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58 Views
专业研习资讯(七). 如何开展 校本教学研究.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科研处 张来春 eshao@being.org.cn. ○ 、今天要探究与分享的东西.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反思同在,与探究为伍,反思与探究成了教师的专业学习方式。 教师应当怎样明晰问题,怎样反思自己的教学,怎样分享经验及其概念化加工,怎样表述自己的成果?. 一、何谓校本教学研究. 一、何谓校本教学研究. 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或困惑。怎么解决? 教师的两类教学: 日常性教学(或经验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或非日常性教学). 日常性教学.
E N D
专业研习资讯(七) 如何开展校本教学研究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科研处 张来春 eshao@being.org.cn
○、今天要探究与分享的东西 •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反思同在,与探究为伍,反思与探究成了教师的专业学习方式。 • 教师应当怎样明晰问题,怎样反思自己的教学,怎样分享经验及其概念化加工,怎样表述自己的成果?
一、何谓校本教学研究 • 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或困惑。怎么解决? • 教师的两类教学: • 日常性教学(或经验性教学) • 研究性教学(或非日常性教学)
日常性教学 • 在“日常性教学”中,教师往往凭借个人经验来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 教师虽然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对教师而言并不构成“难题”,教师能够比较轻松地、一次性地解决,而不会使问题“课题化”。
研究性教学 • 有两种情况将成为教师“日常性教学”的“难题”: • 教师原以为可以按照个人经验一次性地解决某个教学问题,但当教师按自己的经验处理这个教学问题之后,结果发现原来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 ——教师需要“追踪”该问题。 • 无论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如何丰富,他或她总会遇到一些仅仅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研究性教学 • 教师一旦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或一旦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那么,教师的“日常性教学”就有了“研究”的状态。
校本教学研究 • 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for the teaching),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of the teaching),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in the teaching)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日益完善。 • 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关于教学”、且“在教学中”。
为了教学,关于教学,在教学中 • 为了教学: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 • 关于教学: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让教师研究教学之外的问题,研究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研究现实的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 在教学中: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到一边,到另外的地方专门去做研究。
二、如何开展校本教学研究 • 当教师打算“追踪”或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 • “设计”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 尝试性地将这个方案付诸“行动” • 行动之后再“反思”原先的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 • 真正的教学难题总是不可能一次性地得到解决,需要再“设计”,再“行动”,再“反思”。 • 这就构成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
(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 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 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 • 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 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而是“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反思”。 • “课题意识太强”与“课题意识太弱”。
校本教学研究“课题”的产生过程 • 教师在大量地、随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的问题”。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设计”去解决这个“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转化为课题。
(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 • “设计”意味着什么? • 教师一直在与“设计”打交道,比如备课、写教案。日常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所形成的方案即教师的“教案”。 • 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校本教学研究的“教学设计” • 在很多时候与日常的“教学设计”是一致的,只不过更强调对“问题”保持某种追踪(持续地关注)。 • 具有合作意义的(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说课”。 • 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 • 以“研究”的意识强化了“教学设计”活动。
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 • 不只限于“备课”或“集体备课”。 • 还可以从另外的地方获得: • 相关的教学论著 • 专家的报告或录象 • 同事的课堂里 • 既反思“自己的经验”,又琢磨“他人的经验”。
(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 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合作者的“听课”。(集体听课、公开课、研讨课) • 不仅观察事先“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且在“教学对话”中创造性地执行“设计”的方案。
(四)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 • 在校本教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反思”实际是贯穿始终的。 • 行动前的反思 • 行动中的反思 • 行动后的反思 • 一般指“回头思考”。
教学反思 • 指教师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很好地被解决,需要进一步清理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了严重偏离,等等。 • “集体讨论”与“集体备课”、“集体听课”相呼应。
教师的困惑 • 在课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一般能够“提出问题”,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往往感到“无计可施”。 •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或者不知道“他人的经验”是什么。
开放自己的眼界,汲取“他人的经验” • 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自己的“行动”。 • 对“他人的经验”缺乏了解,教师们就只能凭自己个人琢磨去“解决问题”。结果常常是: • 使很多教学问题“不了了之”,或对现实报以“无可奈何”的感叹。 • 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无法“提出问题”,对自己的教学问题“习以为常”而“视而不见”。
三、校本教学研究的成果表达 • 校本教学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 “行动研究之父”勒温(K. Lewin): •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三、校本教学研究的成果表达 • 另一位英国学者怀特海(J. Whitehead): • 我遇到一个问题,我发现我的教育价值在我的实践中遭到否定; • 我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 我按照方案行动; • 我评价我的行动效果; • 我根据我的评价调整我的问题、设想以及行动。
叙事研究(narrative research) • 由研究者本人(“我”)“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 • 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 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的? • 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 • 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解决好,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 • 当“我” 叙述“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 • 我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在“思考”或“反思”,这也使“我”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 • 我已经是在收集研究资料和解释研究资料。叙述的内容也就构成了“我”的可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 讲述自己(“我”)的教育故事。 • 是我讲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 • 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某种指令。 • 所报告的内容往往是我参与其中的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教育事件。 • 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种“情节性”。 • 所采用的是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式。 • 这种叙述使教师开始进入“研究性教学”的境界。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 使以往的“议论文”、“说明文”式的研究报告转换为某种“记叙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记”式的、口语化的心得体会。 • 不必盲目依赖于传统的概念体系和逻辑技术。 • 将变得有“情趣”、“活泼”、“生机盎然”、;变得“日常”、“亲切”、“生活化”;变得“动听”、“可读”、“可爱”、“令人感动”、“使人受启发”、“俏皮”、“欢快”、“美妙”、“有灵性的”、“让人心领神会的”、“引起共鸣的”。
四、校本教学研究的资料和案例 • 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章,第20章,第21章。 • 顾泠沅、王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http://www.pjky.com/bulletin/ztrt/018.htm • 校本教研的理论及相关文章(经典),http://fuxiao.wh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74 • 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新内涵》,http://fuzhong.nwsuaf.edu.cn/kejian/jiao0.htm • 刘良华《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http://www.czedu.gov.cn/knowledge/contentview.asp?contentid=24685 • 《教育叙事研究》,http://www.chnedu.net/jyzt/jyztd.asp?newsid=4253 • 《校本培训与教育叙事研究》, http://blog.online-edu.org/snu/002424.html或http://www.yourblog.org/Data/20043/24655.html • 王木丹《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http://www.ccc.org.cn/3/jsbk3/jsbk_3_21.htm • 狗狗(www.google.com)与摆渡(www.baidu.com)中以“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研”、“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为关键字检索的大量资料。
让我们上好每天的课 学校充满欢笑、朝气、和梦想 同学不断地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Email:eshao@being.org.cnBlog:http://eshao.being.org.cn/MSN: eshao@netea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