫 : 醫療、科技與社會( STS/STM )學程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楊倍昌、侯英泠、翁裕峰

「科技與社會」 (STS) 跨領域教學計畫 : 醫療、科技與社會( STS/STM )學程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楊倍昌、侯英泠、翁裕峰. 申請 STS 計畫的目的 :. 透過將原已存在之醫學人文社會科學教育課程加以重新設計成具有連貫性的學程 。 引進適當的跨領域師資,加入適當的 STS/STM 基礎與核心跨領域課程 。 整合跨院人力,提供跨領域討論的 STS/STM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學門平臺 。.  計劃執行一年成果:.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技與社會」 (STS) 跨領域教學計畫 : 醫療、科技與社會( STS/STM )學程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楊倍昌、侯英泠、翁裕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技與社會」(STS)跨領域教學計畫: 醫療、科技與社會(STS/STM)學程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楊倍昌、侯英泠、翁裕峰 申請STS 計畫的目的: • 透過將原已存在之醫學人文社會科學教育課程加以重新設計成具有連貫性的學程。 • 引進適當的跨領域師資,加入適當的STS/STM基礎與核心跨領域課程。 • 整合跨院人力,提供跨領域討論的STS/STM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學門平臺。

  2. 計劃執行一年成果: • 設立成大學醫學院STM中心(Center for Society, Technology & Medicine)。負責全院醫學、科技與社會之教學、研究、出版等活動。 • 聘用兩位社會科學背景之專案助理教授翁裕峰與吳挺鋒博士,參與此教學計畫/教材蒐集與編撰。 • 教材編撰方面分為課程教學材料編撰與大專STM教學用書編撰兩部份。已完成之教材建置於STM課程網頁。 • 提出研究計畫案:1.現行醫學專業教育知識之形塑過程與結果;2.職業安全衛生制度變遷與資源動員之研究;3.「環境污染對健康的衝擊」研究計畫。 • TGIF讀書會辦理二十三場專題演講。利用讀書會來推動醫學人文相關的活動。

  3. Just Googleing or Yahooing: stm ncku or stm Taiwan 2007/10/17 http://teach.med.ncku.edu.tw/stmcenter/plan.html 評審意見之一:教材研發,宜提供更詳細的規劃與內容、預期成果。 評審意見之一:第二年計畫中,醫學人文教育學程應直接規畫20學分課程。且計畫教學中,宜納入許甘霖、王金壽等教師為核心教學成員。

  4. 三堂課程的經驗(STS 能教嗎?該如何教?) 當初課程規劃的理想:由淺至深、由授課至討論 •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翁裕峰:大學部) • 人體試驗專題研究(侯英泠:大學部、碩士班) • 參與者 • 經驗與思考衝擊。 • 生物科學史與科學哲學(楊倍昌:碩士班、博士班) • 傳統威權式的文化下的壓抑 • 思考自由。

  5. 備查 人體試驗專題研究 (侯英泠) • 前三週導論:由老師先帶六個主題導論,介紹國外目前臨床人體試驗之情形以、一些重要條約與宣言以及進行發生之一些倫理議題與法律問題,然後介紹國內實際臨床進行之情形與法規相關之規定,並導引可能之檢討主題,作為學生報告之主題。 • 第三週以後:要求同學必須進行報告,參與者必須先學會就問題意識切入,討論目前之人體試驗可能之問題,而本報告希望導出何種結論,同學所鋪陳之架構是否能導出所預期之結論,以及可能遭遇的問題與困難。

  6. http://myweb.ncku.edu.tw/~y1357/course/biohistry.html 備查 • 生物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楊倍昌) • 課程目標及內容: • 本課程不是要訓練歷史學家。歷史學有自己的專業。這門課希望培養理解與欣賞歷史學的能力。 • 由文獻史學,社會學,哲學的方式或是由生物學知識的內容本身來看待生物科學的發展。知識份子應該也能回顧自己,建立自己的歷史價值。在生物科學知識研究者的立場,我期待能夠以切身的經驗,結合歷史發展的眼光來認識生物學發展的議題。希望透過歷史事件的陳述可以呈現生物科學知識的累積推進中人如何發揮理智。 • 本課程要探究生物學理論的合理化過程,除了主觀而隨機的發展之外,在文化知識架構下是否可能客觀的生成? • 課程安排 • 第一部份, 泛論生物學的文化形式。 • 第二部份, 舉例說明實證科學之興起與發展。 • 第三部份, 與生物科學知識有關的專題。 • 擋修條件: 常常遲到早退者請勿選修本課。 • 授課及評估方式:本課程設計分成三個部份。上課方式以講解,指定討論,座談,隨堂作業並用,本課程沒有筆試。平時上課佔討論七十分,時有佳論再加五分,平時作業佔二十五分(精采:20-25;普通: 10-19;太差:0-5),缺席每節扣五分。

  7. 三堂課程的經驗(STS 能教嗎?該如何教?) •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翁裕峰:大學部) • 人體試驗專題研究(侯英泠:大學部、碩士班) • 參與者:有醫生、藥劑師、法官、律師、一般學生。 • 學生雖然欠缺實務經驗,但其從理論與文獻中整理之報告,透過具有實務經驗之學長、姐共同參予討論,而獲取不錯之經驗與思考衝擊。 • 生物科學史與科學哲學(楊倍昌:碩士班、博士班) • 這一年來在博士班的學習其實都有一樣的問題,課堂上即使老師強調對話的重要性,但同學間的對話總是無法迸出火花或進到更高的層次,不知是否與醫學院傳統威權式的文化下的壓抑,而導致的自我懷疑有關。我常常坐在教室的後排俯觀課堂 ,心中有些悵然與對現象的思索。 • 如果這門課只有三四個人,我應該能更淋漓盡致的學習。但我鄉愿的臣服於群體的氛圍,這突顯出的是我對這個群體接納不同聲音的沒信心,而我的確是。有趣的是在陌生的國家中求學,我確能得到在自己文化中無法得到的思考自由。

  8.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 (翁裕峰) http://teach.med.ncku.edu.tw/stmcenter/course.html • 主要教材:概念性導論部分 Sismondo, Sergio (國立編譯館主譯,林宗德譯), 2004,《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台北:群學。 案例導論教材成令方、傅大為、林宜平編,2008,《醫療與社會共舞》,台北:群學。 • 三階段教學活動:問題討論、課程講授、分組討論&選修意見調查。 評審意見之一:本計畫使用的書目太少,且集中使用某一專家學者的作品,導致高年級學生興致缺缺,最後面臨開課不成的問題。但由其調查與報告發現,本案其實對STS教學概念具有熱忱,希望在活動與教案的研發之中,或在招生上會有更好的策略。

  9. 備查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 授課大綱修正 • 主要教材改變:原教材選自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Studies: The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iman, 1984)、《人人應知的科學》(哈里.柯林斯與特雷斯.平奇,2000) 、Cognition and Fact – Materials on Ludwig Fleck (Cohen and Schnelle, 1986) 、《科技渴望性別》(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 ,2004)等,以及5篇不同期刊的文章(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Cahiers canadiens de sociologie ,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台灣社會學》、《台灣政治學刊》 ),後來改用《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 Sismondo, 2004 國立編譯館主譯,林宗德譯) 、《醫療與社會共舞》(成令方、傅大為、林宜平編,2008)為主要教材,並選自以下書目、期刊選用相關文章或資料, 《科技渴望社會》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 ,2004) 、《台灣醫療四百年》、 《台灣社會學》、相關網站例如Wikipedia, Georgia Right to Life等。 • 教學大綱改變:由議題式架構改為概念式架構 • 改變原因:1.第一次修正依期中報告建議(改用較新的教科書);2.原大綱所列讀本負擔過重(開學時第一次上課的學生表示課程大綱給的readings太多;本院同事側面打聽開不成的原因也是如此) ;3.第二次修正係為達宣傳效果 (聯結STS/STM課程與各系專業之關係以增加下學年選課人口)

  10.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 (翁裕峰) 大學部:七班 研究所:三班

  11. 第一年教學成果: (翁裕峰)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修正後教學成果 • 教學評量工具:1.開放式問題討論(課前、課後討論相同問題並記錄)2.成效分析比對兩次討論是否出現當次授課內容。 • 評量結果:物治系的改變較低。 • 可能因素: • 1.自然科學的影響(學生對宗教為主題的STS/STM課程內容尚無法接受,在討論記錄中多表示宗教在治療上的效果無科學根據) 。 • 2.說服工具不足(以宗教為主題的STS/STM研究不如以安全衛生、剖腹產、B型肝炎資料多) 。

  12. 第一年教學成果: (翁裕峰)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 學生未來修課意願 必需有先導課程予以啟發興趣 • 不選修的主原大致上分為5類: • 1.作業方式 (要寫報告負擔大) • 2.課程性質或內容 (不喜歡/沒興趣社會科學課程、太深、不太有系統 、不實用) • 3.上課方式平淡 • 4.課程規劃問題 (太滿、衝堂、已有倫理課程、不是通識課) • 5.個性 (不喜歡上課)

  13. 第二年課程設計: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 • 教學大綱:概念式架構結合本國案例研究 • 主要教材:採用《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 Sismondo, 2004 國立編譯館主譯,林宗德譯)以及《醫療與社會共舞》(成令方、傅大為、林宜平編,2008) • 強化延伸性閱讀:依教學大綱架構納入重要的STS文章與影片包括Dr. Golem: how to think about medicine(Collins, Pinch, 2005), 《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傅大為,2005 ) 、《科技渴望社會》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 ,2004) 、《科技渴望性別》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 ,2004) 、《科學革命的結構》孔恩(程樹德、傅大為、王道環、錢永祥譯)、《樂生保留運動記錄片》(平烈浩) 、 《居家生產(An Inspired Beginning)》(Roel van Dalen) 。

  14. 第二年課程設計: 「科技研究:理論與議題 」 • 與「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串聯,進階討論。 • 教學大綱:以醫療科技為核心,採議題式架構討論國外案例為主,台灣案例為輔。議題包括性別、民主、倫理、政治、文化與社會建構等。 • 主要教材:選自《台灣社會學》 、《台灣政治學刊》 、 《科技渴望社會》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 ,2004) 、《科技渴望性別》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 ,2004) ,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Third World Quarterly, Annals Internal Medicine,Sociology of Health & Illness, 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 Policy and Law, Current Anthropology,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Current Soc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等期刊。

  15. 備查 第二年課程: 「醫學、科技與社會導論」課程進行方式 • 閱讀:閱讀指定教材,並準備每次課程討論的問題(約三個問題)。 • 概念講解:針對當次文本涉及的概念進行介紹與補充。 • 小組問題討論:由小組針對當次文本與概念相關之問題進行討論。 • 小組報告:各組由課程大綱中任選一個單元主題(但不重複),進行文本閱讀摘要整理與報告(須有書面上傳),並選擇台灣特定之醫學與科技現象進行資料蒐集(可以是影像材料、生活經驗或是訪談)與分析,進行一次期中與一次期末口頭報告。

  16. W10 Michel Callon, John Law (1997). After the Individual in Society: Lessons on 參考資料 備查 http://teach.med.ncku.edu.tw/stmcenter/course.html

  17. 一、TGIF 有溝通、有討論才是王道。 >二十三場專題演講 二、STM 與中正大學陳瑞麟教授合作:「2008 生物學哲學與經濟學哲學國際會議和工作坊」。先期讀書會計畫(2008, July. On: Alexander Rosenberg (1985), TheStructure of Biological Theories) 三、“後基因體世界之人體實驗:倫理、法律、社會意涵與國際科學哲學工作坊 (2008/6/6~2008/6/7,成大林秀娟教授) 評審意見:本計畫案既成立STS/STM學程及中心,則其兩位專案教師(包括以學校配合款聘請的教師)除了課程教授外,宜更進一步推動STS教案之撰寫,更積極地舉辦南部STS教學工作坊、研習、講座等活動。

  18.  執行上的困難 • 補助期限:一年一聘 • 補助項目 (支付稿費有困難) • 學生的學術風氣需要長期推動,跑短線會有困難。學校的課程有常規性,需要時間協調才容易成功。 • 專案助理教授需要三級三審,不能中斷。 • 學校的人事費要等到核定清單後才能申報,會有兩個月領不到薪水。 • 人事費:1,635,576元 • 校外講員:41,600元 • 雜支:2,800元

  19. 第二年展望: • 申請學程 (20學分,困難不小) 。 • 舉辦兩場STS教學工作坊。 • 教材研發: • 社會學講義:蒐集並整理各授課教師的大綱、投影片與相關文獻資料資料。 • 完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與醫療》之譯本,《星期五之跨領域,讓上帝也發笑》。 • 網路教學: • 加強專屬網頁。 • 師生間的討論錄影,連結成大網路教學系統。 (http://iteach.ncku.edu.tw/)

  20. 謝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