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46 Views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袁兆虎 2009.3.5. 一、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2006.4.6.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全国各类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相关部门职责.
E N D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袁兆虎 2009.3.5
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2006.4.6 •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全国各类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相关部门职责 • (一)教育行政部门1、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一、相关部门职责 • (二)卫生行政部门1、根据本工作规范,负责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2、配合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3、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4、负责及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一、相关部门职责 •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负责为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到学校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2、负责对学校或托幼机构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3、协助学校和托幼机构对其全体师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4、负责及时将涉及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学校和托幼机构,并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具体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相关部门职责 • (四)学校和托幼机构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 •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 •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见附表)上。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 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1、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 2、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学校传染病流行概况 • 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五分之四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 • 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四月和十一月。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
三、学校传染病的应对 • 一、学生如何应对传染病 • (一)发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 • 出现发热、呼吸较平时急促、发冷、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喉咙痛、胸痛、全身酸痛及乏力(原因不明)、咳脓痰或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简要隔离措施,如向老师或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要求提供一个口罩,并接受适当的隔离,等待诊治。
一、学生如何应对传染病 • (二)及时报告病情进展 • 学生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 避免与其他同学或他人密切接触; • 避免与其他同学共用生活用品; • 不隐瞒自己的病情; • 配合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有关的流行病学调查; • 服从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救治或隔离安排; • 注意洗手,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 发生呼吸道感染,应主动带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 患病学生何时返校则要听取医生建议,根据疾病性质、治愈情况而定;
三、学校传染病的应对 • 二、教师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 (一)及时发现疫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学校老师应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 在同一宿舍、同一班级或同一楼层短期内有多个学生出现相同症状时,例如发热、皮疹、咳嗽、呼吸急促、头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及乏力等,应高度注意是否为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班主任或教师、宿舍管员等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经他们初步判断后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
(二)及时报告疫情:报告程序:任何老师发现或者怀疑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都应当立即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本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判断,若可以排除传染病的可能,则将患者送往相关医院进行诊治;如不能排除传染病,则应在最短时间报告学校主管领导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及时报告疫情:报告程序:任何老师发现或者怀疑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都应当立即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本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判断,若可以排除传染病的可能,则将患者送往相关医院进行诊治;如不能排除传染病,则应在最短时间报告学校主管领导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报告内容: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发病者具体姓名、患者发病情况、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 • 报告的同时应采取的措施: • 将情况通知家长,争取家长配合。 • 如果学生病情紧急,应在报告的同时立即将学生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或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进行处理。 • ………
(三)提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 1、牢固树立预防控制传染病意识 • 2、学习传染病相关知识,了解、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包括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 3、配合学校进行常规卫生工作,执行晨检制度、请假制度,协助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 (四)有针对性地做好卫生工作
三、学校传染病的应对 • 三、学校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 (一)学校中出现个别或多个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及学校中出现一定数量的发热、咳嗽、腹泻等不明原因的群体症状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疫情时,学校领导都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 (二)学校所在地区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处理措施 • 健康教育 、晨午检、患者隔离治疗、场所消毒、接触者观察、校园安保、协助调查、停止或减少集会 ………。
四、几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处理 • 细菌性痢疾:对细菌性痢疾患者,宜早期发现并及时隔离治疗,至其症状消失后,2-3次粪便细菌培养呈阴性,或大便正常一周才可解除隔离。对患者的住处和食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传染。
四、几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处理 • 流行性感冒: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要用漂白粉、来苏水等消毒,减少流行期间的集体活动,如暂停大型集会等。建议接触者戴口罩,加强教室内的通风换气,或用乳酸、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对一些密切接触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施用某些非特异性药以阻断流感的蔓延。
四、几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处理 • 流行性腮腺炎: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隔离治疗,隔离病人自发病至腮腺肿大消失止。痊愈后,须持医院证明,方可入托入学。提倡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并尽量做到外出戴口罩,加强食具等用品消毒。加强晨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几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处理 • 麻疹:发现麻疹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一般接触者不进行检疫。开窗通气,切断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四、几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处理 • 水痘:对患者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对学校中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加强教室通风换气。水痘患者的用具等需要暴晒或煮沸消毒。
四、几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处理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对患者可隔离,患者的用具彻底消毒。本病发生流行时,应严格禁止病人到游泳池游泳,为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学生也应暂停到游泳池游泳。对病人的治疗要彻底,以防其成为慢性结膜炎。
四、几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处理 • 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应隔离治疗。对病人所使用过的器具、衣物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对其居住和活动的地区(家庭、宿舍等)也应尽早进行终末消毒。对周围接触人群进行病原学检查。阻断粪——口传播途径,搞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教育学生不饮生水,不共用餐饮具以及牙刷等个人盥洗用具等,消灭蚊蝇,妥善保管食物,不食生蔬菜和贝类食品。为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以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
班级与学生 教师要提醒班长或卫生委员在发现以下异常情况时立即报告老师: 有学生出现发热、皮肤出现疹子、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 班内有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发病并有相似症状。 晨检时多个学生病假,一定要询问家长原因; 发现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出现相似病症,如发热、皮肤出疹子、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应迅速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或者学校领导。 怀疑个别学生患有传染病,也要通知校方做出适宜处理并叮嘱学生父母尽快带孩子就医。 学校教师 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或学校领导 登记和跟踪各班级师生病假或患病情况,做好常规病假及缺勤记录、健全学校晨检制度。 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当地疾控部门请求协助,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如学校某个班级或多个班级短期内同时出现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类似症状或共同用餐或饮水史;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