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493 Views
白頭翁的一生. 近來看看吧!. 生長過程. 特徵. 頭至頸部為黑色,後頭部有一大塊白斑,演後亦有一塊白斑,胸部呈淡褐色,腹部為白色。翼面呈黃綠色。相似種為烏頭翁,後頭部無大白斑。 常以集體活動為主,性吵雜,主要棲息於平地至中海拔處的樹林,並於其上築巢。其會部先端下彎,腳短。. 簡介. 【 俗名 】 : 白頭殼仔、白頭公 【 學名 】 : Pycnonotus sinensis 【 分類 】 : 鶇科 【 體型 】 : 18 公分 【 食性 】 : 以昆蟲、植物枝果實為主食。. 叫聲. 清亮且有轉折,聲似「秋咕利、秋咕利」。. 分佈地區.
E N D
白頭翁的一生 近來看看吧!
特徵 • 頭至頸部為黑色,後頭部有一大塊白斑,演後亦有一塊白斑,胸部呈淡褐色,腹部為白色。翼面呈黃綠色。相似種為烏頭翁,後頭部無大白斑。 • 常以集體活動為主,性吵雜,主要棲息於平地至中海拔處的樹林,並於其上築巢。其會部先端下彎,腳短。
簡介 • 【俗名】: 白頭殼仔、白頭公【學名】: Pycnonotus sinensis【分類】: 鶇科【體型】: 18 公分 • 【食性】:以昆蟲、植物枝果實為主食。
叫聲 • 清亮且有轉折,聲似「秋咕利、秋咕利」。
分佈地區 • 分佈在台東、花蓮和恆養半島。 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之樹林地帶。 牠們以中央山脈為界,各分東西,是台灣鳥類分佈上相當特殊的現象。
資料來源 • taiwan.yam.org.tw/tbc/1997tw01.htm - 3k http://wagner.zo.ntu.edu.tw ipx.nutn.edu.tw/~nature/bird/bird14.htm - 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