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故宮博物院

班級:環安二甲 組員: 04 胡家瑜 26 郭嵩杰 33 陳雅芝 47 黃建霖 50 張人介. 故宮博物院. 舊名「子荷貝祖丁鼎」 , 這是故宮現存最重最大的鼎, 高 85.5 公分, 口徑 59.4 公分, 重 94.65 公斤。 器形典重雄偉, 立雕獸面紋,氣勢磅礡。 銘文首字「倗」表作器者 的家族徽號, 受祭者為其祖父「丁」 (以祭日為名)。 (撰稿:游國慶). 商晚期至西周期     倗祖丁鼎 高 85.5 公分 口徑 59.4 公分 重 94.65 公斤. 商 蟠龍紋盤 高 16.3 公分 口徑 43 公分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故宮博物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班級:環安二甲 組員:04胡家瑜 26郭嵩杰 33陳雅芝 47黃建霖 50張人介 故宮博物院

  2. 舊名「子荷貝祖丁鼎」 , 這是故宮現存最重最大的鼎, 高85.5公分, 口徑59.4公分, 重94.65公斤。 器形典重雄偉, 立雕獸面紋,氣勢磅礡。 銘文首字「倗」表作器者 的家族徽號, 受祭者為其祖父「丁」 (以祭日為名)。 (撰稿:游國慶) 商晚期至西周期     倗祖丁鼎 高85.5公分 口徑59.4公分 重94.65公斤

  3. 蟠龍紋盤 高16.3公分 口徑43公分 腹深7.5公分 足高8.2公分 重5240公克 盤面蜷伏一龍,龍首正居盤心, 突起於盤面,為晚商典型的獸面; 盤面邊緣則環繞以夔紋、 鳥紋、魚紋,整體風格莊重古雅。 在鑄造痕跡的遺存方面, 圈足內部與器底相接處有六條加 強筋,以加固強圈足與器底的接合。 圈足上有三個方孔, 正與範線位置相應。根據研究, 足孔是因為在塊範鑄造的過程中, 為了固定上下兩塊芯土的位置而產生, 商早期的圈足器普遍有足孔, 直到商晚期晚段以後 才解決懸浮芯土的問題。 盤是青銅時代重要的水器, 考古資料顯示,商代墓葬中以盤、 盂等大型水器陪葬並不普遍, 尤其此器盤面又裝飾著莊嚴的龍紋, 應該是等級較高的貴族才享有的陪葬品。

  4. 春秋中期    子犯和鐘1-12高各為71.2公分/66.7公分/67.6公分/61.7公分/44.0公分/42.0公分/30.5公分/28.1公分 編鐘成組八件,各有刻銘, 連讀共132字, 記載晉文公重 耳流亡十九年後返晉掌權, 及晉楚城濮之戰等重要史實。 作器者子犯, 即晉文公 (重耳)之舅父狐偃。 (撰稿:游國慶)

  5. 翠玉白菜 長18.7公分 寬9.1公分 厚5.07公分

  6. 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 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 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 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 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 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 因此有人推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 並企求多子多孫。 雖說翠玉這個材質與白菜造型始風行於清中晚期, 白菜與草蟲的題材在元到明初的職業草蟲畫中,屢見不鮮, 一直是受民間歡迎的吉祥題材。除此之外, 包心葉類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詩人杜甫用來作為政治環境惡劣、 懷才不遇的隱喻,在文人畫的傳統中, 亦被引用來作為繪畫的主題,以表述類似的心情, 暗諫為政者的昏庸。

  7. 在乾隆四十年(1775)的一首名為<題和闐玉鏤霜松花插>在乾隆四十年(1775)的一首名為<題和闐玉鏤霜松花插> 的御製詩中,作為帝王的清高宗, 從以包心葉菜為造型的花插, 聯想到以杜甫詩中園吏不識嘉蔬之隱喻為藝諫的傳統, 而有所警惕;詩云:「和闐產玉來既夥,吳匠相材製器妥。仿 古熟乃出新奇,風氣增華若何可,菜葉離披菜根卷,心其中空 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緋桃雪梨羞婀娜,民無此色庶云 佳,藝諫或斯默喻我」。 不過相信無論是此位宮廷作坊中的工匠, 或是製作翠玉白菜的玉匠, 都只是發揮創意、巧藝,為順應贊助者喜好而創作, 但是由於並未留下相關的資料記載,也留給觀者更多想像的空間 (撰稿:施靜菲)  

  8. 大汶口文化晚期 白陶鬶 高 29.5公分 高 21.6公分 最寬 16.9公分 白陶是用含有大量的三氧化 二鋁的泥土燒製的陶器。 大汶口文化的陶藝家, 用泥土塑造一隻抽象的, 引頸鳴啼的鳥兒;然而, 它卻是可以盛裝美酒的容器。(撰稿:鄧淑蘋)

  9. 清乾隆 粉彩開光花鳥雙連瓶 高 20公分 最寬 8.2公分 口徑 4.2公分 底徑 5.9*2.8公分

  10. 瓶作扁圓形,為凸顯別出新裁的造型,兩隻扁圓瓶以前後錯瓶作扁圓形,為凸顯別出新裁的造型,兩隻扁圓瓶以前後錯 開但腹部相連的形制出現。口作唇邊向內斂收,短頸、長方 形矮足,胎骨厚重,瓶面滿飾藍、紫錦地圖案,錦地之上再 彩畫各式纏枝花卉。雙連瓶腹部中心兩面開光,分畫梅花、 喜鵲及水仙、鵪鶉,由於兩器相連,故前後兩面的開光,皆 因交錯之故而各出現圓形與半圓形的作法,此變化亦與藍、 紫兩色釉彩的交叉出現共同形成有趣的對應與變化。器內及 底皆施湖綠色釉,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 雙連瓶的形制,已見於乾隆之前的官窯和民窯。乾隆官窯為 表現其卓越的承造能力,故於前人的基礎上無不儘力燒造 「雙管瓶」、「三級瓶」、「四喜瓶」、「五岳瓶」、 「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時足以展現技術與想像的 瓶式。(撰稿:余佩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