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463 Views
第十二讲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著追求。
E N D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著追求。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50多年来,对台方针和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 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 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 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垮台后盘踞台 湾、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形成的,是中国国 内战争遗留下来的、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解放台湾问题的决心,首先是建立在武力解放基础上的。 第一步,迅速组建海军、空军,掌握制海权、制空权;第二步,尽快解放东南沿海各岛,扫清外围,建立攻台前沿阵地;第三步,发起对台全面作战。时间不超3年。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只要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台湾省的具体事宜可由蒋介石台湾当局来安排。台湾如果回到祖国来,“一切可以照旧”,台湾可以继续实行三民主义,可以按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只要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台湾省的具体事宜可由蒋介石台湾当局来安排。台湾如果回到祖国来,“一切可以照旧”,台湾可以继续实行三民主义,可以按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确立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春邓小平指出,只要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1981年9月3O日,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阐述台湾回归、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1982年邓小平指出:香港回归后,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3年邓小平系统阐述了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思想-六条构想。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1984年12月,邓小平会见来华参加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4年12月,邓小平会见来华参加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坚持“一个国家” “一个国家”: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两种制度” “两种制度”: 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睦共处。
“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 第一、成功地解决香港问题 1984年12月20日,中英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予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零点, 中英两国政府顺利进行了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 第二、澳门回归祖国 1987年4月13日,中葡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零点,中葡两国政府顺利进行了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
第三、香港、澳门后回归的新发展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有效地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保障了市民的各项基本权利,消除了回归以前海外产生的种种担忧和疑虑。香港在全球竞争力的排名已从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6位。并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及最佳营商地区和评级最高的金融中心;澳门同胞也团结自助,自强不息,使经济从低谷中走出,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港澳回归后,与大陆各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相互合作不断加深,互利互惠充分体现。
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一个中国原则是基础和前提。 第二、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第三、首次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第四、提升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战略高度,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第一、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最紧迫的任务。 第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定义,丰富一个中国原则内涵。 第三、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