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一篇 常见症状

第一篇 常见症状. 症状: 体征:. 主观 客观. 独立 联系. 问诊 体检. 病例. 主诉. 患者,男, 21 岁,学生。 4 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痛、伴有轻咳,在社区医院就诊,按感冒给予银翘片等治疗,效果不佳。 3 天前出现发冷、发热,体温波动于 39.3-40℃. 咳嗽较前明显加重,痰量增多,呈铁锈色,有时感右胸痛不适,以深吸气时明显,并出现口周疱疹。发病以来自觉乏力、精神差,食欲减退,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尿频尿急,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既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及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问题.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篇 常见症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篇 常见症状 • 症状: • 体征: 主观 客观 独立 联系 问诊 体检

  2. 病例 主诉 • 患者,男,21岁,学生。 • 4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痛、伴有轻咳,在社区医院就诊,按感冒给予银翘片等治疗,效果不佳。3天前出现发冷、发热,体温波动于39.3-40℃.咳嗽较前明显加重,痰量增多,呈铁锈色,有时感右胸痛不适,以深吸气时明显,并出现口周疱疹。发病以来自觉乏力、精神差,食欲减退,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尿频尿急,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 既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及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3. 问题 • 该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 引起主要症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主要症状有哪些特点?(程度、类型) • 伴随症状有哪些? • 还应再问及哪些内容? •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考虑诊断是什么?

  4. 答案 • 发热 • 感染 • 高热,稽留热 • 寒战、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口周疱疹 • 有无皮疹及关节痛,有无传染病患者接触史、近期有无疫区居住史等。 • 大叶性肺炎

  5. 第一节 发热(fever)

  6. 概念 • 任何原因使体温升高 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7. 体温正常范围: 腋温: 口温: 肛温: 36℃~37℃ 36.3℃~37.2℃ 36.5℃~37.7℃

  8. 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 2.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组织损伤或坏死: ①物理、化学或机械性损伤 ②组织坏死及细胞破坏 (2)变态反应: (3)内分泌代谢疾病: (4)皮肤散热减少的疾病: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9.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散热 发生机制 产热

  10. 体温调定点← 散热 产热 致热源 非致热源 传统上把能引起人体或动物 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

  11. 调定点上移 中枢机制 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

  12. 内源性 致热源 外源性 致热源 白介素-1/6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体温

  13. 临床表现 37.3℃~38℃ 低热 以口温为标准 (1)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 (2)高热期: 产热=散热 (3)体温下降期: 产热<散热 1.发热的临床分度: 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 3.热型与临床意义: 38.1℃~39℃ 中等度热 39.1℃~41℃ 高热 >41℃ 超高热

  14. 伴随症状 ①伴寒颤 ②伴结膜充血 ③伴单纯疱疹 ④伴淋巴结肿大 ⑤伴肝脾肿大 ⑥伴皮肤粘膜充血 ⑦伴关节肿痛 ⑧伴皮疹 ⑨伴昏迷

  15. 问诊要点 1.有无诱因,发热程度,每日温差 2.起病缓急,病程长短 3.伴随症状 4.患病后一般状况 5.诊治经过,用药情况 6.传染病接触情况

  16. 发热的处理原则 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 体温过高(如38.5℃以上)或者患者有明显不适、头痛、意识障碍和惊厥者、 恶性肿瘤患者(持续发热加重病体消耗)、 心肌梗塞患者、小儿、体质较弱的老年人 宜采用积极的解热措施。

  17. 复习思考题 • 什么叫发热?引起发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 发热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临床表现? • 常见热型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分别见于哪些疾病?

  18. 疲乏无力、倦怠、肌肉酸痛、畏寒或寒颤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四肢末端发冷 体温上升 骤升型 缓升型 见于结核病、伤寒、 布氏杆菌病等。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败血症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特点 产热>散热 消耗高 骨骼肌收缩 竖毛肌收缩 血管收缩

  19. 高热持续 持续时间 数小时:疟疾 数天:肺炎球菌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数周:伤寒 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 特点 头痛 皮肤灼热、潮红 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心率加快 食欲减退、腹胀或便秘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者)

  20. 特点: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 出汗 体温下降 骤降型 缓降型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疟疾、输液反应等。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21. 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波状热 (5)回归热 (6)不规则热

  22. 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 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1℃ 持续数天至数周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的高热期 5 10 15 20天 稽留热

  23. 体温常在39℃或以上 24小时内波动范围>2℃ 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热 消耗热 5 10 15天 弛张热 见于败血症、脓毒血症、风湿热 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24.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 骤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5 10 15天 间歇热 (骤升骤降,无热间歇)

  25. 体温缓升达39℃或以上 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 持续数天后又开始发热 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 10 15 20天 25 波状热 (缓升缓降,高热与无热交替)

  26. 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 持续数天 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规律性交替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5 10 15天 回归热 (骤升骤降,高热与无热交替)

  27. 发热无任何规律 5 10 15天 不规则热: 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风湿热、 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

More Related