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印象派 · 莫內的世界

印象派 · 莫內的世界. 08 金融工程 - 嚴振鴻 2008054286. 印 象 派 - Monet 的 世界. 印象派這個名稱是由法國畫家莫內 Claude Monet 的一幅風景畫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 印象:日出 》 得來的。 1874 年, 30 位巴黎青年藝術家為了挑戰當時學院派的繪畫原則,獨立舉辦了與官方沙龍相抗衡的畫展,這次畫展受到了輿論的奚落,人們隨便地以莫內的這幅畫為他們取上「印象主義者」的稱號。. 克勞德 . 莫內. 莫內 與 他的畫.

ta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印象派 · 莫內的世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印象派·莫內的世界 08金融工程-嚴振鴻 2008054286

  2. 印象派-Monet的世界 印象派這個名稱是由法國畫家莫內Claude Monet 的一幅風景畫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印象:日出》得來的。1874年,30位巴黎青年藝術家為了挑戰當時學院派的繪畫原則,獨立舉辦了與官方沙龍相抗衡的畫展,這次畫展受到了輿論的奚落,人們隨便地以莫內的這幅畫為他們取上「印象主義者」的稱號。 克勞德.莫內

  3. 莫內與他的畫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歐·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裏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之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爲在他的內心裏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莫內是印象派的先驅,將藝術從工作室內帶出戶外。

  4. 《印象:日出》描繪日出海景,用筆隨意,看似未完成,像只畫個印象而已。《印象:日出》描繪日出海景,用筆隨意,看似未完成,像只畫個印象而已。

  5. 《阿尔让特伊的帆船 》 藝術、繪畫,表達最直接的感受,捕捉當下的情景 畫面明亮且充滿生機,仿佛可以使觀賞者進入圖畫中的世界一般。

  6. 《阿尔让特伊大桥》 莫內的藝術淺顯易懂,他不畫些不愉快的東西。 藝術家都有自己創作的目的,莫內的創作動力來自于他內心想要傳達自然之美的強烈願望。

  7. 若說光和色彩是莫內創作的靈魂的話,那愛肯定就是另一種光若說光和色彩是莫內創作的靈魂的話,那愛肯定就是另一種光 莫內的人物畫不多,基本上都是以與其相濡以沫的第一任妻子卡謬為素材所作。 他們相識于巴黎,並且很快墮入愛河,但莫內的父親看不起卡謬,強迫他們分手并切斷了他們的經濟來源,莫內因此變成了一個窮小子。 1866年秋,爲躲避債務,莫奈自毀近200幅作品,回到巴黎的阿弗爾。經濟狀況的每況愈下威脅到莫內的創作,有時候,莫內不得已刮掉已完成的油畫上的油彩,重複使用。 富有産生不了愛,貧窮也摧毀不了愛。莫奈一如既往地愛著卡謬,卡謬也給予莫內星火燎原般的創作靈感。 “自戀”的莫內一生很少爲別人畫肖像,但他愛上卡謬後,常以她爲模特兒來畫肖像,或把她當做點景人物。莫內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全部以卡謬爲原型。

  8. 《綠衣女人》-作於卡謬19歲 《撐陽傘的女人》-後面是他們的兒子約翰

  9. 《紅圍巾:莫內夫人畫像》 這是莫內用了10年的時間畫出來 送給愛人的,直到卡謬臨終前一年 才完成。畫中,卡謬從門外匆匆經過,帶著疲倦與愛憐的眼神瞥進門內,也許莫內恰好抬起頭,彼此的目光交匯在一起。莫內的心被這匆匆一瞥深深牽引,刹那便是永恒。莫內說:“我願永遠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濤之巅。”正是有了與卡謬相依爲命的愛,內心傷痕累累的他才能說出這樣的豪言壯語,義無反顧。

  10. 《艾托塔的崖》

  11. 《埃托塔的曼努普特》 1979年莫內的卡謬逝世后,大海成為了莫內的創作源泉。在英法海峽的海岸、埃托塔等,莫內創作了一批較之以前更富有沖擊力的作品,對光與影的瞬間效果的捕捉令人著迷。爲此有人將這一時期稱作莫奈的"埃托塔時代",《埃托塔的崖》、《埃托塔的曼努普特》是這個時期作品中的兩件。

  12. 莫內一生也創作了很多組作品, 即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這也是莫內晚年作品的一個特色。 《干草垛》這壹組圖前後共畫了24幅, 既有單幅的,也有整組的,角度不同,時間也不同,表現在不同時辰和不同光線的變化下的草垛形象。 從莫奈畫《干草垛》,看出了莫內的整個作畫靈感的源泉,即光色的變幻激發了他的藝術熱情。他曾對友人寫信說:"太陽落下得那麽快,我追不上它。”

  13. 莫內晚年所創作的的睡蓮圖 莫內用了70年的時間,創作出2000多張畫布,想要表達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捕捉那瞬息萬變的風景,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由于白内障,老畫家几乎丧失了视力。在經過手術,視力有所恢復后,他仍然繼續專注于描繪自家的蓮花池,創作出了許多美麗的景致,他用盡熱情,執著于對色彩和光影的追尋,1926年12月5日,大型壁畫《睡蓮》完成后的第二天,莫內永远地告别了人间。 物體形狀完全化除卻不顯突兀,光線和色彩本身成為畫面的主題

  14. 當生命接近尾聲時,莫內告訴克列孟梭:“當你從哲學層面尋找自己的世界時,我則努力呈現世界的表象,這表象與未知的現實密切相關。當一個人停留在和諧的表面時,就不可能離現實很遠,至少不可能離我們能夠認識到的現實很遠。我只是觀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來的一切,並用畫筆記錄下來。”《克勞德.莫內》1928年 對於莫奈——一個敢於跳脫傳統的、勇於把人的第一感受表現到畫面上的偉大的藝術家,我相信給予任何讚美之詞應該都不為過,我從他的作品上能看到的,除了對現實世界里瞬息萬變的事物的捕捉之外,從那流動的水面,飄浮的雲彩,更能強烈的感覺到每一件創作都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放大,這種感覺是很難用語言所能表達的。

  15. 危老師,我想問一個問題 • 就是您認為,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應該更多的注重受眾的目光與喜好,還是應該更多的觀照自己的內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