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57 Views
教育部九年一貫防災教育教材. 臺中教育大學環教所. 少年防震規劃師及地震避難師. 第四階段 (7-9 年級 ). 適用對象:國中 1-3 年級. 地震災害知多少. 學習內容: (35 分鐘 ) 1. 瞭解地震的成因與引起的相關災害。 2. 瞭解全球及臺灣地震帶的分布。 3. 瞭解地震相關的專有名詞 ( 震度、規模等 ) 。 4. 瞭解地震震度大小與震央遠近、震源深淺的關係。 5. 瞭解歷來全球及臺灣的重要地震災害。. 地震災害知多少. 一、地震的成因:
E N D
教育部九年一貫防災教育教材 臺中教育大學環教所 少年防震規劃師及地震避難師 第四階段(7-9年級) 適用對象:國中1-3年級
地震災害知多少 學習內容:(35分鐘) 1.瞭解地震的成因與引起的相關災害。 2.瞭解全球及臺灣地震帶的分布。 3.瞭解地震相關的專有名詞(震度、規模等)。 4.瞭解地震震度大小與震央遠近、震源深淺的關係。 5.瞭解歷來全球及臺灣的重要地震災害。
地震災害知多少 一、地震的成因: 包括火山爆發、地下核爆、山崩、岩溶塌陷、隕石撞擊、地下核爆、斷層錯動及人為因素。其中則以『斷層錯動』引發的地震約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 二、地震發生的原因: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發生之原因可分為: (一)構造性地震(例:板塊運動)。 (二)火山地震。 (三)衝擊性地震(例:隕石撞擊)。 地球內有熱對流,岩層會發生錯動,釋放巨大的能量,產生一種彈性波,我們稱之為「地震波」
地球內部的分層 科學家將地球由地表至地心分為地殼、地函和地核三層。 。 地殼 地函 地核
熱對流示意圖 中洋脊 海溝 火山 隱沒帶 熱對流
板塊運動(板塊構造學說) • 科學家將全球分成七大板塊及二十幾個較小的板塊。
板塊與各種地質構造的關係 由全球地震與火山的分布,發現板塊的交界與地震帶和火山帶非常地吻合,且全世界主要的高大山脈如喜瑪拉雅山、安地斯山等,也都位於板塊交界帶上。
台灣地震的成因 兩板塊以花東縱谷為界:海岸山脈、綠島、蘭嶼都屬於菲律賓海板塊。 中央山脈以西均屬於歐亞板塊。
台灣地震的成因 N 臺灣 中央山脈 花蓮 大陸地殼 海岸山脈 花東縱谷 臺東 歐亞板塊 大陸地殼 海洋地殼 歐亞板塊 菲律賓海板塊
臺灣的岩石分布 火成岩(含外島) 變質岩 沉積岩
火成岩的圖片 玄武岩 花崗岩
沉積岩的圖片 礫岩 砂岩 石灰岩 頁岩
變質岩圖片 大理岩 板岩做成的石板屋
地震與斷層 • 斷層經常是地震釋放能量的地方。 (一)斷層分類: 1.正斷層:受張力作用,上磐(相對於下磐)向下移動的斷層。 2.逆斷層:受壓力作用,上磐(相對於下磐)向上移動的斷層。 3.平移斷層:受剪力作用,上磐(相對於下磐)向左右移動的斷層。 斷層動畫
目前已知臺灣地區的活動斷層計有42條(如圖),由臺灣得斷層分布圖來看,大多集中在台灣西部及台東縱谷區域。臺灣於1999年9月21日發生的集集大地震,便是由車籠埔斷層引起的,車籠埔斷層地表破裂主斷層長約85公里。目前已知臺灣地區的活動斷層計有42條(如圖),由臺灣得斷層分布圖來看,大多集中在台灣西部及台東縱谷區域。臺灣於1999年9月21日發生的集集大地震,便是由車籠埔斷層引起的,車籠埔斷層地表破裂主斷層長約85公里。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淺,只有8公里,規模達7.3,震央又在人口稠密的集集鎮附近,故傷亡慘重,為台灣20世紀以來死亡人數居第二高,倒塌房屋數居第一高的災害性大地震。
細說地震用語 • 震源與震央
細說地震用語 • 淺層地震、深層地震 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稱為極淺地震;在30~70公里者稱為淺層地震。在70~300公里者稱為中層地震。在300~700公里之地震為深層地震。 • 有感地震、無感地震、前震、餘震 凡地震所造成之地表震動,為人體所能感覺到的稱為有感地震:反之,則為無感地震。 1.前震(Fore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於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稱之。唯有時前震為時甚短,且不顯著。 2.主震(Main 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規模最大者稱為主震;若最大者有兩個,則先發生者稱為主震。 3.餘震(After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稱之。前震有時不易察覺,而餘震則較前震明顯。 4.群震(Swarm Earthquakes):同一系列之地震中,其大小無法區分何者為主震之地震,或稱之為頻發地震。
細說地震用語 • 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
全球著名的震災 • (一)中國河北唐山大地震 • (二)中國陜甘大地震 • (三)舊金山大地震 • (四)日本關東大地震 • (五)日本神戶大地震 • (六)土耳其大地震 • (七)伊朗大地震 • (八)印度洋大地震
日本神戶大地震 印度洋大地震 圖片來源:yahoo搜尋 土耳其大地震
地震規劃與地震避難 學習內容:(55分鐘) 1.學習檢視並固定可能因地震而掉落危險物品。 2.瞭解地震逃生守則,讓學生知道地震時該如何應變。 3.讓學生學習在室內及戶外發生地震該如何應變。 4.規劃當地震發生時,最佳的避難地點及逃生避難路線圖。 5.透過角色扮演的活動,體驗與熟悉地震發生時的避難與協助救災要領。 6.瞭解如何協助震災後的復原及救難工作。
(一)直接性震災: 1.地面陷落 (1)地面斷裂: (2)土壤液化: (3)地盤下陷: 2.崩山: (1)落石: (2)平面型地滑: 3.建築物破壞 (1)房舍倒塌: (2)橋樑或道路的損壞 (二)間接性震災: 1.火災: 2.海嘯: 3.水壩破壞: 4.維生管線損壞: 5.結構物之附屬物(例:傢具倒塌)破壞使人傷亡 地震所造成的災害類型
家庭的防震計劃 • 家中逃生路線圖、標示「緊急避難維生包」位置與數量。
家庭的防震計劃 • 請寫出你的「緊急避難維生包」內應該裝那些物品?(含數量) 1.個人維生類: 2.自我保護類: 3.對外聯繫類: 4.脫困用品類: 5.其它類: 6.選用以上物品的考慮因素為何? 7.有那些注意事項?
家庭的防震計劃 • 請設計一張適合每個人攜帶的「急難救助卡」。
家庭的防震計劃 • 家中特定成員的避震注意事項。 1.自己 2.嬰幼兒 3.兒童(未讀書) 4.老人 5.行動不便者
家庭的防震計劃 • 家庭重要聯繫方法: • 地震後,失散家人的會合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 • 地震後,失散家人的地點:___________________。 • 地震後,緊急連絡人及電話(外縣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貴重物品(文件)的保存地點(外縣市):___________。 • 緊急避難所地點:______________。 • 臨時醫療中心地點:_____________。
地震逃生避難守則 (一)「躲」:一旦發生地震時,應馬上躲到平日模擬時最安全位置。如堅固的桌子或固定的大型傢具(如:冰箱、壁櫥)旁邊。如果無法找到合適的掩蔽物時,可靠著家中的樑柱,以手抱頭,保護頭、頸。應特別避開危險處所,如窗戶、懸掛物品、鏡子、電燈、吊扇、冷氣旁邊。 (二)「蓋」:以手臂抱住頭及眼睛。 (三)「抓」:當你在堅固的傢俱下找到掩護後,應以一隻手抱緊家具的可握處,務必等到晃動停止方可離開。
校園地震逃生避難路線規畫 是否可以找出上學的路線中的危險區域及這些區域可能會發生潛在危險?
校園地震逃生避難路線規畫 • 請你規劃上學的路線,如何避免或減少這些危險的發生?
校園地震逃生避難路線規畫 • 在我們在校園中上課時,你是否可以找出哪些地方為安全的避難處?選擇它的原因為何? • 依照校園平面圖,分別畫出各棟教學大樓教室內的同學應採取的日間避難路線圖 (路線請畫在平面圖上)。 • 你在規劃這些避難路線所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防震避難短劇 • 我們如何在教室中安全地撤退到學校規劃的避難所呢?避難的過程中是否會發生一些狀況呢?我們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實地演練逃生避難的過程,體驗地震發生時的避難要領。 •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短劇的內容,並將重要的台詞對白及防災概念寫在下面的表格內。(每組上臺表演5分鐘)
地震自救與互救 (一)地震後自救的原則 1.震後如果被埋一定要沉著,最重要的是有生存的信心。 2.保護自己不受新傷害,要注意保持呼吸道暢通;聞到有煤氣味或灰塵太大時,應用濕衣物捂著口、鼻,不要隨便動用室內電源。 3.設法與外界聯繫。 4.與外界聯繫不上時,要試著自行脫險。 5.暫時不能脫險,要耐心保護自己,以延長生命。要設法尋找食物和水,並節約使用。 6.如果受傷要想辦法包紮止血。
地震自救與互救 (二)地震後互救(救他人)的原則 1.注意搜聽被埋人員的呼喊、呻吟或敲擊的聲音。 2.根據「先近後遠」的原則。 3.根據「先易後難」的原則。 4.根據「先多後少」的原則。 5.根據「先輕後重」的原則。 6.根據房屋結構,先確定被埋人員位置,再行搶救。 7.先救「生」,後救「人」。 8.挖掘接近被埋壓的人時,不可使用利器,應盡早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注意保護倖存者的眼睛,可先將水、食物或藥品送入,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可硬拉,以免造成二次受傷。 9.在救人過程千萬要講究科學,對於埋壓過久者,不應暴露眼部和過急進食,對於脊柱受傷者要專門處理,以免造成高位截癱。
地震自救與互救 (三)地震後的各種狀況自救與互救 1.地震遇到燃氣洩漏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後設法關閉或離開現場。 2.地震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離開現場應要匍匐、逆風而進。 3.地震遇到毒氣洩漏時,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洩漏,要盡量繞到上風方向去,並盡量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4.應注意避開的危險場所,例如:生產危險品的工廠、易燃(易爆)物品倉庫等。 5.當地震伴隨海嘯時,若發現海面顯著下降或巨浪襲來時,應盡快撤離。一旦落水,應盡可能尋找漂浮物,同時又要設法避開其他漂浮物,以防被撞擊。除非為了接近高處、船隻、救生人員或抓靠物體外,不要游泳,以防體溫迅速散失。 6.地震時位於高樓,應選擇室內避震,不可跑向陽台,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人在電梯內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