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likes | 1.33k Views
第二章 企業基本資訊系統的 分類與架構. 本章大綱. 第一節 資訊系統的分類架構 第二節 交易處理系統 第三節 管理資訊系統 第四節 決策支援系統 第五節 專家系統 第六節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 第七節 群組支援系統 第八節 跨組織資訊系統. 環境的挑戰. 管理. 解決方案. 資訊科技. 資訊系統. 組織. 資料來源: K.C. Laudon J. P. Laud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7th, Edi, 2003. 從管理角度看資訊系統示意圖.
E N D
本章大綱 • 第一節 資訊系統的分類架構 • 第二節 交易處理系統 • 第三節 管理資訊系統 • 第四節 決策支援系統 • 第五節 專家系統 • 第六節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 • 第七節 群組支援系統 • 第八節 跨組織資訊系統
環境的挑戰 管理 解決方案 資訊科技 資訊系統 組織 資料來源:K.C. Laudon J. P. Laud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7th, Edi, 2003 從管理角度看資訊系統示意圖 對資訊系統設計上的含義而言, 是要認清環境的挑戰來設計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資訊系統的意義不在於強調資訊科技, 而在於強調是否對環境的挑戰提出一個好的解答 對資訊系統的評估而言, 以能否舒解環境挑戰作為評估的原則 對資訊系統的內容而言, 它包含了管理資訊科技與組織三者
管理角度看資訊系統 • 資訊系統的意義不在於強調資訊科技,而在於強調是否對環境的挑戰提出一個好的解答 • 對資訊系統設計上的含義而言,是要認清環境的挑戰來設計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 對資訊系統的內容而言,它包含了管理資訊科技與組織三者 • 對資訊系統的評估而言,以能否舒解環境挑戰作為評估的原則
以支援的單位來分類 以支援的單位來分類的資訊系統 供應鏈管理系統、電子資料交換 跨組織的資訊系統 知識管理系統、企業資源規劃、顧客關係管理 企業的資訊系統 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製造資訊系統 部門的資訊系統 群組軟體、群組決策支援系統、企業內部網路 群組的資訊系統 使用者自建系統、財務決策支援系統、專家系統、業務人員自動化 個人的資訊系統
以不同支援的功能面來分類 • 資訊系統亦可依功能面而分成: • 會計資訊系統、 • 財務資訊系統、 • 生產資訊系統、 • 行銷資訊系統 •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這是最傳統的分類方法。
以支援層次與對象來分類 不同支援層次的資訊系統 系統類型 支援對象 策略 層次 EIS、SIS 高階主管 DSS、ES、KMS 專業知識工作者 幕僚支援 MISERP、SCM、CRM 中階主管 管理層次 TPS 領班及作業員 作業層次 OAS 辦公室職員 辦公室自動化與通訊系統 資訊科技的基礎設施
以支援層次與對象來分類 • Strategic Level • 策略性規劃:EIS • 利用SIS提高公司的競爭優勢,其為外部導向、策略導向的資訊系統 • Staff Support • 支援專家使其擁有更好的資訊與知識去作決策
以支援層次與對象來分類 • Management Level • 支援中階管理者例行的 • 規劃:提供預測性分析報表來支援行銷、財務等規劃 • 控制:利用系統提供的數據來瞭解企業生產、財務、存貨等情形,將之與競爭對手,產業平均相比較 • 決策:提供日報表,月報表,專案進度,及成本差異分析表,來幫助中階主管進行例行性的決策
以支援層次與對象來分類 • Operational Level • 採購系統, 存貨系統, 會計系統 • 支援作業員之日常作業流程的自動化處理
以支援層次與對象來分類 • Office Auto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 Word、Excel、Internet、E-mail、Fax • 支援辦公室行政人員
以不同支援的標的物來分類 • 資料處理導向 • 此類系統以交易資料的蒐集、記錄、篩選、儲存、分類為主,如TPS、資料庫(Data Base, DB)及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等。 • 資訊分析導向 • 此種系統主要是對基本資料進行加工,如彙總、分類、整合、統計、比較,進而產生出對使用者更有意義的資訊,如財務報表、例外報表、統計分析報表等,主要的資訊系統為MIS、EIS、DSS、OLAP等。
以不同支援的標的物來分類(續) • 知識管理導向 • 此類系統主要支援知識的蒐集、記錄、儲存、傳遞分享與利用,如資料探勘(Data Mining)、ES、KM。
以解決問題的結構性來分類 • 支援結構性問題的系統 • 所謂結構性的問題(Structural Problem)表示:此種問題的處理流程、步驟與法則都是既定的, • 每個處理程序的Input、Process及Output也都固定,因此決策法則亦很清楚、明確。 • 例如會計程序、薪資計算程序,其支援系統主要有TPS、MIS、EIS、ERP 等。
以解決問題的結構性來分類(續) • 支援非結構性問題的系統 • 有些問題的解決與處理並無明確、固定的法則或步驟可循,所使用的解決方法亦因人而異,多憑靠直覺、經驗、知識、創意、判斷來決定,這種問題稱作非結構性的問題(Unstructural Problem)。 • 如支援腦力激盪及群組合作的群組決策支援系統(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GDSS)。KMS、groupware
以解決問題的結構性來分類(續) • 支援半結構性問題的系統 Semi-structural Problem • 有的問題可區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結構性的處理問題;另一部分為非結構性的判斷問題。 • 例如股票投資組合(Portfolio)的選擇決策。 • 決策支援系統
Bakos and Treacy • Two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企業競爭優勢的兩大來源 • 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 相對效率comparative efficiency
Bakos與Treacy架構 • 提出競爭優勢的因果關係圖 與搜尋有關的成本 獨特的產品功能 議價力量 轉置成本 競爭優勢 內部效率 相對效率 組織間效率
資訊系統對組織主要支援的目標 內部相對效率導向 提高 作業效率 提升 決策品質 規劃與 控制 強化 員工能力 企業 流程再造 支 援 資訊系統 支 援 競爭 優勢 策略 聯盟 供應鏈 整合 顧客 關係 快速 反應 創新 發明 建立 加值網路 外部競爭優勢導向
企業主要經營目標與支援的資訊系統 許多資訊系統的功能具有多重性,如ERP、SCM等,此表只是描述代表性的資訊系統的一些例子,不具完整性及排他性。
資訊系統的演進趨勢 企 業 競 爭 優 勢 依 賴 IS 的 程 度 資 訊 系 統 所 扮 演 之 支 援 角 色 與 演 進 IS
交易處理系統 • 交易處理系統的基本概念 • 交易處理系統(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TPS)是用來從事企業基本交易資訊的蒐集、儲存、處 理、傳播的系統,為企業電腦化的基礎系統。 • 企業的資訊分析系統如MIS、DSS、EIS、SIS等均需要TPS的資料 • TPS可以是處理一個流程或是具多個功能的系統, 也可以是整合性的企業系統,ERP
資料儲存 交易處理系統(續) • 交易處理系統的系統架構 圖2-5 TPS的系統架構與組成元件 記錄或 單據 輸入 產生 支援 交易 事件 輸入 Input 處理 Process 輸出 Output 使用者 擷取 儲存 查詢
交易處理系統(續) • 交易處理系統的特種 • 交易過程處理導向,結構性高的基層操作性工作 • 資料的處理為內部應用導向 • 資料處理為定時,例行性,重複性 • I/O為固定的標準格式 • I/O為細節資料,需大量儲存空間 • 需要高度的正確性與安全性 • 資料處理量大,計算複雜性低 • 需高度的可靠性 • 需提供快速的查詢功能,為效率導向
典 型 的 交 易 處 理 系 統 人 力 資 源 系 統 系 統 的 主 要 功 能 : • 員 工 記 錄 ; 員 工 福 利 ; 補 助 ; 勞 工關 係 ; 教 育 訓 練 主 要 的 應 用 系 統 : • 薪 資 系 統 ; 員 工 人 事 系 統 ; 員 工 福 利 系 統 ; 人 事 升 遷 系 統 ; 員 工 教 育訓 練 系 統 *
典型的交易處理系統 大 學 系 統 的 主 要 功 能 : • 入 學、成 績、選 課、畢 業 校 友 主 要 的 應 用 系 統 : • 註 冊 系 統;學 生 成 績 系 統;課 程 管理 系 統;校 友 捐 款 系 統
Gordon B. Davis的MIS 『MIS是一人機整合的系統,它提供資訊以支援組織的例行作業、管理、與決策活動。此系統用到電腦硬體、電腦軟體、人工作業程序、模式以及資料庫 』
MIS的定義 • MIS是: • 人機整合系統 • 用來提供資訊 • 支援例行作業、管理與決策活動 • 存在一組織之中 • MIS用到: • 電腦硬體與軟體 • 人工作業程序 • 模式,供作分析、規劃、控制與決策 • 資料庫
管理資訊系統 • MIS的基本概念 • 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 是設計來提供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與經營相關的例行性資訊報表,用以支援企業各功能部門作業之規劃、控制與決策,主要是以提供分析的資訊為導向,並非針對交易資料進行處理。
管理者 支 援 管理資訊(Management Information) 產 生 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擷 取 交易處理系統(TPS) :DB、File 管理資訊系統(續) • MIS的基本架構 管理資訊系統利用交易處理系統的資料庫或檔案系統,進行彙整、分類、統計、計算比較等分析以提供,支援管理者規劃與控制的有用資訊
交易處 理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 銷售 資料 訂單處理系統 單位生產 成本資料 訂單檔 生產資源規劃系統 MIS 管理 報告 產品變 更資料 生產主檔 總帳系統 費用 資料 管理人員 會 計 檔 MIS 檔案 管 理 資 訊 系 統 (MIS)如 何 由 組 織 內 部 的TPS獲 得 資 料
管理資訊系統(續 1) • MIS的特性 • 支援管理階層的規劃與控制。 • 大部分為結構性、例行性問題的支援。 • 所需資訊為已知且穩定。 • 提供的通常是控制性及規劃性的定期報表。 • 內部導筒的例行性報表 • 彈性不大。 • 提供例行性報表,報表模式固定不變 • 不需複雜的決策運算模式。 • 多為加減、彙整、比較與統計 • 需要交易處理系統提供資料。
決策支援系統 • DSS的基本概念 • 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 結合了電腦在大量資料之查詢(資料庫、資料倉儲)與快速資料運算(模式庫、線上即時分析)的優勢,輔以人類在判斷、創意、經驗的長處,幫助決策人員在面臨突發問題時,進行良好決策的一種資訊系統。 • 範 例 : 合 約 成 本 分 析
DSS的重要性 • 決策的重要性 • 決策是企業經理人的三大角色之一 • 決策是經理人最重要的能力 • 人類作決策時的問題與困難性
Mintzberg管理上的角色 經理人在組織內扮演的三大角色 Heny Mintzberg三大主功能,十項子功能(角色)
決策是經理人最重要的能力 • Harbrige,企業經理人最重要的能力 • 當需要時,可以作出明確的決策 • 能快速找到問題的核心,有效地解決 • 目前經理人最常用的決模式為Trail-and –Error • 決策不佳的原因 • 人 • 缺乏良好資訊加以支援
人類作決策時的問題與困難性 • 資訊科技快速進步、全球化,EC及Internet使得問題與可行方案變得複雜且多樣化。 • 企業內外資料量太大,無法有效搜尋、過濾與發現問題。 • 使用草率的試誤法(Trial-and-Error),造成品質不佳且不一致。
人類作決策時的問題與困難性 • 決策資料的分析、運算太過複雜。 • 難以評估不同方案的不同後果(What if) 。 • 在時間壓力下作決策。 • 決策過程模糊、與他人溝通不一、說服力不強。 • 決策常需快速地進行群組討論、擷取外部資訊、尋求專家顧問諮詢。
資料庫(Data Base) 模式庫(Model Base) 互動式的介面 (Interactive Interface) 使用者 (User) DSS的系統架構 圖2-7 決策支援系統的基本架構 來源一般是從TPS的資料庫 快速運算所需的模式與方程式
user user user OLAP Data Mining Model Base 資料導向 模式導向 DSS新的整合架構 資料顯現 多媒體互動式介面 資料分析 資料儲存 Data base、Data Warehouse、 Data Mart 資料來源 內外部資料| TPS、POS、ERP、CRM、SCM
DSS主要利用的分析模式 • 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 MS)及作業研究(Operation Research)模式。 • 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模式。 • 目標尋找(Goal Seeking)分析模式。 • 模式模擬(Simulation)分析模式。 • 量化數據的模擬(Quantitative Simulation)。 • 策略劇本的模擬(Scenario Simulation)。
DSS的主要特性 • 重點在支援而非取代決策。 • 重點在決策而非交易處理。 • 適用於上、中、下各階層。 • 決策支援系統強調個人導向、對談式、人性化介面。 • 決策支援系統具有高度彈性與可塑性。 • 決策支援系統由使用者控制輸入與輸出。 • 決策支援系統運用複雜的資料分析與模式建立工具。
DSS vs. MIS 表2-2 DSS與MIS的特性比較
專家系統 • ES的基本概念 • 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 ES)是指:將人類專家的專門知識(Expertise)以經驗法則(Rule)或其他表達方式存放在電腦的知識庫(Knowledge Base)內,再經由系統內推理機制(Inference Engine)的推理作用來提供專家的意見,或指導使用者解決問題(Turban & Watkins, 1986)。
專家系統(續) • ES的系統架構 專家 使用者 使用者介面 解釋機制 推理法則、事實 查詢 事實輸入 專家建議 法則 事實 擷取知識 的工具 知識庫 推理引擎
不破產(法則 1) 0.8 破 產(法則 2) <0.8 不破產(法則 3) 0.8 破 產(法則 4) <0.8 不破產(法則 5) 破 產(法則 6) 圖2-10 專家系統的法則與推理 0.05 資產報 酬率 0 負債資產 比率 <0.05 產業平均 獲利率 負債資產 比率 0.05 <0 資產報 酬率 <0.05
ES的需求與運用 • 需要專家系統的原因 • 缺乏優秀的專家。 • 專家的專門知識是一項很珍貴的資產。 • 專家會離職,甚至死亡。 • 專家知識的學習與獲取時間長,栽培成本高。 • 人類專家的判斷品質不一致。 • 專門知識難以移轉、複製。
ES的需求與運用(續) • 專家系統建立的主要因素(專家系統的優點) • 可長久保存優良專家的專業知識。 • 易於複製、成本低。 • 減少專家知識獲取的時間及成本。 •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品質。 • 控制問題解決品質的一致性。
ES的適用時機 • 解的決問題的效益很大 • 必須有專家的存在 • 專家的意見需一致有共識 • 專家必須能描述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法則程序 • 問題的範圍愈小愈好 • 專家稀少,很多地方需要此類專家 • 無法解決需要常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