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兩岸新形勢下的國防安全戰略

兩岸新形勢下的國防安全戰略. 2014 年 2 月 12 日 林文程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琉球群島. 關島. 目前台海兩岸交流之現況( 1 ). 台海兩岸經貿關係現況 2012 年雙邊貿易:總金額超過 1216.22 億美元 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 807.14 億美元,進口 409.08 億美元,順差 398.06 億美元,是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 對中國出口佔我國總出口: 26.8% 對中國大陸進口佔我國總進口: 15. 1% 我國對中國 ( 含香港 ) 2012 年總出口比例: 39.4% ;總進口比例 28.4%

ta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兩岸新形勢下的國防安全戰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兩岸新形勢下的國防安全戰略 2014年2月12日 林文程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2. 琉球群島 關島

  3. 目前台海兩岸交流之現況(1) 台海兩岸經貿關係現況 2012年雙邊貿易:總金額超過1216.22億美元 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807.14億美元,進口409.08億美元,順差398.06億美元,是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 對中國出口佔我國總出口:26.8% 對中國大陸進口佔我國總進口:15. 1% 我國對中國(含香港) 2012年總出口比例:39.4%;總進口比例28.4% 我國對中國大陸之投資(經濟部投審會資料):我國經濟部核准資料,累計至2013年8月止,共投資1305億萬美元 中國對台灣之投資金額,累計至2013年3月止:6.43億美元

  4. 目前台海兩岸交流之現況(2) 截至2013年4月底,國人赴中國大陸累積共73,2917,059人次,2012年共有5,340,300人次,平均每天超過一萬四千人次臺灣同胞訪問中國大陸,估計超過40%的臺灣人民已經到過中國大陸 截至2013年9月底,大陸人民來台累積共11,344,313人次 估計超過一百萬臺灣同胞常住中國大陸 內政部戶政司資料顯示,兩岸通婚累計至2013年9月底,共362,797件,離婚92,156件 馬總統上台後,兩岸恢復協商往來,並已簽署十九項協議

  5. 影響台海兩岸關係的三大類因素 一、國際體系之變革 美國之全球與東亞戰略 美中、美日、中日、中印關係 東亞體系發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多邊主義、中國崛起 國際社會如何看待台灣 美國是否武力介入台海衝突? 二、中國大陸之政經發展 中國崛起論 中國崩潰論 三、臺灣之政經發展 政治發展:例如2016年之總統和立委選舉 經濟發展:台灣能否再創經濟奇蹟

  6. 東亞四大衝突引爆點的動態 • 朝鮮半島最具不確定性 • 北韓新領導人能否穩住陣腳? • 六方會談遲遲未能恢復 • 北韓堅持不放棄發展核武 2. 南海地區:雖然聲音吵雜,並不會真正發生軍事衝突 3. 台海地區短期未來將持續穩定 4. 中日台釣魚台衝突

  7. 美國對東亞戰略之調整 • 未來之亞太政治情勢將圍繞美中關係之變化而發展 • 歐巴馬政府決定重返亞洲 • 美國國務卿Hillary Clinton之講話 • 歐巴馬總統於2011年11月17日在澳洲國會之講話 • 美國加強與東亞盟國之安全合作 • 美國軍力向東亞地區遷移

  8. 美中之合作與衝突(1) • 結構性矛盾 • 台灣問題 • 人權問題 • 地緣戰略上之衝突 • 經貿衝突 • 爭奪戰略資源 • 中共支持流氓國家及輸出飛彈或武器到不穩定地區 • 南海問題

  9. 美中之合作與衝突(2) • 兩國宣示要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 • 兩國領導人一再宣示要合作 • 兩國的共同利益 • 在全球反恐上的部份合作 • 在北韓核武問題上的部份合作 • 在對付全球金融風暴上的合作

  10. 美中之合作與衝突(3) • 未來美中競爭的主戰場在東南亞 • 2010年7月美中兩國在ARF年會上對南海問題針鋒相對 • ASEAN+中國自由貿易區vsTPP • 美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 美國加強與新加坡、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國之安全合作 • 美國國務卿對緬甸的破冰之旅

  11. 美國對南海主權爭端的立場 不管那一國擁有主權,均需尊重海上航行自由 爭端應該要和平解決 鼓勵對話以維持南海之和平與穩定 對主權爭端維持中立,不主動介入,但是如果被要求就解決爭端或法律問題提供協助,美國願提供協助 反對任何破壞現狀之單邊行動 Hillary Clinton’s remarks: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national interest in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n access to Asia’s maritime commons and respect for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at America seeks “a collaborative diplomatic process by all claimants for resolving the various territorial disputes without coercion.”

  12. 中日衝突 • 中日歷史情結:日本侵略中國是中國百年屈辱中最大的一部份 • 歷史教科書 • 靖國神社 • 南京大屠殺 • 台灣問題 • 美國因素 • 中日競爭東亞區域霸權 • 領土主權爭端 • 釣魚台 • 東海經濟海域劃界問題(春曉油田問題)

  13. 釣魚台列嶼

  14. 中日釣魚台爭端

  15. 中日公務船釣魚台爭鋒

  16. 釣魚台列嶼的一些資料 • 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及3個小島礁所組成 • 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 • 釣魚島最大,面積約4.5平方公里 • 平均海拔362公尺 • 島上無人長期居住 • 位於台灣東北約102海浬處 • 日方稱為尖閣列島

  17. 釣魚台爭端的浮現 • 中國認為日本在1895年併吞釣魚台 • 1971年6月17日,美日簽署「歸還琉球協定」,並將釣魚台列嶼之行政權交給日本,引發保釣運動 • 台、日、中三國主張擁有釣魚台之主權 • 1969年5月日本以石垣島名義在釣魚島上建碑,上寫「八重山尖閣群島魚釣島」,將黃尾嶼改為久場島,將赤尾與改為大正島 • 中國主張擁有釣魚台主權,理由是因為釣魚台是台灣的一部份,而中國擁有台灣之主權 • 1971年12月30日,中國外交部聲明:「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附屬島嶼。它們與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18. 可能醞藏豐富石油 • 1960年代,美日地質學家調查發生,釣魚台海域海底可能醞藏豐富的石油 • 1969年,聯合國遠東經濟委員會海洋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東海可能醞藏石油 • 中國自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淨輸入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輸入國 • 日本和台灣石油幾乎百分之百靠進口

  19. 釣魚台主權爭端所涉及之其它利益 • 是否可以作為基礎來劃分大陸礁(continental shelf)及專屬經濟區(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 1996年7月20日,日本政府主張以釣魚台作為日本的基線,案中間現同中國劃分大陸礁層及專屬經濟區 2. 國家安全問題:釣魚台介於琉球和中國之間 3. 民族主義因素 • 中國之百年屈辱 • 慰安婦賠償問題 • 台灣之保釣運動 • 日本之右翼人士(日本青年社) • 中國想利用此一爭端,爭取台灣共同保釣,塑造兩岸一國之形象,以及轉移內部之民怨

  20. Sino-Japanese dispute in East China Sea

  21. 美國的立場 • 美國是中日台釣魚台爭端的始作俑者:有先見之明、高明佈局? • 美國最初對釣魚台主權歸屬採模糊立場 • 1971年10月,美國政府表示:「保原從日本取得的對這些島嶼的行政權歸還給日本,毫不損害有關主權的主張。美國既不能給日本增加在它們將這些島嶼行政權移交給我們之前所擁有的法律權利,也不能因為歸還給日本行政權而削弱其它要求者的權利。…對此等島嶼的任何爭議的要求均為當事者所應彼此解決的事項。」 • 1996年9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既不承認也不支持任何國家對釣魚島的主權主張。」 • 美國的立場逐漸朝日本傾斜 • 2004年2月2日美國副國務卿Armitage表示,當日本施政下的地域(administrative territories)一旦受到攻擊,美國將視為對其自身的攻擊 • 美國國務卿Hillary Clinton公開表示美日安保條約是用釣魚台 4. 美國日中日釣魚台衝突中的受益國,但是美國目前不希望中日因釣魚台衝突引發戰爭

  22. 中國之立場 • 主權屬於中國,無可爭議 • 中國外交部1971年12月30日聲明 • 1992年2月25日中國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將台灣及包括釣魚台支付屬島嶼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領土 2.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 1972年9月中日建交時,中國主張擱置釣魚台主權問題 • 1978年中日簽訂和平條約,鄧小平訪問日本,主張擱置主權、共同開發、合資經營、共同得利

  23. 中日共同利益 • 日本資金和計畫有助於中國經濟發展 • 兩國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 • 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中國是日本第二大貿易伙伴 • 2011年,兩國貿易總額3449億美元,日本自中國進口1834億美元,日本對中國出口1614美元 • 對中國貿易戰日本總貿易額20.6% • 2011年,中國在日本投資120億美元 3. 區域國家不願見到中日衝突引發戰爭

  24. 馬英九總統的東海和平倡議 • 馬總統在2012年8月5日提出東海和平倡議 • 各方應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行動 • 各方應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 • 各方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 • 告方應尋求共識,研討「東海行為準則」 • 各方應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25. 中共劃東海防空識別區 • 2013年11月23日中共國防部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和日本所劃的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 • 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Zone,ADIZ)的定義 • 美國之立場 • 日本之立場 • 我國之立場

  26. 中共所劃東海防空識別區

  27. 中日東海防空識別區重疊

  28. 中國南海之9條斷續線

  29. 台灣的政治和社會發展 台灣成為民主國家 台灣的國際形象大為改善 人民和民主成為台灣外交之新工具 台灣作為分裂的國家 國家認同缺乏共識 難以建立跨黨派之外交政策 3. 政權輪替導致大陸政策改變

  30. 中共內部政經發展 • 習近平上台後加強對網路之控制,但民主改革之呼聲逐漸增強 • 胡錦濤之警告:不打擊貪腐會亡黨亡國 • 人口結構失衡 • 環境生態惡化 • 西藏和新疆少數民族問題 • 三農問題 • 貧富差距擴大化 • 東西發展差距 • 民怨上升

  31. 馬總統之大陸政策 • 不統、不獨、不武 • 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 • 政治談判: • 尋求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 尋求兩岸外交休兵、台灣國際空間 4. 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簽訂CECA • 取消對中國大陸投資之 40%上限 • 允許中國資金來台投資房地產、產業甚至媒體; • 將同意12吋晶圓廠投資中國大陸; • 人民幣在台兌換 • 准許台灣的銀行到中國大陸設分行 • 擴大小三通

  32. 台灣對兩岸關係政治定位之演進 漢賊不兩立時期(1949-1991) 一國兩府或一國兩區時期(1991-1999) 一個分治的中國 海峽兩岸是兩個並存的政治實體 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 兩岸「分裂分治」 兩德模式 3. 特殊國與國關係時期(1999-2002) 一邊一國時期(2002-2008年5月) 回到一國兩區時期(2008年5月至今)

  33. 台海兩岸政治定位的各種可能方案 • 兩岸完全統一、聯邦、一國兩制 • 兩德模式、兩韓模式 •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 中國不武、台灣不獨之中程協議 • 芬蘭模式、國協或邦聯 • 特殊國與國關係、一邊一國

  34. 中國對台策略目標 • 最終統一臺灣 • 短期內防止臺灣宣布法理上獨立 • 防獨促統 3. 中長期的目標是迫使台灣走向談判桌,談政治問題(包括兩岸和平統一議題)

  35. 中國對台策略 I. 目標 • 最終統一臺灣 • 短期內防止臺灣宣布法理上獨立 II. 策略 • 對臺灣進行法律戰:在國際社會上孤立臺灣、挖臺灣邦交國、阻止臺灣加入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國際組織中更改臺灣之會籍名稱 • 持續對臺灣施加軍事威脅 • 國際上邊緣化臺灣經濟,另方面吸納臺灣經濟 • 從臺灣內部分化臺灣 • 孤立、打擊台獨勢力 • 台灣香港化 III. 目前政策重點 • 向南走、向下沈、攏絡三中(中小企業、中下階層、台灣中南部)

  36. 習近平上台後之可能對台政策 • 目前之中共對台策略 • 胡錦濤的大陸政策被視為是成功的 • 中共的真正挑戰來自內部 • 馬總統執政期間被北京視為發展兩岸關係的戰略機遇期 • 習近平上台後的優先執政項目不是對台政策

  37. 中共對台用武的時機 I. 2000年中共對台政策白皮書的三個如果 • 如果臺灣宣佈獨立 • 如果外國勢力介入台灣事務 • 如果臺灣當局遲遲不進入談判完成統一. II. 2004 年中共國台辦的五一七聲明給臺灣兩條路選擇 • 持續追求台灣獨立最後玩火自焚 • 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走向繁榮未來 III. 2005年三月十四日反分裂國家法 • 授權國務院及中央軍委採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 VI. 我國國防部之評估

  38. 中共對台用武的可能方式 • 中共對台用武的可能方式 • 兩棲登陸作戰 • 飛彈攻擊 • 封鎖 • 攻擊外島 • 針對性軍事演習 • 作戰的方式

  39. 如果中共決定對台用武,中共會如何進行? • 中共第一階段的作法 取得空優、斬首行動、瓦解台灣的抵抗意志及力量 • 第二階段的作法 取得台海之制海權 空軍、海軍水面艦及潛艦的聯合運用 • 第三階段的作法 準備入侵、空襲以軟化台灣的防衛能力 • 第四階段 登陸作戰、兩棲登陸、傘兵攻擊 • 四個階段不是截然劃分

  40. 臺海兩岸政治談判的前景 • 臺海兩岸政治談判的可能議題 • 統獨問題 • 和平協議或結束敵對狀態協議 • 國旗、國歌、國號問題 • 兩岸領導人互訪問題 •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 台灣國際空間問題 • 中國對兩岸政治談判的立場 • 台灣對政治談判的立場

  41. 所謂中國大陸崛起的前景(1) 一、大陸人口結構 • 總人口超過十三億 • 男性佔51.5%,女性佔48.5% • 14歲以下佔總人口22.4%、15-64歲佔70.3%、65歲以上佔7.7%。 • 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佔總人口91.59%

  42. 中國大陸的崛起與挑戰(2) 二.中國之土地面積 • 國土面積:9,626,753平方公里 • 海域面積:4,730,000平方公里 • 陸地國界:2萬2千多公里 • 海岸線:1萬8千公里 • 沙漠化:約有18%國土面積已經沙漠化,目前每年沙漠化面積3,436平方公里 • 缺水:溫家寶於1999 表示中華民族的生存受缺水之威脅,平均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的飲用水,在 100個大城市中,過半數被視為嚴重缺水。此一情形威脅工商業發展及生活品質。 • 環境污染情形嚴重:80%的河川受不同程度污染

  43. 中國國防預算, 2005-2013, 單位:10億人民幣

  44. 中共發展海權對台灣之影響 • 近岸防衛戰略(1949-1982) • 近海防衛戰略(1982-1992) • 近海防衛與維護海洋權益(1992-) • 中共發展海權之前景 • 中共發展海權之階段規劃 • 中共發展海權之優缺點 • 中國目前之海軍實力 • 一艘仍沒有戰鬥力之航母、75艘主要水面戰艦(包括23艘驅逐艦和52艘巡洋艦)、54艘潛艦、55艘中型和大型兩棲登陸艦、85艘配備飛彈小型艦,仍不具備藍水海軍實力 6. 對台灣之衝擊

  45. 臺灣的地緣戰略角色 • 不沈航空母艦? • 美國的棋子? • 中共發展海權的阻力? • 日本海上生命線的中心環節? • 歐亞陸塊棋局的樞紐角色?

  46. 臺灣因應威脅的準備 • 團結才有策略 • 在既有基礎上規劃策略 • 策略規劃要全盤而非局部、要有短中長程規劃,不能炒短線 • 台灣的動員準備:台灣社會的特質、全民國防的概念與可行性、台灣的動員機制 • 外交? • 經濟? • 軍事?

  47. 國家力量的意涵 • 國家力量指使別人作他們原本不想做的事情之能力。 • 國家力量是相對的 • 國家力量是變動的 • 需要應用國力的地點:是否有能力投射國家力量? • 時間因素:是否能夠將國家潛力轉變成作戰的能力 • 國家力量大小在於別人的認知 • Hans Morgenthau:有形國力與無形國力 • Joseph Nye:軟國力(soft power)與硬國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