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1.15k Views
公民與社會 第四冊 第三課 生產與經濟發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2-1 2-1 複習. 其他條件不變, P 影響 Q 點的移動 ( 需求量、供給量 ) P 以外的其他因素改變而影響 Q 線的移動 ( 需求、供給 ). 二、經濟學的分類 ( 課 p.5). 課目錄. 壹、生產要素. BACK. 一、生產要素的意義. 意義:為了達成生產活動,必須投入的各類要素。 類別:分為土地、勞動、資本及企業才能。 注意:不包括中間原料、材料。 別稱:生產投入( inputs )。.
E N D
公民與社會 第四冊第三課 生產與經濟發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2-1 2-1複習 • 其他條件不變,P影響Q 點的移動(需求量、供給量) • P以外的其他因素改變而影響Q 線的移動(需求、供給)
課目錄 壹、生產要素
BACK 一、生產要素的意義 • 意義:為了達成生產活動,必須投入的各類要素。 • 類別:分為土地、勞動、資本及企業才能。 • 注意:不包括中間原料、材料。 • 別稱:生產投入(inputs)。
補充:中間財與最終財 • 中間財貨(半成品:semi-product) :廠商用來生產的原料等。例如:製造汽車的鋼鐵。 • 最終財貨:消費者可以直接使用的財貨。例如:私家轎車。
BACK 二、生產要素的分類
BACK (一) 土地(自然資源) • 定義:凡是能幫助生產,非人力所創造的經濟資源。 • 舉例:農林漁牧、水力、陽光、空氣、海洋、礦產等。 • 報酬:地租。 • 特性:土地有限,具稀少性。 • 圖照來源:溪頭銀杏林http://homepage.ntu.edu.tw/~exfo/newchi-tou/view/index.asp
BACK (二) 勞動 • 定義:以獲取收入為目的的人類勞務,稱為勞動,包括勞心與勞力。 • 舉例:教師、歌手。 • 報酬:工資(wage)依勞動者與雇主的契約決定。 • 特性:供給有限。
BACK (三) 資本(人造資源) • 定義:由人力所生產的財貨,是用來幫助生產其他財貨。 • 舉例:機器、設備、廠房、專利權等。 • 報酬:利息。 • 特性:以營利或增加利潤為目的。
(四) 企業才能 • 定義:指結合勞動、土地、資本三類生產要素,從事生產的經營能力。 • 舉例:張忠謀、施振榮。 • 報酬:利潤,企業家的所得,可能為正數或負數。 • 特色:能夠評估及接受開創新事業的風險。 下一頁
BACK 四大生產要素之比較
※中間財為什麼不是生產要素? • 中間財貨無法直接歸類到四種生產要素,但是還是可以間接歸類到四種生產要素。 • 例如:鋼鐵半成品可以再加以細分是礦砂(自然資源) 、熔爐(資本) 、勞動(人力資源)以及鐵工廠老闆(企業家精神)這四種基本生產要素所製造出來。(經濟學2000上冊p.260)
課目錄 貳、生產函數 p.47
生產函數 • 定義: 1.生產要素(自變數)與最大產出量(應變數)之間的關係,以函數形式表示。 2.假設生產技術不變,在一定期間內,廠商生產財貨或勞務時,所投入的生產要素與最大產出量之間的關係。 • 用途:用來評估生產的效率。
BACK • 產品數量是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函數(即生產要素投入愈多,產品數量愈高)。以函數表示如下: Q=f( X1,X2,…, Xn ) • 意義:投入一定量的X1,X2,…, Xn等生產要素,可得數量(Q)的產出。 ※或寫成 Q=f(L ,K ,T , E ,ε) • T →土地 ,E →企業才能, ε →其他
為了簡化且兼具分析功能,將廠商所使用的生產要素中,分為人力與物力兩類。前者以勞動為代表(labor,簡寫為L),後者一般以資本(capital,簡寫為K)(包括機器、廠房等)為代表。於是,生產函數可簡化成:為了簡化且兼具分析功能,將廠商所使用的生產要素中,分為人力與物力兩類。前者以勞動為代表(labor,簡寫為L),後者一般以資本(capital,簡寫為K)(包括機器、廠房等)為代表。於是,生產函數可簡化成: Q = f(L , K)
BACK 一、生產的短期與長期 p.47
長期與短期-生產要素的使用是否可以變動? • 定義: 1.長期(long run)-所有生產要素都能變動。 2.短期(short run)-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無法變動(固定)。 • 提出者: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馬歇爾。 下一頁
補充:個體經濟學之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 著作:《經濟學原理》。 • 主張: 「消費者剩餘」 、剪刀理論(p.31) 、長期短期的時間觀念等。 • 重要性:新古典學派(劍橋學派)開創者。參考學生講義4-1 p.6。 圖照來源:政大經濟學系
BACK (一) 生產的「短期」 • 決策者只能在不動規模的情況下調整生產,這種稱為「短期」的決策。 • 在此期間內,廠商使用的要素中,至少有一種要素的使用量,無法調整(固定)。例如: • Q= f(L , K), • L為變動生產要素、K 為固定生產要素。
(二) 生產的「長期」 • 投資人可以做全盤考慮,包括要多大的公司、工廠,這種考慮就稱為「長期」的決策。 • 舉例:投資前或擴充新廠前。 • 在分析的期間內,廠商使用的要素中,任何一種要素的使用量,均可調整。 例如:Q = f(L , K) L、K 都為變動生產要素,廠商沒有固定生產要素。 下一頁
BACK 生產的短期與長期的區別
BACK 小百科:p.48固定生產要素、變動生產要素 • 固定生產要素:短期內不能改變數量的投入,例如:資本設備。 • 變動生產要素:可以增減的生產要素,例如:勞動。 (資料改寫自:張清溪等(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臺北:翰蘆。P.173)
二、平均產量、邊際產量 p.49從生產面(廠商)探討 • 平均產量(average product,簡寫為AP) : 平均每1單位的生產要素的產出。 • 邊際產量(marginal product ,簡寫為MP) : 其他要素使用量不變下,每增加1單位生產要素,總產出的增量(或減量)。 下一頁
三、邊際報酬遞減律 p.49 • 定義:在短期內,生產技術及其他生產要素的使用量不變下,隨著勞動使用量(L)的增加,勞動的邊際產量(MP)終會出現遞減的現象。 下一頁
為什麼會出現邊際報酬遞減? • 分析:因為規模固定(例如:機器設備固定)下,增加一個勞動投入,每人可配合生產的設備量逐漸減少,最後一定會使總產量的增加速度減緩,也就是邊際產量遞減。
投入產出表p.50 AP=MP時 AP最高
MP及AP的關係 ※ MP與AP的關係 1.MP>AP,AP遞增 2.MP<AP,AP遞減 EX :轉學生 3.MP=AP,AP最大
TP與AP ※ TP與AP的關係 TP曲線上任一點的割線斜率=AP EX:L=5 TP=40 AP=40/5
TP與MP的關係 ※TP與MP的關係 1.MP=0時 TP最大 2.TP曲線上任一點的切線斜率=MP ※MP最高時為轉折點
補充:邊際成本遞增(課p.8)Law of Increasing Marginal Cost • 邊際成本(MC)是每多增加一 單位的生產,總成本的變動量。 • 邊際成本遞增:MC會先遞減,最後遞增 ※參考:課本p.8機會成本遞增 學生講義L2
MC與AC的關係 • MC=AC時,AC最小 • 參考學生講義4-2p.6
課目錄 參、廠商組織
(一)廠商組織的三種型態 1.獨資:一人出資,負經營的成敗。 2.合夥:2人以上的投資者(合夥人),共同投資,經營。 3.股份有限公司:二人以上有限債務的股東組成,將全部的資本分為股份。
特殊廠商組織-合作社 • 目的:避免中間剝削 • 特色: 1.不以營利為目的(免繳所得稅和營業稅) 2.以社員為服務對象 3.社內表決「每人一票」
有限責任&無限責任 • 有限責任: • 定義:依出資或股份的多寡來負清償責任,責任到所出的錢賠完為止。 • 舉例:我花10萬買幸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當該公司倒閉時,我的10萬元也賠光了!
無限責任: • 定義:負完全的清償責任,責任擴及當事人其他財產。 • 舉例:我和小蔡合夥開公店,店倒了,小蔡跑了,清算公司財產後還欠一千萬,我只好賣掉我房子還這一千萬。
補充:廠商組織與法人(民法) 本法所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 (公司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