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431 Views
鼓 胀.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内儿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以 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 为特征的病证。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 。 (二)历史沿革 《 内经 》 首见鼓胀病名, 《 灵枢 · 水肿篇 》 、 《 素问 · 腹中论 》 对鼓胀的症状、治法、方药有了概括性论述。. 一、概述.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西医学所指 肝硬化腹水 ,其中包括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营养不良及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腹水,其它如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腹水、腹腔内晚期肿瘤等 。.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E N D
鼓 胀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内儿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病证。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 。 (二)历史沿革 《内经》首见鼓胀病名,《灵枢·水肿篇》、《素问·腹中论》对鼓胀的症状、治法、方药有了概括性论述。
一、概述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西医学所指肝硬化腹水,其中包括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营养不良及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腹水,其它如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腹水、腹腔内晚期肿瘤等。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酒食不节 嗜酒过度,恣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热,蕴结中焦,脾胃升降失职,湿浊内聚,浊气不降,遂成鼓胀。 2.情志失调 忧思郁怒,伤及肝脾,肝失疏泄,气机滞涩,日久---由气及血,致脉络瘀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3.虫毒感染 多因接触疫水、“水毒”导致血吸虫感染,虫毒阻遏经隧,脉络不通,久延失治,内伤肝脾,脉络瘀阻,渐成瘕积。 4.它病续发 多因黄疸、积聚其它病迁延失治,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开合,均可续发鼓胀 。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1.基本病机: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血瘀、水饮互结腹中。 2.病位:肝、脾、肾三脏。 3.病性:本虚标实。 本虚:肝、脾、肾三脏受损; 标实:气、血、水的壅积。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 3.病机转化:初期:肝郁气滞,气不行水---气滞湿阻;中期:水湿内阻,肝脾不和为主要病机;病至晚期,肝脾及肾---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 • 4.预后:鼓胀属中医风、痨、鼓、膈四大难治症之一,其病情易于反复,预后一般较差。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则腹胀大,叩之呈鼓音或移动性浊音,日久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脉络暴露,脐突。 2.病史 多有胁痛、黄疸、积聚病史,常与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血吸虫感染有关。 3.辅助检查B超检查,肝功能(AST、ALT), X线,腹水检查。
四、鉴别诊断 鼓胀与水肿 (1)鼓胀: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部所致。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四肢肿不甚明显,晚期可见下肢水肿,常兼见面颈胸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瘕积等。 (2)水肿: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滥肌肤所致。水肿多从头面眼睑开始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皮色一般不变,水肿甚者可见腹水,有腹部胀大,但绝无脉络暴露等体征。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标本 鼓胀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当辨气滞、血瘀、水饮的偏盛,本虚:当辨阴虚与阳虚的不同。 2.辨虚实 3.辨气、血、水 • 气滞: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叩之如鼓; • 水饮:腹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 • 瘀血:腹胀大,内有瘕积疼痛,外有赤丝血缕。
五、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1)初期:实证居多,祛邪为主,理气、活血、利水。水邪壅盛者,亦可暂予攻逐水液之剂。 (2)中后期:正虚邪实或以正虚为主,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常法,又可根据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之不同,分别采用温阳与滋阴之法,兼以祛邪。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气滞湿阻 审证要点: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痛+ 脾虚湿阻。 治法:疏肝理气,除湿散满。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寒湿困脾 审证要点: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舌苔白腻,脉缓滑 。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3.湿热蕴结 审证要点:腹大坚满,脘腹绷急,烦热口苦,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4.肝脾血瘀 审证要点:脘腹坚满,脉络显露,胁下瘕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5.脾肾阳虚 审证要点:腹大胀满,形如蛙腹,面色苍黄,或面白无华,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药: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内伤头痛 6.肝肾阴虚 审证要点:腹大胀满,甚则脉络暴露,形体消瘦,面色晦滞,唇色紫暗,+ 虚热之象。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六、预防与调护 1.注意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防治,及时治疗黄疸和瘢积患者。 2.饮食宜易消化并注意营养,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粗糙、坚硬类食物。忌饮酒。 3.避免与疫水(血吸虫)接触,避免精神刺激,避免接触对肝有毒物质。 4.本病患者应多卧床休息,腹水较多者可取半卧位。 5.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步、太极拳之类。 6.腹水明显而小便少者,宜忌盐。 7.寒湿证应忌生冷。调节情志,怡情养性。
七、结语 • 鼓胀病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以及黄疸、积聚失治。 • 鼓胀的病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饮互结于腹中。 • 鼓胀病位:肝脾,久则及肾。 • 鼓胀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 鼓胀治则虚证: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等法。 • 头痛治则实证:行气、消瘀、利水或暂用攻逐等法;
八、思考题 • 1. 何谓鼓胀?其病机、病位、治则分别是什么? • 2.鼓胀各个证型的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