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1.25k Views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 情緒領域. 報告人 簡淑真、郭李宗文. 報告內容. 一 、情緒能力的重要 二 、新課綱與現行 《 幼稚園課程標準 》 比較 三 、情緒與情緒能力 四 、情緒領域目標、內容、 教學原則與評量原則. 情緒能力的重要性. 進入資訊世紀後,個人的生活中,除了要能獨立思考、運用硬體設備取得訊息的能力之外,更需要能控制自己情緒以專注於工作、了解他人,進而能與他人有良好合作。 幼兒良好的情緒能力,促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中保持平穩的情緒,有助於整體的發展與學習。. 情緒能力的重要性.
E N D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情緒領域 • 報告人 簡淑真、郭李宗文
報告內容 一 、情緒能力的重要 二 、新課綱與現行《幼稚園課程標準》比較 三 、情緒與情緒能力 四 、情緒領域目標、內容、 教學原則與評量原則
情緒能力的重要性 • 進入資訊世紀後,個人的生活中,除了要能獨立思考、運用硬體設備取得訊息的能力之外,更需要能控制自己情緒以專注於工作、了解他人,進而能與他人有良好合作。 • 幼兒良好的情緒能力,促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中保持平穩的情緒,有助於整體的發展與學習。
情緒能力的重要性 • 從心理健康的層面來看,情緒能力和有效調節壓力有密切關係。情緒能力高者,較能正面、積極地面對壓力情境,反之情緒能力低者,較易產生負面的想法與情緒,易受壓力的影響。 • 情緒能力和個人學業表現、事業成就、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有密切關係,因此應從幼兒期開始培養良好的情緒能力。
新課綱與76年版本的課程綱要比較 • 新課綱-情緒領域 • 幼稚園課程標準-健康領域 目標 一、覺察與辨識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以知覺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二、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以改變或接納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三、運用多元策略調節情緒, 以維持平穩自己的情緒。 四、使用符合文化規範的方式表達情緒, 以增進人我的關係。 目標 一、 滿足幼兒身心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均衡的發展。 二、 充實幼兒健康知能,培養幼兒健康習慣與態度。 三、鍛練幼兒基本動作,發展幼兒運動興趣與能力。 四、擴展幼兒生活經驗,增進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 五、實施幼兒安全教育,協助幼兒獲得自護的能力。 綠字為現行課綱提及情緒的相關內容
新課綱與76年版本的課程綱要比較(續) • 幼稚園課程標準-健康領域 範圍 一、健康的身體 二、健康的心理 三、健康的生活 內容 (1)心理需求—滿足幼兒下列各種心理需求:安全感好奇和冒險、被愛與同情、自尊與自信、獨立和表現、成功和讚賞、公正和合理、其他 • 新課綱-情緒領域 範圍與內容 四項情緒能力 1.情緒覺察與辨識 2.情緒理解 3.情緒調節 4.情緒表達 又分自己、環境兩面向 共八項(略 詳述於後)
新課綱與76年版本的課程綱要比較(續) • 新課綱-情緒領域 教學原則 舉例: • 提供一個讓幼兒心理安全且關懷接納的環境。 • 掌握幼兒在情緒能力上的個別差異,予以適當回應。 • 示範教保人員自身的情緒理解及情緒表達,以正向寬容的情緒表現作為身教。 (其他略 詳述於後) • 幼稚園課程標準-健康領域 2.實施方法: (1)教材編選: • 設計各種不同的活動,如個別遊戲、小組遊戲、團體遊戲,應符合心理健康目標。 • 選擇或設計各種學習活動,應配合幼兒身心健康、需要和興趣。 • 健康的心理應在各項課程中實施,不宜單獨施行。 (2)教學方法: • 輔導幼兒行為時,應多用選擇、轉移及限制行為不限制願望的方式來引導,以免產生不良情緒。
「情緒」領域獨立為一領域 長久以來,情緒教學多隱身在各學習領域裡而被忽略,或是知道它很重要卻不知如何進行教學。 因此, 有必要將「情緒領域」提出以凸顯其重要性 引導教保人員注意及提供給幼兒適當的情緒教保活動,協助幼兒擁有良好的情緒能力。
情緒在腦中的途徑 • 外界刺激進入感覺視丘會有兩條不同的傳遞途徑。「低路」直接通往杏仁核,「高路」會經過大腦皮質傳遞到杏仁核。 引自洪蘭譯,2001。《腦中有情》,P195。
大腦的防禦機制 寧可把樹枝當作蛇,也不要把蛇當作樹枝。 • 大腦對危險的訊息立即展開處理。關乎生死時,「低路」快速的反應十分有用。 • 同時,視丘也透過「高路」傳遞訊息到大腦皮質處理訊息產生詳細正確的刺激表徵。 引自洪蘭譯,2001。《腦中有情》,P197。
情緒 • 是指受到刺激所產生身心激動狀態,這狀態包含複雜的情感性反應與生理的變化。 • 另情緒也是「個體解讀內外在刺激,產生生理、心理的整體性主觀反應。」
情緒能力 表達 發生在自己或外在的事件 情緒 覺察與辨識 情緒理解 情緒調節
八大情緒能力(續)-情緒覺察與辨識能力 • 是指個體能透過自己、環境中的口語、非口語來覺察辨識自己、環境中的情緒,包含: 1.注意到自己、他人有情緒出現。 例如:「我最討厭吃紅蘿蔔,但是我媽媽她就很喜歡。」 2.辨別自己有什麼情緒。 3.區辨出同一事件中可能有的多種情緒。 例如:描述去「鬼屋」玩,會說:「很好玩,可是怕怕的」。 4.從情境線索猜測別人的情緒狀況。 例如:早上到園時,看到有其他孩子眼眶紅紅時,會說:「他怎麼了?」
八大情緒能力(續)-情緒表達能力 • 指個體在情緒狀態時,在生理上、心理上及外顯行為上的表現,包含: 1.使用口語/非口語方式,如自言自語、遊戲、符號來表達情緒。 2.對同一事件能因對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 3.以不同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家人、朋友、動植物或物品的情緒。 4.對他人行為表達出接納與同理。 例如:小揚看見小傑坐在隱密角裡,知道小傑可能不希望別人去打擾他。
八大情緒能力(續)-情緒理解能力 • 是指幼兒瞭解自己或環境中產生情緒的原因(包括事件及想法)與後果,包含: 1.瞭解自己和他人在不同狀況下可能有不同的情緒。 2.瞭解對同一件事,會因想法不同而有不同的情緒。 例如:跟媽媽分離的時候以為媽媽不會來接自己而大哭。當確認媽媽會來接自 己時就可以不哭。 3.瞭解他人和自己對同一件事,未必有相同的情緒。 例如:我喜歡慢慢的騎腳踏車,可是小丁不喜歡慢慢的騎。 例如:看完雪人的故事,我覺得很溫暖,美惠覺得很難過。 4.知道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會互相影響。 5.瞭解故事、繪本或影片中主要角色的情緒。
八大情緒能力(續)-情緒調節能力 • 「情緒調節」是指個體能藉著內外在任何方式來改變自己的想法,以試圖轉變自己情緒的一種能力,包含: 1.能控制自己不立即表達當時不能表達的情緒。 例如:玩具被小朋友搶而感到委曲時,會忍住不哭,等看到老師或父母來時才放聲大哭。 例如:在聽故事的時候,突然想到開心的事情,會等到聽完故事後才跟朋友分享。 2.用適當的策略改變自己的負向情緒。 例如:丁丁和琪琪都要玩具車,兩個人很生氣,丁丁說:「那麼猜拳」,兩個人都同意這個方法,就不再生氣 了。
情緒能力 是指一個人處理情緒有關的能力 分為下列四個分項能力: 1.情緒覺察與辨識 2.情緒理解 3.情緒調節 4.情緒表達 每個分項能力又分為對自己與對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包含他人),所以共有八個能力
情緒領域目標-以培養幼兒情緒能力為目標 一、覺察與辨識自己與環境的情緒, 以知覺自己與環境的情緒。 二、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以改變或接納自己與環境的情緒。 三、運用多元策略調節情緒, 以維持平穩自己的情緒。 四、使用符合文化規範的方式表達情緒, 以增進人我的關係。
情緒領域課程範圍 是指一個人處理情緒有關的能力 從情緒的歷程能力來看,包括了 「情緒的覺察與辨識」、「情緒的表達」 、「情緒的理解」、「情緒的調節」 從情緒的範圍來看,分為「自己」和「環境」 由於「情緒」起於「幼兒解讀內外在刺激」,因此每項情緒能力分為「自己」和「環境」兩個部份 共有八大項。
情緒領域課程目標 • 覺察與辨識自己的情緒:從個人的生理、心理等整體反應中,覺察與辨識個人當時情緒狀態的能力。 例如:能察覺自己的情緒*因為生病感覺到情緒低落時會跟老師說:「老師我不舒服。 」*早上到園時,文文站在教室門口不肯進去,老師問:「 文文你怎麼了?」文文說:「媽媽,我想媽媽。」覺察與辨識環境中從個人對環境中的人與事物的反應,來覺察與辨識他人或環境的情緒。 例如:能從情境去猜測他人的情緒*小婷看到小偉跑步跌倒了,說:「他一定很痛 ·」 例如:能過察覺與辨識將自己的情緒反應到環境的事物中*小宇正在吃麵包時,小狗一直看著他,他說: 「狗狗你也想吃嗎?」
情緒領域課程目標(續) • 表達自我的情緒:適當表達自身情緒並發展表達這些情緒所需的能力。 例如:能表現出自己正面的情緒*小珍完成一個作品時會開心的說:「你看,我做的鯨魚!」 • 表達對不同的人事物的情緒:適當表達對外界人、事、物的情緒,並發展表達這些情緒所需的能力。 例如:能由他人所表現的外顯行為,說出他人的情緒*看見小宇嘟著嘴不說話,小芬說:「他可能在生氣。」 例如:能對環境中的事物,表達自己的同理情緒*小傑把小昆蟲踩死,小英對小傑說:「你把蟲蟲踩死,牠的媽媽找不牠,會很難過」
情緒領域課程目標(續) • 瞭解自己情緒出現的可能原因:瞭解自己情緒有多元面貌與變化的可能原因。 例如:能了解自己在不同的狀況下會有不同的情緒*吃草莓土司時,會讓我覺得很開心很快樂;有人搶我的玩具時,會讓我覺得很生氣。 • 理解環境的情緒出現的可能原因:理解環境中情緒表現的含意及其可能原因。 例如:能理解自已的情緒表達會影響他人的反應*小婷剪紙剪壞了,小華說:’我以前也不會,沒關係再剪一張。」 例如:能知道故事中或影片中主要角色的情緒*看到「龜兔賽跑」故事或影片中,能知道烏龜勝利的感覺。
情緒領域課程目標(續) • 運用可能的策略調節自我情緒:能運用可能的策略調節自我的情緒。 例如:能運用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玩具帶到學校,被同學弄壞了,原先有些生氣,但想一想,自己說: 「沒關係,阿山又不是故意的。反正玩具也已經舊了,我也不想玩了。」 • 運用適當的策略以調節自己,面對來自環境中的負向情緒:學習情緒管理的方法並接納他人的情緒。 例如:能承擔他人給予的負面感覺*偉偉很想玩恩恩的模型飛機,可是恩恩不願意借他玩,偉偉雖然很難過,但是可以接受 。 例如:能找到事實並表現行為來轉換自己的情緒*小文早上到學校時和小雅打招呼,小雅沒回答,小文有些生氣,小文會說:「小雅大概沒看到我」,然後再次打招呼,於是小雅回應了。
情緒能力的發展 • 每個能力分項會呈現發展的現象,也就是說,隨著幼兒的成長,情緒能力會有質與量上改變。 • 在情緒察覺與辨識上,對情緒類別會由基本的情緒,逐漸分化而變多;在情緒深度的覺察與辨識上,會有由淺層常見的(如:喜、怒、哀、樂等)到較深層的(如:忌妒、寂寞、欣賞、珍惜等)在情緒程度上,會從「有沒有」發展到「同一情緒兩極端程度」,再發展到「同一情緒會因人、事、時、地而有不同的程度變化」。
情緒能力的發展 • 在情緒表達能力上,能從較個人化,進展到符合文化、社會的規則;在表達時間上,會從「立刻」逐漸發展到「稍待」甚至到「需表達才表達」;但相反的,在情緒調節所需時間,則會從「花很長的時間才願意改變」,發展到「能盡快改變」。
情緒能力的發展 • 在情緒理解上,會隨著認知能力及同理心的成長,而能從了解常見情緒的產生原因,到對深層情緒的產生原因,甚而能理解會因各種人事時地及自己想法上微妙變化造成情緒多元的變化。
情緒能力的發展 • 在情緒調節能力上,會從「較依賴他人或外在環境」到「嘗試自己改變自己的想法」、「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情緒領域實施原則 • 提供一個讓幼兒心理安全且關懷接納的環境。 • 掌握幼兒在情緒能力上的個別差異,予以適當回應。 • 示範教保人員自身的情緒理解及情緒表達,以正向寬容的情緒表現作為身教。 • 了解與尊重不同文化或經濟背景家庭對情緒表達的差異,但如對其他幼兒造成負面影響,應與家庭溝通,幫助幼兒學習符合社會規範的方式。
情緒領域實施原則(續) • 隨時注意情緒相關事件的發生,運用實際事件進行引導。 • 給予促進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教學,並不是刻意激發情緒內容(如喜怒哀樂)的出現。 • 針對情緒能力較弱的幼兒,深入瞭解其所需加強之處,並依據所需設計課程活動或學習機會。
情緒領域中的學習評量原則 • 由於情緒會發生在園中的人際互動、實施教學活動時,因此不只在進行有形式的教保活動時要評量,「平時」也應該要留心。 • 由於幼兒情緒行為出現的時間與次數是無法事先預估的,因此定期評量是綜合整理平日的各種觀察與教學記錄,而不是只針對在特定時間發生的某一事件進行評量。
情緒領域中的學習評量原則 • 在情緒領域,是以「幼兒的情緒行為」為評量的主要依據,其中包括「口語」與「非口語」兩部分,「口語」是指幼兒說出來的話,「非口語」是指幼兒的表情、動作、圖畫、扮演及各種作品。 • 「觀察」是蒐集評量資料的主要管道,所以教保人員要有敏銳的觀察與傾聽的能力,透過行為觀察紀錄、教學日誌、錄音、錄影、拍照、檢核表等方式,來蒐集幼兒的情緒行為,以便進行情緒能力的評量。
情緒領域中的學習評量原則 • 評量情緒能力的時候除了要注意幼兒在學習指標上出現的發展上的差異外,還需要注意幼兒情緒能力是否從「需要協助」,進步到「有時需提醒即可做到」,最後「可以自行完成」。
情緒領域中的學習評量原則 • 評量除了可讓瞭解幼兒現在的情緒能力外,還能夠看到發展落後或尚未發展出的能力,成為後續教保活動設計的重要根據。換句話說,不管是教保活動進行中或進行後的評量,都可幫助教保人員瞭解所進行的活動是否有助於幼兒在本領域的學習。
「個人的成長」及「各能力個別的變化」 • 情緒能力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性,在同樣的年齡上,每個幼兒的情緒能力可能會有不同;就每項能力來看,也不是在一樣的時間,就會有等量的發展,所以教保人員應從「個人的成長」及「各能力個別的變化」來看幼兒情緒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