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53 Views
清晨 小学五年级说课 新源里第四小学 尹健.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和鼓励音乐实践创造,充分利用多种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最终实现学生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全面有效的提高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理论依据:
E N D
清晨 小学五年级说课 新源里第四小学 尹健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和鼓励音乐实践创造,充分利用多种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最终实现学生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全面有效的提高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理论依据: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其主旨是:教师有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理论简约而不简单,在备课时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他们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在教学中不死备教案,根据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即兴反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进度。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清晨》是第十册五年级第一单元《朝夕》中的歌曲。本单元围绕着“朝夕”这一主题分别选用了中外四个作品(《渔舟唱晚》、《清晨》、《晨景》、《晚风》)来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的情景。歌曲《清晨》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明快、活泼、富有动感。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乐器演奏技能,有了自己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对于作品情绪的把握有自己的见解。 我校学生在声乐方面: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正确表达歌曲不同的情感和风格。在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意境。在乐器演奏方面:能用口风琴吹奏一个升号、降号调的旋律,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伴奏型进行伴奏。 不足之处:学生普遍对音乐课上的创编旋律、创编歌词还很陌生,甚至不敢张口,他们总认为这是作曲家、作词家的事,自己编出来的不好听,被同学取笑,这也是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有待教师去正确引导。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模仿、体验、自主、合作、创编、评价等教学方式。 例如: 1. 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采用学生对坐互相观察唱歌状态,找到美的歌唱方法,进行评价性学习。 2. 师生接唱——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接唱,培养内心听觉。 3. 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不同乐句的感知,并设计不同的节奏型表现不同乐句,锻炼反应能力、与同学的配合能力。
(四)技术准备: 本节课我用TT作曲家软件制作成歌曲谱例并作成PPT演示文稿。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1.前期教学状况: 教师在课前进行了有关音准、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等方面的课前测,结论为:在音准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准确地进行模唱,但有部分学生视唱时音高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的帮助。大部分学生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并能够用“声音评价标准”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 2.问题及对策: 针对部分学生的音高困难,教师采用口风琴辅助教学;针对个别学生存在对作品表现力不够的问题,教师提出“声音评价标准”,鼓励生生互动,面对面地评价声音、表情,帮助他们进步。对于在创编旋律上出现的心理障碍,教师则采取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歌曲《清晨》,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 2.感受歌曲中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 1. 通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引领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感受本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 2. 充分利用口风琴这一辅助乐器进行旋律吹奏实践过程的接龙,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 在学唱的过程中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本首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 3. 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教学重点: 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sol、do、re、mi”四个音的音准。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再次聆听并说出D.C.反复记号的用法 简单介绍歌曲体裁 聆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导入课题 教师弹奏每个乐段的第一、三乐句,学生用口风琴吹奏第二、四乐句,解决难点 指导学生演唱歌曲并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按照歌曲情绪划分乐段 指导学生划拍演唱旋律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分层作业:以“早晨”为题创编 教学小结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节目标:通过师生的接龙唱,提示学生演唱的状态) 二、歌曲教学:(环节目标:通过完整的演唱歌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引领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感受本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一)熟悉旋律:(环节目标:检查学生对音乐符号的掌握情况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 习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聆听两次范唱,感受歌曲情绪,检测D.C.反复记号的掌握情况 2.划分乐段,检测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3.游戏接龙: (1)小节接龙,解决乐句中的难点(学生接唱二、四乐句最后两小节) (2)乐句接龙,检测教学难点的解决情况(学生接唱二、四乐句) (3)口风琴演奏接龙,巩固结束音的音准(学生弹奏每个乐段的第二、四乐句) 4.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二)学唱歌曲( 环节目标: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并运用评价机制对学生声音进行评价) 1.聆听范唱,游戏双簧 2.学生跟琴慢速演唱歌曲 3.原速演唱并录音 4.听录音,评价 5.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再次指导完成歌曲教学 6.拓展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2)创编 三、作业:(环节目标: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分层教学) 1.以“早晨”为题,教师出示4小节节奏,学生创编4小节旋律 2.以“早晨”为题,教师出示4小节节奏,学生创编4小节歌词 3.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节奏 四、课堂小结: 导语:今天的音乐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观察、谈话、提问、表演唱等方式进行,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较为准确的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力,及合作创编的能力。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以音乐为主线,由始至终都在音乐中进行教学,在听一听、想一想、唱一唱的基础上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学唱。对于旋律中的难点,教师采取接龙唱、奏来解决音准问题,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另外,本节课我还注重评价,即对学生的演唱表情、声音、音准及情感表现有要求、及时评价,教师用对比的方法和学生面对面相坐的形式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形成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由于我设计的教学注意了课堂实效性,充分运用了课堂中每一分每一秒去关注和配合学生的学习,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