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维生素 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维生素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能作为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分调节机体代谢。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 1. 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 B 族( B 1 、 B 2 、泛酸、维生素 PP 、 B 6 、生物素、叶酸, B 12 )和维生素 C 等。. 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 A 、 D 、 E 、 K 等. Cl. N. —C—CH 3. HC.

tate-qui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维生素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维生素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能作为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分调节机体代谢。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维生素缺乏症)。

  2. 维生素 1. 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B族(B1、B2、泛酸、维生素PP、B6、生物素、叶酸,B12)和维生素C等。 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D、E、K等

  3. Cl N —C—CH3 HC C—CH2CH2OH S 4 NH2·HCl 4 2 5 1 2 CH2 1 3HC Mg2+ P P 硫胺素 + ATP TPP + AMP 硫胺素激酶 2. 维生素的功能 (1) 维生素B1 由一含S的噻唑环和一含NH2的嘧啶环组成,又称硫胺(素)(Thiamine)。 主要功能:TPP是脱羧酶、脱氢酶的辅酶。功能部位在噻唑环C2上。 焦磷酸硫胺素(TPP)

  4. VB1性质: 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环境尤其在加热时易分解破坏 VB1缺乏症:脚气病 VB1食物来源:主要存在种子外皮及胚芽中,谷物、杂粮、豆类、干酵母、硬果、动物内脏、瘦猪肉

  5. 1′ 2′ 3′ 4′ 5′ H2C—C—C—C—CH 8 9 1 7 2 N N 5 CH3 OH OH OH OH C O 4 3 H H H H 10 CH3 NH N C O (2) 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 又称核黄素(riboflavin),是一种核糖醇与6,7—二甲基异咯嗪的缩合物,在自然界多与蛋白质结合成黄素蛋白。 核糖醇基 异咯嗪基

  6. H N N H H 9 N N -O—P=O H2C—C—C—C—CH2OH H2C 5′ O O O 4′ 1′ 2′ 3′ -O—P=O OH OH O- N N CH3 OH OH OH C O H H H CH3 NH N C O 体内的活性形式 FMN + ATP → FAD +PPi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MN,黄素单核苷酸 VB2 + ATP → FMN + ADP

  7. R 1 10 R H N N N N CH3 C O CH3 CH3 C O CH3 NH N C NH N C O H O 生理功能:作为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在氧化还原过程中起递氢体的作用。为位点在异咯嗪环的N1和N10上 +2H -2H

  8. VB2性质: 溶于水,中性、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破坏。 VB2缺乏症:口角炎、唇炎、舌炎、眼部症状、皮炎。 缺乏原因:摄入不足和酗酒缺乏症 VB2食物来源:广泛存在动植物中,内脏、蛋黄、奶类含量丰富,绿叶蔬菜(尤其是菠菜、韭菜、油菜)及豆类较多。水果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9. NH2 N N H3C OH H H H 9 CH2-C—C—C-N-CH2-CH2-COOH N O- N H3C H O NH-CH2-CH2-SH -O— O— OH2C P P 5′ O OH ‖ ‖ ‖ 4′ 1′ O O O 2′ 3′ O OH -O— O- P (3)泛酸(维生素B3)和辅酶A α,γ-二羟-β,β-二甲基丁酸 β-丙氨酸 巯基乙胺 辅酶A(CoASH) 辅酶A的功能是酰基的载体。

  10. 在酵母、硬果、动物内脏、小麦、米糠、花生、豌豆中含量丰富,在蜂王浆中含量最多。在酵母、硬果、动物内脏、小麦、米糠、花生、豌豆中含量丰富,在蜂王浆中含量最多。

  11. COOH CONH2 N N (4)维生素PP和辅酶Ⅰ、辅酶Ⅱ 维生素PP即维生素B5,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 尼克酰胺(nicotinamide) 尼克酸(nicotinic acid)

  12. H2C O OH OH NH2 N N -O— P H ‖ H 9 N N O O CONH2 OH2C O -O— P = O N OH OH P + O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

  13. 4 H H + CONH2 1 +2H CONH2 -2H N N R R +2H NAD(P)+ NAD(P)H + H+ -2H 功能:以NAD+或NADP+形式作为脱氢酶的辅酶而起到递氢体的作用

  14. VPP缺乏引起癞皮病 典型症状为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和痴呆(dementia),又称“ 三D”症状。 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品:动物内脏 植物性食品:全谷、花生、豆类 玉米中烟酸为结合型,需加碱处理后,游离烟酸才易被机体吸收。

  15. CH2OH CH2NH2 CHO HO HO HO CH2OH CH2OH CH2OH H3C H3C H3C N N N (5) 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 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 吡哆醇(pyridoxol) 吡哆醛(pyridoxal) 吡哆胺(pyridoxamine)

  16. P CHO HO CH2O— ATP ATP ATP H3C ADP ADP ADP N (磷酸吡哆醛, PLP) 吡哆醇氧化酶 吡哆胺转氨酶 吡哆醇 吡哆醛 吡哆胺 激酶 磷酸吡哆胺转氨酶 磷酸吡哆醇 氧化酶 磷酸吡哆醇 磷酸吡哆胺 磷酸吡哆醛 功能:作为辅酶参加多种代谢反应,包括脱羧、转氨、氨基酸内消旋、Trp代谢、含硫氨基酸的脱硫、羟基氨基酸的代谢和氨基酸的脱水等。

  17. 缺乏:常同时伴有其它VB族维生素的缺乏。 可致眼、鼻与口腔周围皮肤脂溢性皮炎。临床上有口炎、舌炎、唇干裂。过量有毒副作用(长期、大剂量给予补充品)。 食物来源:在动植物中分布很广,肠道细菌也能合成。 白色肉类(如鸡肉和鱼肉) 谷类(外皮) 肝脏、豆类、坚果等 水果蔬菜(香蕉)

  18. O C HN NH HC CH H2C CH S (6) 生物素 生物素(维生素B7)为含硫维生素,其结构可视为由尿素与硫戊烷环结合而成,并有一个C5酸枝链。 功能: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在CO2固定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尿素部分 硫戊烷环部分 (CH2)4COOH C5酸根部分 生物素(bioton)

  19. 来源广泛,内脏、蛋黄、酵母、蔬菜和谷类中都有。肠道细菌也能合成,故一般很少缺乏。大量食用生鸡蛋清(含抗生物素蛋白)可引起生物素缺乏。来源广泛,内脏、蛋黄、酵母、蔬菜和谷类中都有。肠道细菌也能合成,故一般很少缺乏。大量食用生鸡蛋清(含抗生物素蛋白)可引起生物素缺乏。

  20. (7) 叶酸和叶酸辅酶 叶酸(folic acid)即维生素B11,由蝶呤啶、对氨基苯甲酸与L-谷氨酸连接而成。 叶酸为鲜黄色物质,微溶于水,在水溶液中易被光破坏。 叶酸的5、6、7、8位置,在NADPH2存在下,可被还原成四氢叶酸(FH4或THFA)。四氢叶酸的N5 和N10位可与多种一碳单位结合作为它们的载体。 功能: FH4是转一碳基团酶系的辅酶。

  21. 叶酸缺乏 巨幼红细胞贫血 胎儿神经管畸形 食物来源 广泛存在肝酵母、蔬菜中,肠道细菌也能合成。 高温长时间烹饪和使用大量水,叶酸损失增大。

  22. O=C O=C O C=O O C=O C—OH C—OH HC HC HO—C—H HO—C—H CH2OH CH2OH (8)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功能:促进各种支持组织及细胞间粘合物的形成。是脯氨酸羟化酶的辅酶;对生物氧化有重要作用。 -2H +2H [还原型] [氧化型]

  23. 结晶Vit C稳定,水溶液不稳定,在有氧或碱性环境中极易被氧化破坏。 Cu2+、Fe3+等金属离子可加速VitC氧化破坏。 缺乏症:坏血病; 其它症状: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迟缓,关节疼痛、关节腔积液等。 食物来源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深色蔬菜:豌豆苗、韭菜、辣椒、花菜、苦瓜等 水果:柑、桔、橙、柚、柿、枣、草莓

  24. CH2OH (9)脂溶性 维生素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包括A1 和 A2两种。A1即视黄醇,主要存在于咸水鱼的肝脏;A2即3-脱氢视黄醇,主要存在于淡水鱼肝脏。在高等植物和动物中普遍存在的β-胡萝卜素可转变为维生素A。 3-脱氢视黄醇 视黄醇

  25. 缺乏:夜盲(暗适应能力下降)、干眼病(泪腺受损分泌减少,结膜出现皱纹,失去正常光泽。患者常感眼睛干燥、怕光、流泪,发炎,疼痛);皮肤粗糙、干燥、鳞状等;影响生长发育等。缺乏:夜盲(暗适应能力下降)、干眼病(泪腺受损分泌减少,结膜出现皱纹,失去正常光泽。患者常感眼睛干燥、怕光、流泪,发炎,疼痛);皮肤粗糙、干燥、鳞状等;影响生长发育等。 过量:1)大剂量Vit A摄入可引起急性、慢性和致畸毒性。2)大量摄入类胡萝卜素可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易出现类似黄疸的皮肤,但停止使用类胡萝卜素,症状会逐渐消失。 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等 植物性食物: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

  26. 维生素D具有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已确知有4种,即维生素D2、D3、D4、D5,均为类固醇衍生物,其中D2和D3较为重要。维生素D具有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已确知有4种,即维生素D2、D3、D4、D5,均为类固醇衍生物,其中D2和D3较为重要。 VD缺乏症: 缺钙的临床表现 佝偻病 骨质软化症 骨质疏松症 手足痉挛症 原因:日光照射不足,膳食摄入不足

  27.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或抗不育维生素,已知有8种,其中4种(α、β、γ、δ-生育酚)较为重要,α-生育酚的效价最高。动物组织的维生素E都是从食物中取得的。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或抗不育维生素,已知有8种,其中4种(α、β、γ、δ-生育酚)较为重要,α-生育酚的效价最高。动物组织的维生素E都是从食物中取得的。 维生素E的食品来源 植物油、麦胚、硬果、种子类、豆类及其它谷类

  28. 维生素K是一类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萘醌衍生物。有K1、K2、K3三种,K1、K2为天然产物,K3为人工合成品。维生素K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重要因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液凝固。维生素K是一类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萘醌衍生物。有K1、K2、K3三种,K1、K2为天然产物,K3为人工合成品。维生素K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重要因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液凝固。 在绿色植物中含量丰富,肠道细菌也可合成。

  29. 水溶性维生素的功能、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30. 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