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02 Views
理想国小解析. 制作者 编号93 包邱桑子. —— 柏拉图的哲学. 导引 ( click the items ). 著名比喻——洞穴比喻. 理想国的世界概述. 理想国中的闪光点. 《理想国》简介. 给辩论者的启迪. 结束放映. 《 理想国 》 简介 (what is this about?). 《 理想国 》 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 10 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
E N D
理想国小解析 制作者 编号93 包邱桑子 ——柏拉图的哲学
导引(click the items) 著名比喻——洞穴比喻 理想国的世界概述 理想国中的闪光点 《理想国》简介 给辩论者的启迪 结束放映
《理想国》简介(what is this about?) • 《理想国》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 • 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理想国的世界概述(how is the world ?) •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 • 护国者 辅助者 生意人
理想国的世界概述(how is the world ?) • 护国者:城邦的起源=》战争的起源=》城邦需要护卫者的保护=》护卫者应该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护卫者该如何接受教育=》先学音乐(即诗歌故事)=》为培养美德,应该听到高尚的故事=》再学体育,因为凭一个好的身体,不一定就能造就好的心灵好的品格。相反,有了好的心灵和品格就能使天赋的体质达到最好
理想国的世界概述(how is the world ?) • 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 • 哲学家知道每一事物的实在,并且经验和美德都非常优秀,所以确定哲学家为城邦的领袖=》哲学家是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而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大多数学哲学的人变坏了的原因=》天赋最好的灵魂受到坏的教育之后就会变得比谁都坏=》除理想国外没有其它当今的政治制度适合于哲学=》一个受哲学主宰的城邦怎样可以不腐败
理想国的世界概述(how is the world ?) • 平民阶层(生意人): • 每个人只做自己专长的事情而不能同时从事多种=>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国家便成为正义的=>理想国雏形诞生
理想国中的闪光点( shining point) • ①谈女人和孩子的共有 • 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如果品种要保持最高质量的话;除了治理者外,别人不应该知道这些事情的进行过程。 • 生下来的孩子将由管理这些事情的官员带去抚养。优秀者的孩子,交给媬姆抚养,有先天缺陷的孩子,秘密地加以处理 • 为保证优生优育进行的措施,涉及非常敏感的伦理问题
理想国中的闪光点( shining point) • ②谈男女平等 • 如果要求妇女也向男人一样的工作,那么妇女也应该接受像男人一样的训练,比如在健身房中赤身裸体地锻炼,当然这似乎在当时很难被接受。 男人和女人在天然上有很大的差别,可是却要求他们有共同的职业,似乎这也是不可取的。 但是苏格拉底纠正了这个误区,苏格拉底认为所谓很大的差别,其实只是生理上的一些不同,并不影响妇女和男性一样从事各种职业,她们适合从事哪种职业,最主要还是看个人的禀赋不同。 • 当然在这里,苏格拉底也仍然坚持她一贯的观点——妇女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弱于男子的。 但已经是超出当时时代的先进眼光了。
理想国中的闪光点( shining point) • ③对诗人画家等艺术家的批判 • 诗人崇尚模仿,但是他们模仿的却并非事物的本质(理念),他们模仿的是理念外化的具体事物,所以,他们距离真理隔了两层。 他们不能象医生那样真正治愈病人,不能象立法者那样治理好国家,不能象将军那样指导战争取得胜利,也不能象智者那样给人关于真理的教育。 • 对于一个事物来说,真正的知识掌握在它的使用者手中,制造者则是遵从使用者的教导来获得正确的信念,至于模仿者(诗人、画家),他们不可能获得知识或者正确的意见。 所以模仿只是一种游戏,是不能当真的。 • 对于辩驳可以看尼采的哲学。
理想国中的闪光点( shining point) • ④至善所能赢得的最大报酬 • ⑤非必要的欲望造成如何伤害 • ⑥贵族政制(理想国)、荣誉政制(斯巴达和克里特)、寡头政制、民主政制以及僭主政的评价 • ……
理想国著名比喻——洞穴比喻 在本书的第七卷,他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深黑幽暗的洞穴,那些不懂哲学的人就好像是被监押在洞穴里的囚犯,他们被绑住而不能动弹,面对着墙,只能看着由背后的熊熊火光所投射到墙上的幻影。 • 在这样的一个比喻里,投射在墙上的幻影就如同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我们看着它们翻滚、跳动,以为它是鲜活而完全真实的。殊不知,真实的世界是在洞穴之外。当有些人脱离了捆绑的束缚,能有机会走到洞穴之外瞧一个究竟,
虽然当他们刚走出洞穴时刺目的阳光将使他们产生暂时的不适应,但是等眼睛适应了光线,他们将发现一个真实而绚丽的世界。我们把这些睁眼看世界的人称作哲学家。 那些爬出洞穴看见外面世界的人们,他们要做的是回到洞穴里告诉被捆绑住的人们,不要再被墙上的幻影所迷惑,真实的世界在洞穴之外。同样,哲学家要做的是启迪人民,擦亮他们的双眼,看见现实生活之上那个真实的世界,看见知识和善。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哲学家才是城邦最好的治理者。 理想国著名比喻——洞穴比喻
给辩论者的启迪(how to convince others?) • 阿德曼托斯(对苏格拉底): • “由于你巧用了以你为主导问与答的技巧,他们在辩论中刚接触到关键问题时就被你引进歧途,这些歧途尽管都是小的,但积少成多,直到最后辩论结束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原来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被颠倒了。”
谢谢观看! 与热爱智慧热爱阅读的同伴共享! ——包邱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