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72 Views
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价 (一).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牛侨教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 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 识别 寻找、辨认在作业者的工作过程、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中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为了识别和筛查某一具体的职业环境中已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并搞清其作用特点时,应从了解、掌握职业活动全过程着手,查明各种因素存在的形式和强度,广泛查阅、检索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 职业卫生调查. 目的 : 掌握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一、调查类别 (一) 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对象 : 辖区内所有单位.
E N D
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价(一)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牛侨教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 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
识别寻找、辨认在作业者的工作过程、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中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寻找、辨认在作业者的工作过程、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中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为了识别和筛查某一具体的职业环境中已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并搞清其作用特点时,应从了解、掌握职业活动全过程着手,查明各种因素存在的形式和强度,广泛查阅、检索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
目的:掌握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目的:掌握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一、调查类别 (一)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 对象:辖区内所有单位 • 方法:逐个单位调查,统一表格,认真填写并复核;按计算机编码进行地区或专业系统列编;逐级上报,每3年复核一次。
调查内容 • 被调查单位概况 • 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 • 主要工作场所劳动条件 • 劳动组织及班次 •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接触人数 • 作业环境及接触者健康状况 • 防护设备应用及维修情况 • 生活福利和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 劳动者的反映
(二)专题调查 针对某一系统或某一有害因素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三)事故调查 在急性事故性损害时,职业卫生机构和医师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达现场,除会同临床医师参加抢救外,应立即进行调查,找出病因,提出对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二、调查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制订计划 2、查阅文献 3、拟订表格 4、选择对象 5、试点调查
(二)实施阶段 注意质量控制,及时总结、调整。 (三)总结阶段 1、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2、调查汇总 3、撰写论文
作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 ★多样性:种类多,同时存在多种因素 ★状态复杂:固、液、气、气溶胶 ★变动性: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不断变动。规律性存在吗? ★接触的间断性
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工作规范,定时地监测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工作规范,定时地监测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
主要内容 • 职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 •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监测 • 车间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量 • 环境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
监测(采样)方式 ★区域定点采样法:结果用平均值和波动范围来表示 ★个体采样法
是指定期、系统和连续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潜在健康影响。 是指定期、系统和连续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潜在健康影响。
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 ) 能够作为生物监测的指标,它是指机体与环境因子(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任何可测定的改变,包括环境因子在体内的变化,以及机体在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各种生理、生化改变,这些改变必须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
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 ) 选择原则: 关联性 灵敏度和特异度 实用性和准确性
一、生物监测的特点 (一)反映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 (二)可直接检测内剂量和机体负荷及生物效应剂量 (三)综合了个体差异因素和毒物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 (四)可用于筛检易感者
二、常见生物监测类别 (一)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 通常用的生物材料是尿和血,有时也用呼出气,以及粪、脂肪组织、乳汁、汗液、头发、指甲或唾液等生物材料。
(二)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 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大部分是非特异性的。这类指标的建立往往需要对该毒物的毒理学基础知识有所认识,特别是对中毒机制的认识。例如有机磷接触者血胆碱酯酶被抑制;铅能抑制δ-氨基-γ-酮戊二酸脱水酶(δ-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表现为尿中δ-氨基-γ-酮戊二酸(δ-ALA)含量和血中锌原卟啉(ZPP)水平增加等
(三)活性化学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得产物量的测定(三)活性化学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得产物量的测定 碳氧血红蛋白 DNA加合物 蛋白质加合物
三、生物接触的卫生标准 生物监测卫生标准的确定是建立一项生物监测指标的前提。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生物监测标准一般是建立在内、外剂量的相关关系上。但更重要的是应建立在内剂量(生物效应剂量)和生物学效应的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因为生物监测的任务是提供接触强度资料,并能对潜在的危险度作出判断。
三、生物接触的卫生标准 利用生物学信息来评价环境质量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受到普遍关注。但生物监测尚存在若干局限性。目前,监测指标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有关测定靶剂量方面的工作。生物监测的结果评价受多种因素,特别是个体差异以及联合接触的影响
一、健康检查 二、健康监护档案 三、健康状况分析 1.发病率 2.患病率 3.疾病构成比 4.平均发病工龄 5. 平均病程期限 6.其他指标
1.发病率(检出率、受检率) 2.患病率 3.疾病构成比 4.平均发病工龄 5.平均病程期限 6.其它指标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与社区卫生服务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概念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的设想来源于1978年WHO 阿拉木图宣言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即尽可能地将卫生保健带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处及将公共服务平等地提供给所有人的原则。BOHS是阿拉木图原则在职业卫生中的应用,是为目前世界上仍未获得职业卫生服务的多数工人提供职业卫生服务而进行的努力。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应与社区卫生服务结合,更加完善、有效。
我国实施BOHS的基本思路 BOHS工作的重点是扩大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 使最需要得到职业卫生服务的中小型企业、私人企 业、作坊式和家庭式生产及流动劳动力人群得到基 本的职业卫生服务;主要途径是通过把职业卫生作 为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纳入初级卫生保健体 系,推动职业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相结合。
生物监测与环境监测、健康监护的关系 在血液、组织中 代谢、分布 (原形、代谢物) 无害效应 早期有害效应 损害效应 环境中化学物 (空气、水、 食物) 环境监测 (外接触水平) 生物监测 (内接触水平) 临床检查 健康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