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22 Views
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到战略性新兴产业. 兰建平 博士、研究员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所 所 长 浙 江 省 工 业 经 济 研 究 所 所 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信息化建设 》 杂志主编 2010 年 6 月 20 日. 1. 2. 3. 我省 “ 十一五 ”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我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4.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有关情况.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E N D
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到战略性新兴产业 兰建平 博士、研究员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所 所 长 浙 江 省 工 业 经 济 研 究 所 所 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建设》杂志主编 2010年6月20日
1 2 3 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我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4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有关情况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十一五”以来,面对国内调控政策、重大雪灾、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经济仍呈现出“经济增长总体较快、结构调整有力推进、自主创新有所增强、城市化加速推进、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日趋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1、全省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生产总值突破2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亿元,总体水平稳居全国第四。 --- 2008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GDP)为21486.9亿元; ----2008年,浙江省人均GDP为42214元,是全国的1.86倍。 ----按08年平均汇率6.945折算的为6078美元,省区中排名第1; ----以全国1.1%的土地面积,3.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7.5%经济总量;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1.1.关于主要省份GDP及人均比较 广东---35696亿元, 人均37588 元 山东— 30559 亿元,人均29262元 江苏--- 30024亿元,人均 33089元 浙江--- 21107亿元,人均 42214元 高度关注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与相对均衡! 经济发展的这种有效与均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12.浙江人均GDP的变化情况 1996 年达到1000 美元 2003 年突破2000 美元 2005 年突破3000 美元 2006 年接近4000 美元 2007 年接近5000 美元 2008年超过6000 美元 高度关注GDP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讨论:“供与需”的问题 高度关注GDP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1998年,浙江省产业的支撑点是什么? -----解决“吃、穿、用”的问题; 2002年,浙江省产业的支撑点是什么? 解决“住、行、娱”的问题。 市场的改变(需),产业(供)必须改变(转型)! 1、2009年11月28日,第四届长三角民营经济论坛,浙江大学史晋川 2、美国罗斯特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就 1)三次产业结构有2005年的 6.6:53.4:40 调整为 5.1:53.9:41,农业占比继续下降,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 2)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重工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48.1%上升为56.5%; 3)服务业结构得到优化,金融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注意:农业虽然比重下降了,但地位不会由于占比下降而下降。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3、城市化进程进入新的阶段 1)2008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7.6%,比2005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1.9个百分点。 2)全省户籍人口,非农人口人数占总人口数从75.5%提高到80%。 3)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作用明显,“千村整顿、万村示范”工程起到明显成效。 4)基本均等化服务进展顺利,城乡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基本保持稳定。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4、国际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外贸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进出口依存度稳定在70%以上; 2)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2005-2008年,全省境外投资年均增长66.3%,企业境外机构数多年全国第一,规模全国第二。全省近3000家企业与机构在境外,80家全球500强在我省。 3)并购成为我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巴贝意大利收购研发公司,杭机收购德国阿巴公司,到正泰抄底薄膜科学家、吉利收购沃尔沃,“蛇吞象”的故事,表明我省国际化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5、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1)2008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78吨标煤,2009年达到0.73吨标煤,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2)能耗的到逼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为全省十二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奠定良好基础。 3)强制性减排开始向自愿性减排转变,全民环境意识大大增强。 4)“红韵和绿脉”协调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经济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一、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6、省委省府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更加明确 1)从“八八战略”到“两创”总战略 2)从中小企业到龙头企业 3)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 4)从单兵突进支持到创新平台扶持 5)从转型升级的提出到 以四大为主题的发展思路---“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表明我省经济发展思路上的一种跨越。
二、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按照中央改革开放30年的总结,全国18种经济模式中,浙江有两种模式: 1、温州模式:尊重首创, 敢为人先 2、义乌模式:无中生有, 无所不有 这两种模式均为内源式发展模式,体制与机制的优势已经充分发挥,特别是后危机时代,我省潜在性的矛盾和问题将得到充分的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二、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市场需求的改变,大量企业的供给没有改变,从OEM到ODM决非是一件易事,无论内外市场。 2、资源环境压力十分巨大,从土地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上看,我省在2006年上述两个指标就已经超负荷。 3、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在0.73的基础上再实现20%的下降,难上加难! 4、关键技术赶超仍是个艰巨的任务。 5、民营企业管理创新任务繁重,体制机制的再创新。 6、政府引导经济发展的模式创新,可能不仅仅是教练。
三、我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转型升级是主题,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确定我省为转型升级的联系省(不是试点省),是在我省国家战略要求基础上的一种平衡。 我省目前在国家战略上仍然是缺失的。 海洋经济? 民营经济? 贸易经济? 2010年人代会上,浙江省正式被国家确立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点”,省里的初步设想是每个市都确定1项内容作为主要内容,力求重点突破!如义乌,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国家战略: 面对新的一体化趋势,浙江该怎么办?努力培育地方经济的“产业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国家战略,一个地方经济体,不但要追求富裕,更要提高重要性,增加“话语权”! 1、“双中心”战略,进一步突出了上海的长三角龙头地位 4月2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上海的产业定位,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中国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 2、江苏沿海产业带将加快建设东部沿海新的增长极 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讨论并通过了《江苏沿江地区发展规划》,把江苏沿江地区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
国家战略: 极、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地区资源综合开发区。区域经济社会定位以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着力发展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和临港大型石化产业的四大产业带。这将极大地推进长三角北翼的发展,并使之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经济增长极。 3、海西经济区将启动台海两岸的联动发展 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海西经济区成为东南沿海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点。按照《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包括了我省的温州、衢州、丽水。着力两岸产业对接,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浙江战略在哪里?
杭州在长三角中的战略考虑: 长三角的品质之城定位 生活品质、创业品质、服务品质,未来是否能够是最具发展品质之城? 讨论:长三角的创意设计走廊 杭州市对浙江省意味着什么? 对长三角意味着什么? 对全国意味着什么? 支撑浙江经济转型升级、集聚长三角的创新资源,抢占未来经济高地!
三、我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浙江战略在哪里?战略不仅仅是一个标签!在转型升级的前提下,主要考虑三个转变: 一是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核心的经济转型 二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核心的社会转型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转型 围绕这三个转型,2010年,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
三、我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五个方面的研究: 1、以转型升级评价体系为内容的指标体系研究 2、浙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究 3、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4、新型战略性产业的培育 5、生态经济发展 力求在以上方面取得突破,并出台“大政策”。应该说“十二五”对浙江是个大跨越,更是大挑战。我们处在在拐点上。
三、我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情况如何呢? 1、以转型升级评价体系为内容的指标体系研究(略) 2、浙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究 根据我省在十一五前期研究成果,我省十大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船舶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纺织业、轻工业、医药产业、材料产业、建材、石化。基本情况如下:
三、我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1、电子信息产业—近6000家企业,5000亿 2、装备制造业----19000家企业,12400亿元 3、船舶产业------200家企业,500亿元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0000家企业、近900亿元 5、纺织业----11000家企业7000亿元 6、轻工业----8000亿元,大多数为小企业 7、医药产业---500亿元 8、材料产业---200亿元 9、建材---近1000亿元 10、石化---3500亿元。大约有200多个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一、第二位。
三、我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这些产业,体现在企业中。到2008年,全省有各类企业约200万家,其中私营企业50多万家,工业企业占80%左右。全省拥有规模以上企业近5.9万家。全国工商联公布的近几年浙江入围全国民企500强,一直在200家左右,浙江连续十年居中国首位。 2009年底约5.9万家,企业总数260万家,平均约20个人一家企业。 2007年,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54家。其中境内A、B股上市公司120家,居全国第3位,境外上市公司34家,约占全国10%。
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有关情况 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应对危机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十一个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10年,根据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新技术引发的产业---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IT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纳米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八大技术。 1、新能源 2、生物 3、新材料 4、物联网 5、先进装备 6、节能环保 7、新能源汽车 8、海洋产业 9、核电产业 10、文化创意产业 八大技术、十大产业------
2、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子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省的第十战略性新兴产业 杭州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发展转型,2009年杭州人均超过10000美元,在产业的领域势必转型发展, 产业=“3+1” 人均=10000美元 城市=品质之城 从“1”说开去,寻求创业转型的突破口,上升为全省层面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一个产业能否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几个基本条件: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个条件 4.1几个基本条件: 1、规模---1000亿元以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产业集群化发展 3、有无龙头企业 4、有无专业化的协作配套体系 5、有无有影响力的品牌 6、产业关键技术引领能力,掌握技术的制高点。 以碳纤维材料产业为例:
一、以碳纤维新材料为例子 碳纤维是一种 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的新材料, 号称“材料之王” • 碳纤维 • 是一种强度比钢大(重量是钢铁的1/4而强度是其10倍)、密度比铝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 • 碳纤维的特性 • 具有元素碳的各种优良性能,比重小、耐热性极好、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大、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良好 • 具有纤维般的柔曲性,比强度和比模量超过一般的增强纤维 • 它和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比钢和铝合金还高3倍 • 按其原材料分类 •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应用最广泛 • 沥青基碳纤维 • 粘胶丝基碳纤维 28
二、碳纤维产业链 预浸料 原丝 碳丝 应用产品 • 预氧化 • 炭化 • 纸布 板材 • 型材 电毡 • 航空航天 国防 • 体育 休闲 • 工业 机械 建筑 • PAN • 沥青/粘胶丝 29
三、碳纤维的应用领域 • 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材料领域,碳纤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1、特殊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国防、航空、航天、航海 • 2、终端产品领域 工业与民用领域---- • 3、过程产品领域 复合材料领域--- 目前的市场趋势:碳纤维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市场
四、碳纤维的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 31
五、碳纤维的应用 工业与民用领域 32
六、碳纤维复合材料 • 体育用品: • 碳纤维材料已从钓鱼竿和高尔夫球棒推广到网球拍、羽毛球拍、冰雪运动器材、水上运动器材等方面。其中高尔夫球杆、网球拍和钓鱼竿是体育用品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三大支柱产品,约占该类产品的80% 风力发电叶片: • 目前风力发电叶片用碳纤维基本为美国供应。随着全球性的清洁能源发展趋势,我国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预计该行业对碳纤维的需求增长幅度100%-200%,三年后可达到万吨的用量,主要产品为24K-48K碳纤维 33
碳纤维复合材料 • 建筑增强材料 目前建筑增强用碳纤维基本为日本供应,主要需求产品为12K碳纤维。用于碳纤维单项加固布, 目前的应用量约为1500吨,预计该项需求增长幅度将达到20% • 工程塑料 重点应用行业是汽车工业,主要应用产品为12K、24K碳纤维长丝及短丝和碳纤维粉末。预计08年可达到300-500吨用量.后期增长幅度将达到100%-200% 34
碳纤维复合材料 • 电线电缆 前该领域只有日本和美国具有批量生产技术。兴科公司已经与国家电网中心研究院在2007年开始合作研发,预计2008年批量生产,三年内达到2000吨以上用量,三年后每年将达到30%以上的增长幅度。主要应用产品为12K碳纤维。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约3200亿RMB • 航空航天材料 碳纤维作为在航空航天重要的材料在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空客A350新型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比例已经达到52%,我国已经确定的大飞机计划将建立在碳纤维国产化的基础上开展,兴科公司在这个领域将有更为重要的发展前景 35
碳纤维复合材料 • 其它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耐高温>3000度,如飞机刹车盘)和电热材料等,主要应用产品为1K、3K、6K碳纤维。另外在导电材料、防静电产品等领域也将有广泛应用 • 总之,碳纤维将越来越多的取代传统材料(包括金属、玻璃纤维、其他)…… 36
4.如何扶持产业的发展 从2009年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到2010年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在产业发展的扶持上,通行的做法: 1、政府直接投资推动; 2、税收减免 3、其他要素(如土地),更多是体现在直接干预上(给、减、让,“凯恩斯主义”)。 而内源型经济发展,更体现在政府的非直接干预上,更体现在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上。
5、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步考虑的政策: 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往哪里发展?是什么东东?在什么地方? 2)降低产业门槛—“新低旧高” 3)加强政府产业引导—补助、贴息、奖励 4)创新发展方式---产业基金 5)改变商业模式等 物联网为例子-------今年要做十件事:一是出台规划,二是举行论坛,三是建设共性服务平台,四是突破关键技术,五是建设产业功能区(集群),六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七是培育龙头企业,八是是抓好示范工程,九是开设新专业,十是建立协调与工作机构。
6、高度关注我省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问题 PS: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09〕72号) ---着力在规模上下功夫: 力争到2012年,全省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左右300—1000亿元、60个左右100—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产业集群问题 PS: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09〕72号) ---着力在6个力上下功夫 1、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 2、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 3、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 4、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 5、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 6、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
产业集群问题 附件:我省目前着力打造的21个产业集群 1.杭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2.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 3.余杭家纺产业集群 4.宁波服装产业集群 5.慈溪家电产业集群 6.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 7.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 8.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 9.嵊州领带产业集群 10.海宁皮革产业集群 11.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 12.金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 13.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14.义乌饰品产业集群 15.黄岩模具产业集群 16.温岭泵业产业集群 17.长兴蓄电池产业集群 18.衢州氟硅产业集群 19.舟山船舶修造产业集群 20.缙云机床产业集群 21.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10年在试点21个,目前在申报。
地址及联系电话:杭州市莫干山路武林巷一号易盛大厦地址及联系电话:杭州市莫干山路武林巷一号易盛大厦 兰建平 0571—88228292 13516809981 lanjp@zjjmw.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