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 原子核不是一个质点而有电荷分布 有自旋角动量和磁矩 原子核系统在外磁场中磁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的现象 原子核是自然界安排在物质内部的极小探针 核磁共振断层扫描仪. 基础知识. 物理基础:原子核的自旋。 1924 年泡利提出核自旋的假设 - 实验证实。 1932 年,发现中子后,认识到: 核自旋:是质子自旋与中子自旋之和。 核磁矩: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时,核才有非零的核磁矩 —— 产生核磁共振. 磁共振:. 核磁共振( NMR ) 电子自旋共振( ESR ) 顺磁共振( EPR ) 铁磁共振( FMR ) 光泵磁共振( PMR )

taur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核磁共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核磁共振 • 原子核不是一个质点而有电荷分布 • 有自旋角动量和磁矩 • 原子核系统在外磁场中磁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的现象 • 原子核是自然界安排在物质内部的极小探针 • 核磁共振断层扫描仪

  2. 基础知识 • 物理基础:原子核的自旋。 • 1924年泡利提出核自旋的假设-实验证实。 • 1932年,发现中子后,认识到: • 核自旋:是质子自旋与中子自旋之和。 • 核磁矩: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时,核才有非零的核磁矩—— • 产生核磁共振

  3. 磁共振: • 核磁共振(NMR) • 电子自旋共振(ESR) • 顺磁共振(EPR) • 铁磁共振(FMR) • 光泵磁共振(PMR) • 解释磁共振现象:经典、量子学观点。

  4. 磁矩 在磁场B下,磁力矩应为:M=NISen 磁矩在均匀外磁场作用下:仅受到力矩作用(磁力矩) • 核磁矩: I:核自旋量子数。 :旋磁比。g因子

  5. 核磁共振原理: • 核磁矩: • I:核自旋量子数、因子、 •   :核的玻尔磁子(常数) • 在外磁场Bz下: • 宏观物质:体磁化强度

  6. 核磁共振(NMR)产生条件: • 均匀磁场Bz: • 产生塞曼能级分裂: 垂直Bz加一射频磁场B1: • 受激吸收跃迁和受激发射跃迁

  7. 核磁共振方法 • 扫场法: • 固定射频磁场频率,让Bz连续变化。 • 扫频法: • 磁场Bz固定,让射频场频率连续变化。

  8. 核磁共振实验原理装置图 • 永磁铁B恒。 • 音频调制磁场: • 边限电流 • 射频磁场B1

  9. 实验接线图 边限电流过大:饱和。边限电流过小:停振。边限电流调节,会对频率产生影响。

  10. 电磁铁:强、高度均匀、非常稳定 • 永磁体:2.1T、长期稳定、使用方便。 • 受温度影响大。 • 电磁体:2.5T、磁场和缝隙可调。灵活性大。大功率激励电源。 • 超导磁体:十几特斯拉磁场、均匀性、稳定性也好。使用液氮、液氦。

  11. 射频边限振荡器 • 射频:十几到几百兆赫芝。 • 单一线圈:发射与接收。 • 边限振荡器(RLC)-交变射频磁场-品质因数Q(灵敏)-即提供B1,又作为探测器-样品吸收-电感L变化-输出幅度变化

  12. 实验内容 • 调节共振信号:射频频率、分析信号峰位。(三)峰等间隔、(二)峰合一。测量磁场强度。 • 1.内扫描法:测量磁场(不同点:均匀) • 计算式:

  13. 实验内容: • 2. 李萨如图形 • 移相法:

  14. 纵向驰豫 • 纵向驰豫:自旋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 • T1:纵向驰豫时间。人体组织的骨、脂肪、内脏、血液的T1不同。

  15. 横向驰豫: • 自旋与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 • T2大小反比于盐浓度。

  16. 霍耳效应高斯计——测量磁场 • 测量原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